許振超人民工匠事跡故事
2024許振超人民工匠事跡故事新鮮出爐,許振超工人有哪些事跡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許振超人民工匠事跡故事(精選5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許振超人民工匠事跡故事精選篇1
許振超是山東港口青島港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工程技術部固機高級經理、高級技師,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是踐行“工匠精神”的優秀代表,先后9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創造了“振超效率”。他帶領團隊開展科技攻關,首次實施集裝箱輪胎吊“油改電”技術改造,大幅節約生產成本。在他的帶動影響下,一大批先進典型脫穎而出。榮獲“改革先鋒”“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1974年,二十多歲的許振超來到碼頭工作,“當時我們國家的碼頭已經開始機械化了,但是僅限于局部,基本上還是靠人拉肩扛。”在近日的采訪中,許振超向記者回憶起當時碼頭的作業場景,“當時碼頭本身吞吐能力有限,青島港外面壓著船,膠州灣都停滿了。”1984年,青島港順應集裝箱裝卸運輸在全球興起的趨勢,組建集裝箱公司。當時還是吊車司機的許振超特別向往大型機械、現代化的作業方式。“等青島港建立起這種高效率的作業模式,我必須要去嘗試。”許振超下定決心。
許振超人民工匠事跡故事精選篇2
90年代往后,集裝箱運輸發展勢頭之強勁,令許振超也驚訝不已。“原來堆一層、兩層的集裝箱突然可以堆到六層、八層,突然感覺青島港變小了。”原有的碼頭,已滿足不了集裝箱運輸需求。 2000年,他又一次參加了前灣集裝箱碼頭的創業,當時許振超已經五十多歲了,卻依然想著,能不能在新的碼頭上做出新的業績。
“當時我們裝卸速度已經超過日本了,日本每小時裝200個集裝箱,我們已經能裝300個。”許振超回憶,“我們要趕超的,是現在的世界最快紀錄。”為國爭氣的情懷,深深根植在他的心里。“干就干一流,爭就爭第一”,在這樣的自我要求下,許振超和工友的齊心協力,果真讓新碼頭有了一個精彩亮相。2003年4月27日,經過6小時27分鐘的艱苦奮戰,許振超率領團隊創造了單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集裝箱裝卸紀錄,“振超效率”由此誕生。
許振超人民工匠事跡故事精選篇3
1984年,青島港開始籌建專業集裝箱公司。當時34歲的許振超被選為青島港第一批集裝箱橋吊司機。就在大家勁頭十足的時候,唯一的這臺橋吊出現故障停機了。因為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廠家手里,企業只得高薪聘請外方專家來修理,技術難題的答案都在橋吊控制板上。許振超每天下班,都會帶上備用控制板,回家后對著臺燈仔細觀察,一筆一筆繪制電路圖。
許振超前前后后用了4年時間一共倒推了12塊模板,完成了整整兩大摞完整詳盡的電路圖。憑著這股勁兒,他逐步掌握了各類橋吊技術參數和設備性能,不僅能排除一般的機械故障,還能修復精密部件。許振超學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名副其實的橋吊專家。
許振超人民工匠事跡故事精選篇4
許振超說,“咱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做個能工巧匠,練一身絕活,同樣無愧于時代”。許振超帶領的橋吊隊是青島港最早的一支絕活兒團隊,有了絕活就敢于向世界紀錄叫板。2003年4月27日,在“地中海法米婭”輪的裝卸作業中,振超團隊創出了每小時單機效率70.3自然箱和單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集裝箱裝卸紀錄。在此后的五年來,他們又先后七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使“振超效率”成為港航界的一塊“金字招牌”,也成為中國港口領先世界的生動例證。
2006年,許振超和團隊進行了2年的技術攻關,首次實施集裝箱輪胎吊“油改電”技術改造,填補了該領域的國內空白,年節約生產成本2000萬元,實現了大氣污染零排放,在社會上引起反響強烈。國內其他港口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碼頭紛紛效仿。
許振超人民工匠事跡故事精選篇5
為解決集裝箱輪胎式龍門吊費油、污染環境難題,許振超經過兩年多的摸索,從飛機空中加油技術上得到啟發,于2007年成功完成了集裝箱輪胎式龍門吊的“油改電”工程,填補國際空白,為國家節約了巨額成本。后來,他在工作中創造出“振超工作法”,更是為青島港提速建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金牌工人”許振超的事跡激勵著青島港全體員工立足崗位創先爭優。截至2017年底,青島港共有國家序列職務職稱獲得者3610人,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等高技能人才6440人,涌現出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加全、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唐衛等一大批“振超”式德才兼備先進典型。
這些專業人才將一個個新想法變成生產中的一項項新技術,青島港也在一步步邁向世界強港:擁有行業領先的港口設施,擁有包括公路、鐵路、水路、管道等完善的集疏運體系,擁有數量領先的集裝箱航線,擁有門類齊全的作業貨種,涵蓋了全球港口作業的所有貨種……如今,青島港的橋吊已經更新到第九代,在全球最先進的全自動化碼頭,9名遠程操控員就能承擔傳統碼頭60多人的工作。面對智慧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許振超認為,我國的裝備和技術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也意味著產業工人還有進步提升的空間,____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產業工人指明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