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效課堂的教學反思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一種學習方式。對于小學教師而言,該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有三篇范文可供參考:
小學高效課堂的教學反思1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在現實課堂中有的教師要求學生依靠單純的記憶、模仿、訓練只是有利于學生應試,而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判斷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發展幫助很小,更談不上創新思維的培養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學實踐和聽課后的收獲淺談一下對高效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重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數學
高效課堂教學必須強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廢除了學科中心論,確立了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重視數學與學生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聯系;體現了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二、 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
1創設生活情境: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從而達到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例如,教學數學廣角,我就設計了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用小石頭來引入課題,小石頭是學生們平常愛玩的小玩具。我讓他們感覺到,他們的小游戲都可以跟數學有關。
2創設故事情境:學生都很喜歡聽故事,而且可以從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數學啟示。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 ,我就設計了老師去旅游時看到猴子,編了一個小猴子給媽媽分餅吃的故事。故事給我們帶來一個問題,然后用問題引出了課題。學生興趣倍增。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3創設挑戰性情境: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導疑、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創設游戲情境: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穩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較差,教師可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游戲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學習,以延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及增強學習效果。
5.創設發現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并不是都讓學生去發明創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去發現,這種發現本身就是創造。例如,在教學體積時,我利用學生學過的課文《烏鴉喝水》,并動手拿一個瓶子根據課文故事情節,做一個實驗給學生看,讓學生以看到的現象發現規律。
6創設實踐情境:適時、適度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和實際意義的問題情境,可以巧妙地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得學生對新知識滿懷無比強烈的求知欲。
三、 重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如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
四、重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總之,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小學高效課堂的教學反思2
積極參與二五五高效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已有半年有余了,因為沒有名師名家的指導,推行過程中有很多困惑,但也有一些有益的嘗試和體驗,在這里我把它彈出來,與同行們共勉。
一、科學編制導學案,是課堂高效的前提
編制導學案是教師導學的前提。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就必須精心設計導學案。導學案應分為兩部分:一是學案,形象的說就是劇本,只有劇本編的好,演員才能演的好。由教師設計學生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學什么和怎么學。學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學習過程、時間分配及反饋練習等。課堂上分發給學生使用;二是導案,在學案的基礎上,教師增加自己如何導的內容。如:導入語、過渡語、追問語、評價語、疑難援助、任務分配、教學反思等內容。導案和學案相輔相成,以學案為主。只有教師導的好,學生才能學得好。
二 師生平等,是課堂高效的基石
我根據班級學生學習情況劃分了學習小組,以六人為一組,并根據小組調整了學生的座位。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捆綁式的評價。根據每一節課的表現,做好周總結、月評比。在課堂上積極營造平等、互助、合作、競爭的生生關系,引導學生通過小組互助學習和小老師的形式引導學生合作、討論交流、互幫互學、取長補短,求得生生間的和諧。在我所任教的班級里,沒有優生的孤傲和差生的自卑,更多的是優生的謙和有禮、熱心助人和差生的樂觀向上、不恥下問。整個班級內形成了興趣濃厚、友愛互助的學習氛圍,全面提高了整個班級的學習能力 。教師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不是一言堂,而是參與其中去討論、去探究,給學生以啟示,以援助。這樣師生雙方以誠相待,平等協商,大大增強了學習信心和主人翁意識。
三探究高效導學方法,是高效課堂保證
導學方法包括導與學兩個方面的方法,從導學過程說主要有三類方法:一是進行認知活動的方法。二是進行技能活動的方法。三是進行情感活動的方法。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那么,我們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進行導學,而應按照學生“學”的規律進行教學。即:學生“應該怎樣學”,我們就“應該怎樣教”。所以,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以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前提,教師設計的教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周密地考慮到學生存在“已有知識經驗和思想方法基礎”的事實。學生的這個基礎與教材的編排順序有關,但與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與生活環境關系更大。并根據這一特點來確定教法,力爭達到教與學的統一。例如,怎樣引出新知識、新句型,怎樣用同學生們熟悉的生活現象去解釋一個概念,怎樣創造情景,怎樣歸納學過的知識點等,都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才能起到高 的作用。
四、強化反饋測評,“練”出學生的真水平。
許多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練”出來的。組織課堂小組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全體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充分地進行“談、說、評、議”等言語表達活動,從而達到學生 體能力的全面發展。
總之,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合理運用控制論的原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小學高效課堂的教學反思3
我所任教的二年級小學生協調性較差,注意力較分散不易集中,理解記憶力也不夠完全,立定跳遠動作雖然簡單,但對于他們來說仍然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教學時,我采取新穎、有趣的練習方式和手段,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如通過游戲或競賽的方式,誘導學生進入角色,激發練習興趣。另外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合作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主體,使學生在“樂中練,動中練,玩中練”,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的興趣。增強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創造力、表現力和動手能力,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創設利于學習的環境
學習環境對發展能力、培養興趣具有重要作用。本課依照課程標準要求,努力改革體育教學方法,嘗試運用自主教學的形式,讓學生有選擇地從事學習活動。比如我在教學開始時首先讓學生模仿小動物跳躍,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由選擇游戲內容。這樣做改變了以往低年級教學中一切由教師帶著學生活動的做法,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向主動,并且能夠給學生多一點自主的選擇,多一點獨立的思考,以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發揮。
二、設計易于接受的活動形式
本課力圖讓學生在課堂上就像在家中玩耍一樣,設置一個親切和諧、靈活寬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真正體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
三、選擇具有實效的教學方法。
本課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自控能力與認知能力均較差,但是它們具有好動、好玩、好思考等特點。所以在立定跳遠教學時,綜合運用練習、思考、探索、討論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逐漸完成探疑過程。這樣不但學會了立定跳遠的動作,而且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始終沉浸在良性的學習氛圍中自覺、自主、能動地學習。
四、存在不足:
(1)本節課由于時間關系,顯得學生準備活動時間較長,自主學習時間較短,時間分配不合理。
(2)學生沒有進行分組聯系。在聯系立定跳遠的過程中,沒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沒有很好的為學生創設自由的空間和展示的平臺。
小學高效課堂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高效課堂的教學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