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法定節假日幾天
一年四季,大家都在忙碌的上班,因為我們要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放假的時候總是大家最期待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18年法定節假日幾天,希望大家喜歡!
18年法定節假日幾天(預測)
一、元旦:1月1日放假,與周末連休。
二、春節:2月15日至2月21日放假調休,共7天。2月11日(星期日)、2月24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節:4月5日至4月7日放假調休,共3天。4月8日(星期日)上班。
四、勞動節:4月29日至5月1日放假調休,共3天。4月28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節:6月18日放假,與周末連休。
六、中秋節:9月24日放假,與周末連休。
七、國慶節:9月30日至10月6日放假調休,共7天。9月29日(星期六)、10月7日(星期日)上班。
法定節假日歷史
1995年5月, 中國開始實行每周5天工作制。
1999年9月18日,中國國務院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增加公眾法定休假日。春節、“五一”和 “十一” 法定休假3天,再加上調整的前后兩個雙休日,就形成了每年3個連續7天的長假, 使中國人每年的法定休息日達到了114天。 而每個長假掀起的旅游消費熱也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生活的新亮點,被人們稱為黃金周。 2004 年,國家旅游局表示,短期內不改變黃金周長假制度。
2004 年2月27日,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建議增加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取消黃金周,強化春節長假。
2005年6月,中央部門發布文件詳細說明增設除夕、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節的重要性。
2007年1月22日,國家發改委到人民大學聽取增加中國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的意見。
2007年2月,調整國家法定節假日,進入征求意見階段,法定節假日調整呼之欲出,新華社發表長文深度分析黃金周調整的政策背景。
2007年11月9日,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研究小組的方案在人民網、新華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網站上予以公布,開展民意調查。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
1、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增加1天,即由10天增加到11天。
2、對國家法定節假日時間安排進行調整:元旦放假1天不變;春節放假3天不變,但放假起始時間由農歷年正月初一調整為除夕;“五一”國際勞動節由3天調整為1天,減少2天;“十一”國慶節放假3天不變;清明、端午、中秋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各放假1天(農歷節日如遇閏月,以第一個月為休假日)。
3、允許周末上移下錯,與法定節假日形成連休。
2007年國家法定節假日制度調整方案體現了以下原則:一是法定休假日天數要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二是法定節假日安排要有利于弘揚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三是節假日制度安排要盡量減少對經濟社會運行影響和沖擊;四是休假制度安排要體現社會公平,讓全體公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五是法定節假日調整和帶薪休假制度安排要充分考慮到國民旅游需求。
2013年11月27日全國假日辦今日在人民網等網站公布三套法定節假日調休安排方案,并再次公開征求意見。在這三套方案中,并沒有一些網友期待恢復的“五一”勞動節7天長假。
2013年12月國務院決定對《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作如下修改:將第二條第二項修改為:“(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本決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定節假日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的法定節假日)第四十條規定:用人單位在元旦,春節,國際勞動節,國慶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270號)規定,我國節假日包括三類,其中有兩類為法定節假日。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布 根據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一次修訂 根據2007年12月14日《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二次修訂)
18年法定節假日幾天





上一篇:17年國家法定節假日安排
下一篇:188天的產假中包含法定節假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