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傳家寶是什么(2)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從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創先爭優活動等集中性教育實踐活動,到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
“科學的理論起到了指引方向、教育群眾、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是我們黨的理論優勢的充分體現。”全國黨建研究會副會長高世琦說。
實踐的自覺來自理論的清醒,步調的一致來自信念的堅定。注重從思想上建黨、立黨、興黨,始終保持思想的先進性,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制勝法寶。
面對新世紀新階段世情、國情、黨情發展變化的新要求,人們思想認識、價值觀念多樣化的新變化,我們黨堅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凝心聚力,共創偉業。
“科學發展觀帶來了中國大地的勃勃生機。”全國黨建研究會會長虞云耀說,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和靈魂是創新,是與時俱進。科學發展觀是十六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集中體現。
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些成果,涵蓋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自身建設等多方面,對新時期、新實踐中遇到的一系列新問題給出了解決的方略。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從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創先爭優活動等集中性教育實踐活動,到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
“科學的理論起到了指引方向、教育群眾、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是我們黨的理論優勢的充分體現。”全國黨建研究會副會長高世琦說。
實踐的自覺來自理論的清醒,步調的一致來自信念的堅定。注重從思想上建黨、立黨、興黨,始終保持思想的先進性,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制勝法寶。
面對新世紀新階段世情、國情、黨情發展變化的新要求,人們思想認識、價值觀念多樣化的新變化,我們黨堅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凝心聚力,共創偉業。
——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引導人們加深對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理解;
——要求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牢記“兩個務必”,鮮明地提出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戰略任務,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持續不斷地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
——帶領廣大干部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
“理想是引航的燈塔,信念是奮進的風帆。”知名黨建專家沈寶祥教授說,一項項影響深遠的部署,一個個強勁有力的措施,讓黨員群眾進一步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堅定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了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任,黨的政治優勢為十年發展進步提供了強大力量。
凝聚黨心和民心攻堅克難
“為企業創新創效,為黨旗增光增輝!”“是黨員,就要沖鋒在前!是人才,就要干出成績!”在非公企業山西省長治縣華鵬鋁塑有限公司,處處可見這樣的標語。
這些標語并不是僅僅停留在墻面上。在這里,無論是攻克制約生產的技術難題,還是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黨組織都帶領廣大黨員創先進、爭優秀,始終立足生產經營主戰場,始終走在應對危機和挑戰的最前列。“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實現了黨的建設與非公經濟雙向促進。
回首這十年,哪里有危情,哪里就有黨組織的堅強領導;哪里有挑戰,哪里就彰顯黨組織的強大力量。
在沒有硝煙的抗擊“非典”戰場上,在人民群眾遭受自然災害侵襲的關鍵時刻,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漩渦中,黨組織始終是人民的主心骨,黨員始終是群眾的領頭雁。
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基層黨組織組建“黨員搶險隊”“黨員突擊隊”“黨員服務隊”約1.8萬個,在抗震救災一線和災民安置點組建臨時黨組織近千個,176萬余名黨員干部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
“日益壯大的、高素質的黨員隊伍,堅強有力的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嚴密的組織體系,是我們黨戰無不勝的力量源泉。”高世琦說,十年的奮斗實踐證明,黨組織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不斷增強,駕馭復雜局面、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能力顯著提高,組織優勢進一步彰顯。
回首這十年,在激蕩的社會變革中,黨的制度建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制度優勢得以充分發揮,8200多萬名黨員精誠團結、眾志成城。
“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黨內法規制度,確定了處理黨內事務和各種關系的基本準則,提供了黨員和黨組織的行為規范。”北京市委黨建顧問姚桓教授指出,只有充分發揮黨的制度優勢,才能使黨的路線方針得以貫徹落實,使黨的組織始終保持團結高效和生機活力。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著力健全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建設,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進一步落實,黨代表大會制度、黨內選舉制度以及民主決策機制日臻完善。黨的制度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不斷提升,激發了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攻堅克難的背后,是黨的團結統一,同時也顯示了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這種制度優勢的巨大優越性。”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洪向華說。
發揮獨特優勢再創新的輝煌
十年來,各級黨組織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理念,關注民生,體察民情,重視民意,為民解困。越是困難時刻,越是高度關注人民群眾的利益。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執政理念深入人心,體現在黨和政府制定的各項惠民政策中,體現在黨員干部的具體行動之中。
這十年:推行養老、醫療保險,免除“皇糧國稅”,實施免費義務教育„„一項項民生工程、一組組民生數據,無不讓人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這十年:重大事項向社會公示,重大決策公開征求意見,推行“開門立法”,網絡問政蓬勃發展„„在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的過程中,黨和政府凝聚了民心。
這十年:成百上千萬黨員干部深入基層,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疾苦,幫扶群眾致富,面對面溝通,心貼心服務,黨群干群關系不斷密切。
“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是我們黨最大的優勢。”沈寶祥指出,密切聯系群眾在新時期的具體體現,就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經歷戰火洗禮,承載光榮夢想,黨秉承理論優勢、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一路走來。五大優勢不可分割,有機統一,從不同方面反映了黨無往不勝的根本因素。
站在新起點,黨的歷史方位和執政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更為復雜,來自國際國內的各種挑戰也更加嚴峻。如何把握好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對黨提出新的要求。黨也面臨不斷發揚光大、不斷發展完善五大優勢的歷史使命。
高世琦認為,應對這些挑戰和考驗,要靠我們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用理想信念鼓舞人心,用健全組織增強活力,用完善制度統一行動,用聯系群眾凝聚力量。這些優勢的充分發揮,就能夠使我們黨帶領人民戰勝任何風浪,抵御任何風險,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這是黨對自身面臨問題和挑戰的清醒判斷。”沈寶祥教授指出,“化解‘四大危險’,黨的‘五大優勢’是強大武器。我們要珍惜這些優勢,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中堅持和發揮好這些優勢。”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91年來,黨的優勢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升華。依靠這些優勢,我們的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走向成熟,充滿生機與活力。
“黨靠這些優勢起家,靠這些優勢成就偉業。只要我們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用好這些‘傳家寶’,就一定能夠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巨龍騰飛的夢想。”高世琦說。
黨的傳家寶范文三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古人云:勤儉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世界,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
在我國建國初期,有這么一首歌:“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離不了。不管是一寸鋼、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錢,咱們都要用得巧。好鋼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燒”。當時,我們的干部和群眾都把勤儉節約作為做人和干事業的行為準則。
然而,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丟了。近幾年來,社會上出現一種比闊斗富的不良現象,有一部分人認為勤儉觀念已經過時了,以致出現了節約被當成小氣、節儉被當成貧窮而為人嘲笑的荒謬現象。更有相當多的人認為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小小浪費只是件無關緊要的小事。君不見,當前社會上超越現實、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費;斗富擺闊、一擲千金的奢靡消費;過度包裝、極度美化的蓄意浪費;“長明燈”、“長流水”的隨意浪費等現象比比皆是、不勝枚舉。難道勤儉節約真是一種過時的觀念而應該丟棄嗎?真的只是一件無關大局的小事嗎?當然不是!
中國人歷來有盛情款待賓朋的習俗,各種宴會聚餐更是唯恐菜肴不夠豐盛、酒水不夠醇美,宴會結束后,很多幾乎是原封未動的菜肴被直接倒掉,僅僅這些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就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價值高達2000億元,這種“舌尖上的浪費”令人觸目驚心。
近來,這種現象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又在新華社“舌尖上的浪費”相關報導上做出了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重要批示。黨中央及時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戰略決策,并把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提到“事關現代化建設進程和國家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和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的高度上來,在全國范圍內大張旗鼓、深入持久地開展節約活動。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民,深知百姓疾苦,終其一生都惡奢尚儉,在他的故鄉鳳陽,至今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我們的黨依靠艱苦奮斗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勤儉節約是我們黨彌足珍貴的優良傳統,是我們建設國家的根本方針,是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的傳家寶。我們國家的經濟越是發展、國力越是強大,我們就越要堅持艱苦創業,越要把勤儉節約的觀念牢牢堅守。
那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了勤儉節約呢?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每天下班我們是否將所有電器都關閉,每次用完水我們是否將水龍頭都擰緊,每次吃飯時我們是否做到了吃多少拿多少,每次離開房間我們又是否做到了人走燈滅呢?這看似再平常、再簡單不過的事情我們真正放在心上過嗎?溫曾經說過:“在中國,一件小事如果加上13億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浪費一點資源,加起來就非同尋常,如果每人節約一點資源,加起來就是一筆巨大財富”。
勤儉節約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它更是一種遠見,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和子孫負責的身體力行,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們要牢固樹立“浪費也是腐敗”的節約意識,克服“花公家錢不心疼”的不良心態,形成“鋪張浪費可恥,勤儉節約光榮”的良好氛圍,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點滴中培養這種意識,使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精神,將節約這個“傳家寶”發揚光大!
黨的傳家寶是什么(2)





下一篇:黨的傳統作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