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黨委工作制度_黨委工作責任制度內容
建立社區大黨委和行業大黨委,有利于開創黨建工作新格局,對于推進了興慶區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黨委工作制度范文,歡迎大家閱讀。
大黨委工作制度范文篇一
根據黨的十七大關于“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精神,為不斷深化創先爭優活動,推動社會管理創新,統籌城市區域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事業協調發展,構建新型區域化大黨建格局,特提出齊家莊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的實施意見如下:
一、深刻認識構建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的重要意義
1、構建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是城市社區快速發展的新要求。
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和社會的變革,城市社區群眾的構成、就業方式和利益需求日益多樣化,駐區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的類別日益多元化,社區外來人口的復雜化,社區承擔的各類社會事務日益繁重。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XX‟27號)出臺之后,省、市、區相繼出臺了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指導性文件,這些都對新形勢下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構建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是新形勢下城市黨建工作的新需要。
當前,傳統的社區黨建工作機制已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區域化黨建的需要,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的組織關系互不隸屬、行政隸屬關系互不關聯、管理格局條塊分割,呈現出“三難”狀況:一是黨建工作協調溝通難。由于缺乏有效載體和平臺,社區黨組織橫向協調的力度很小,社區黨組織和駐區單位黨組織之間協調溝通較少。二是服務資源優勢互補難。近年來,由于社會化管理程度不斷提升,社區服務資源缺口不斷擴大,而社區黨組織服務資源相對較少,駐區單位服務資源對外開放不足,資源難以整合、優勢難以互補,制約了社區整體服務能力的提升。三是在職黨員在居住地社區作用發揮難。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居住在社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共建的意識淡薄,參與社區活動較少,作用發揮不夠。建立社區“大黨委”,就是要通過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突
破社區黨建“封閉單一”的傳統模式,適應社區發展的新變化和新要求,推進社區資源共享、黨員共管、活動共抓、和諧共建,構建更加開放、更加民主、更加和諧、更加有效的社區黨建新機制。
二、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的主要內容
1、構建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的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發展和穩定的大局,以“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為原則,建立完善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推進社區黨建從單一型走向復合型,從垂直管理走向區域整合,通過依靠區域內所有黨組織的組織優勢、職能優勢和人才優勢,實現社區黨建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共建共享,進一步健全完善以社區“大黨委”為核心的社區組織體系,為城市社區經濟社會快速可持續和諧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2、社區“大黨委”的性質。
社區“大黨委”是研究、協調社區黨建和社區工作的區域化黨建組織,是區域化社區工作的領導核心,實行“大事共議、實事共辦、要事共決、急事共商”議事原則。“大黨委”隸屬于街道黨工委,接受其黨建工作的領導;轄區內的每個黨組織都是社區“大黨委”的成員單位,社區“大黨委”對轄區內的居委會、黨組織關系無歸屬的新經濟新社會組織等黨組織實行直接管理;對有上級黨組織、關系不在本街道的其他企事業單位、政府職能部門及其派出機構黨組織,在不改變其黨組織隸屬關系的基礎上實行雙重管理。
3、社區“大黨委”的主要模式。
建立社區“大黨委”主要采用兩種模式,一是可以在條件成熟的較大社區單獨設置,成立“社區黨委”;二是可以由幾個相鄰或較小的社區聯合建立,成立“聯合黨委”。社區“大黨委”以書記每月或每季度定期召集黨委會為主要形式研究討論工作,遇有重大問題,聯合黨委黨委會可隨時召開。
4、社區“大黨委”的組織設置和委員產生、任職條件。
社區“大黨委”設黨委書記1名,原則上由駐區單位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一把手”擔任(社區黨組織書記履行常務副書記職責),或由現任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專、兼職副書記2-3名,其中設專職副書記1名,由現任社區黨組織成員擔任;兼職副書記和委員由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或辦公室主任(中共黨員)擔任;委員人數不限,原則上轄區內的黨組織均應有1名以上同志進入社區“大黨委”任委員,以確保社區“大黨委”在成員構成上更具代表性,更具有統籌各方的能力。
社區“大黨委”的產生實行“推薦任命”的方式,即由選舉產生的現任社區黨組織成員直接進入,其他委員由黨員代表大會在轄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社區黨員民警、非公企業黨組織、新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中推選產生,報街道黨工委審批、區委組織部備案。委員應具備下列基本條件:一是熱心街道、社區事務;二是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三是能夠正常參加“大黨委”的相關活動。
5、社區“大黨委”的主要工作目標和工作職責。
社區“大黨委”的主要工作目標:實施“黨建工作聯做、社區資源聯享、精神文明聯創、服務難題聯解、公益事業聯辦、生活環境聯建”,深化黨建服務群眾工作,共創美好和諧社區。
社區“大黨委”的主要工作職責:
——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結合轄區單位和社區實際,討論決定社區建設與管理、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民主自治、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的重大問題;發揮轄區資源優勢,全面抓好社區內的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工作。
——搭建社區工作的服務平臺。積極推進“四有一化”建設,構建社區“大黨委”工作和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機制制度,完善社區功能,從服務和解決問題入手,科學設計和實施各類載體活動,加強和改進社區建設。做好協調服務工作,服務“機關干部進社區”活動,監督和協調政府職能部門派駐社區人員的工作;服務“共駐共建”,協調與轄區單位、共建單位的關系,協調與社區服務區、協管區的關系,促進社區和駐區單位事業的合力發展,維護轄區穩定;服務“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共創新時期文明社區、和諧家園。
——加強區域化黨的建設。創新黨的組織設置,特別是要加強“兩新”組織的建黨工作;加強對轄區黨員的教育管理,提升黨員服務社區的意識與能力,建立《在職黨員雙向管理辦法》和《社區黨員積分量化考核辦法》,抓好流動黨員和在職黨員的管理、教育。建立“黨員(社區)服務聯盟”,加強對轄區內志愿者服務隊的指導,將轄區內的黨員志愿(義工)隊伍、青年志愿者隊伍、法律服務隊、助老助殘服務隊等各類志愿服務隊伍納入服務聯盟統一管理,優化資源配置結構,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加強轄區內黨建資源的整合,帶動引領黨群共建。強化黨內民主,帶動和促進社區居民自治,支持和保證社區群眾組織依照各自的章程開展工作;弘揚培育先進典型,增強社區黨組織的社會動員力和創先爭優的能動力。
——打造社區品牌特色。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實施城市社區建設“六個一”工程等各項特色主題實踐活動,營造濃郁氛圍培育社區黨建意識,提煉社區精神,鑄造社區品牌,弘揚各類先進典型,打造和諧型、平安型、文化型、運動型等各類特色社區,大力提高城市居民和轄區單位的社區歸屬感和幸福指數,提升社區美譽度、知名度和星級指數。
6、社區“大黨委”的基本運行機制。
——工作推進機制。建立健全《社區黨委工作職責》,建立《社區“大黨委”會議制度》、《社區重要問題審議決策制度》和《民主監督制度》等制度,建立社區“大黨委”科學化的長效機制。實行“1+3”工作模式:社區“大黨委”行使領導權、社區居委會行使執行權、社區監督委員會行使監督評議權、社區內各單位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行使參與權、評議權。建立黨委會協調議事機制。由社區“大黨委”牽頭,社區黨組織、轄區單位黨組織及區域內“兩新”組織黨組織共同參與,原則上每月召開一次社區“大黨委”(擴大)會,引導轄區黨組織和黨員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和民生熱點集思廣益,協商解決單位職工和社區居民關心的重大問題、監督政府部門落實綜合服務。
——考核監督機制。為了保障社區“大黨委”的正常運行,使其發揮區域性黨建核心作用和領導作用,建立責任落實機制,將駐區單位參與社區“大黨委”建設情況納入黨建目標考核重要內容,實行重點考核,單位再參照社區提供的《年度鑒定》對黨員個體進行考核;對社區“大黨委”成員實行《社區“大黨委”委員考核辦法》,并向其主管單位通報測評結果,建議作為考核評先、選拔重用的條件。
——經費保障機制。社區“大黨委”的工作專項經費由各成員單位共同籌集,黨委會商議確定出資比例。同時,從四個方面探索多元化黨建工作經費投入機制:
(1)財政支持+黨費補助。對居民所需,有一定發展前途的社區服務項目,區財政和街道辦事處要給予大力支持。同時,從區管黨費、黨內關愛專項資金、干部教育培訓經費中列支推進社區“大黨委”工作專項經費。(2)費隨事轉。政府或有關單位在交給社區工作任務的同時,也應將此項工作的經費交給社區。(3)增強社區造血功能。社區內提供的服務,在開展福利服務的同時,要拓展有償和低償服務。對社區內開展的服務項目,辦事處、居委會要積極爭取優惠政策,給予扶持。(4)社會贊助。鼓勵共建單位和轄區個人捐款支持社區活動。
三、探索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的有關要求
1、提高認識,積極參與。各街道黨工委要進一步提高對構建社區“大黨委”的認識,加強組織領導,扎實有效地推進各項工作。轄區內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統一思想,積極參與,通過探索和實踐,不斷完善領導方式和活動方式,發揮社區黨委的實際作用。
2、探索試點,逐步推進。全區以建立城北街道鐵牛街社區黨委、南山街道御營新村聯合黨委為試點,20XX年6月前全面完成試點單位的組建工作,6-8月探索總結可供全區學習借鑒的經驗。各街道黨工委要積極開展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的研究和試點工作,為全面建立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積累經驗。從20XX年8月起,各城市社區要結合本地本區域實際,按照本實施意見的原則和要求,逐步建立完善適合本區域化黨建運行機制,扎實有效地推進轄區基層黨建工作。
3、注重實效,推進發展。社區“大黨委”要堅持實效第一的原則,結合中心工作和共建工作,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構建區域化黨建格局,促進社區和單位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濰坊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和濰城區“三區一中心”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大黨委工作制度范文篇二
大家下午好,我是海州區xx鎮組織委員、副鎮長XX,今天很榮幸的站在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社區‘大黨委制’管理模式‛推廣建設工作,接下來我就xx鎮‚大黨委制‛的建設情況做簡要匯報:
社區‚大黨委‛成立的目的是通過組織共建、資源共享、實事共辦、和諧共促,有效整合社區優質資源,促進以服務群眾為重點的社區建設、管理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xx鎮依據《關于試行社區‚大黨委制‛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于2011年9月將南門社區黨總支升格為社區黨委,作為社區‘大黨委制’管理模式在xx鎮的試點工作。在取得良好效果的情況下,將社區‘大黨委制’管理模式全面推廣到我鎮其余四個社區。接下來我以南門社區為代表來講解我鎮社區‘大黨委制’管理模式推廣建設工作情況:
一是以點帶面,推動社區‘大黨委制’管理模式建設。以xx鎮南門社區作為“大黨委制”管理模式推廣的試點,在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對社區基層黨建建設確實有效,確定適合農村社區發展實際這一前提下在今年全面推廣到其余四個社區,達到社區‚大黨委制‛模式在xx鎮全覆蓋,有力的整合了資源,提高了為民服務的質量,推動了我鎮基層社區黨建工作的建設。
二是一個中心四個基本點,創建基層社區黨建建設新格局。以社區黨委為中心,建設社區黨支部、居委會黨支部、非公企業黨支部、片區黨小組,實現了黨組織全覆蓋。并以社區黨委為紐帶,將社區內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黨組織負責人選聘為社區黨委兼職副書記和委員,
如汪恕有滴醋長廠長汪宗遂,xx鎮醫院院長黃昌洋兩人兼職副書記,打破了行政隸屬關系,逐步構建了以社區黨委為核心、以基層黨組織為基礎、以社區單位黨組織為輔助的基層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 三是建立便民服務中心,為民服務集約化。由于我鎮經濟落后,社區幾乎沒有集體收入,便民服務中心沒有或者是房屋損壞嚴重。為提高為民服務的質量,我鎮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資金支持支持,建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打造‚一條龍辦理、一站式服務‛社區服務平臺,為轄區內的居民和單位職工提供勞動保障、家政服務等便民服務。南門社區社區大黨委成立以來,已解決社會矛盾20余件,針對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現象,南門社區積極推行孤寡老人‚陽光服務‛和留守兒童培訓活動,成立‚孤寡老人‛服務隊,定期、定時去給孤寡老人服務,暑期舉辦留守兒童培訓活動,幫助留守兒童安全、快樂的度過假期。
四是創新制度建設,推動基層民主建設規范化。不斷完善制度建設,提升社區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在區‚雙述雙評雙考‛制度基礎上創建適合農村社區的‚雙述雙評‛制度,加強對社區黨委班子成員的履職管理;建立社區黨委工作制度,定期召開會議落實上級黨委工作安排,商討社區建設,落實社區黨建;積極推行‚一委三會‛新模式,發揮社區黨委核心作用,監事會、居委會、議事會的職能,構建社區自治新模式,推動社區民主建設規范化。
社區‘大黨委制’管理模式完全適合農村社區的發展,通過構建社區“大黨委”,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和工作活力:
一是資源得到整合。基層社區黨建新格局的創建,有效的把轄區內的資源整合利用,提高了為民服務的能力,促進了社區的和諧。如南門社區在孤寡老人‚陽光服務‛活動中整合了汪恕有滴醋長提供資金,xx醫院免費體檢服務、社區居委會組織志愿者隊伍等,把不容易做的事情簡單化。
二是黨員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社區大黨委每月召開一次黨委會議,研究執行上級黨委的重大決策,部署社區黨建工作,讓黨建工作常落實。并組織黨員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的每項工作中來,如創先爭優、黨員廉政教育等活動,時刻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踐行為民服務的理念。
三是社區黨委的凝聚力得到增強。社區‚大黨委‛建設,打破了黨員隸屬單位、行業局限,可以使黨員時刻奉獻自己的力量為民服務,增強了黨員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使社區黨委對社區居民的凝聚力和對社區公共事務的領導力、滲透力提高,夯實了社區建設基礎。
四是密切的黨群關系。通過開展‚愛心奉獻日‛活動、孤寡老人‚陽光服務‛活動,留守兒童培訓班活動,密切了黨和人名群眾的聯系,讓每位有需要幫助的人感受到了黨的關懷,減少了社會矛盾和悲劇的發生,為構建和諧社區作出重要貢獻。
社區‚大黨委‛是一項創舉,也是推動我區社區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目前我鎮社區‚大黨委‛管理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們面對的社會形勢也日益的復雜化、多變化,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創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村居基層黨建的發展。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大黨委工作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