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106個大城市名單(已公布)
近年來,隨著新型城鎮化加快,中心城市集聚的人口總量持續上升,我國106個大城市名單已經公布了,那么讓我們一起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我國106個大城市名單(已公布),歡迎大家來閱讀。
我國106個大城市名單
根據《資料》數據,至2020年,我國共有106個大城市,其城區人口合計達到了3.72億人,占全國城市城區人口的64.7%。106個大城市包括了7個超大城市、14個特大城市、14個Ⅰ型大城市和71個Ⅱ型大城市。其中,7個超大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和天津。位居第一的上海城區人口為1987.3萬人,接近2000萬大關;分列二、三位的北京和深圳城區人口也都超過了1700萬人。
14個特大城市分別是武漢、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陽、青島、濟南、長沙、哈爾濱、鄭州、昆明、大連。其中,2020年武漢城區人口已經達到了995.3萬人,是距離超大城市門檻最近的特大城市。隨著我國人口加速向大都市圈流動,未來城區人口超過千萬的超大城市將越來越多。
14個Ⅰ型大城市分別是南寧、石家莊、廈門、太原、蘇州、貴陽、合肥、烏魯木齊、寧波、無錫、福州、長春、南昌、常州。其中,南寧、石家莊、廈門、太原、蘇州距離特大城市的門檻較近,是我國特大城市的主要后備軍。
71個Ⅱ型大城市則包括了5個省會城市、62個普通地級市和4個縣級市。4個縣級市分別是江蘇的昆山、浙江的義烏和慈溪、福建的晉江,全部來自東南沿海地區。從數量上看,這些縣級市的城區人口規模已經超過了全國約四分之三的地級市。義烏更是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城區人口規模超過所在地級市的縣級市。
未來還有多個城市城區人口有望超過百萬大關,進入到大城市行列。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包括泰州、瑞安、嘉興、平頂山、安陽、曲靖的城區人口均超過了97萬,其中安陽市更是達到了99.1萬人,平頂山市也達到了99萬人,嘉興市達到了98.8萬人。
城市人口規模有什么意義
城市規模不僅是基于統計學意義上的人口規模,其意義更是舉足輕重,往往具有綜合的經濟與社會效應。一般而論,入圍特大城市尤其超大城市的城市,通常與各種硬實力和軟實力掛鉤,如更強的綜合競爭力、更好的投資與營商環境、更樂觀的發展預期、更齊備的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供給等。同時,網絡輿論會一定程度強化明星城市的光環效應,譬如“鄭州:請喊我特大城市”“西安事實上已是‘超大城市’”,類似報道無疑能引來巨大流量,強化相關城市政府官員及市民的城市認同感。
之所以凸顯“城區常住人口”,主要考慮城區通常集聚了更多的公共資源,具有更強的活力,即便是北京、上海等已具備輻射效應的發達城市,優質公共資源仍集中于中心城區,客觀導致中心城區的有限空間內鎖定了更為優質的公共資源價值,推動人口不斷向中心城區聚集。反之,城區人口規模越大,意味著其集聚資源要素的能力越強。但這是不是說明城區人口規模越大就越好呢?實則不然。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城區人口規模過大,容易造成集聚不經濟,即人口過分集中于城區而引致的各種不經濟現象,側面說明城市空間結構呈現單中心化、過度中心化等特征,城市依然處于向心發展的階段,而非以城市空間結構出現多中心及副中心、城市趨于離心發展、城區優質資源向外圍地區有序轉移等為主要特征的郊區化與逆城市化等城市化高級階段。
人口分布特點
不平衡性
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就全世界而言,當前地球上只占陸地面積7%的地區,卻居住著全球70%的人口;全球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到10%的陸地上;而大陸上有35%~40%的土地基本上無人居住。就區域而言,各大洲和各國之間的人口分布也是不平衡的。亞洲陸地面積占全球的29.4%,但人口占60%(1980年)。在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人口1億以上的7個國家的總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55%以上。在各國內部的不同地區之間人口分布也很不平衡。如中國以黑河—騰沖一線為界,此線以東地區土地占全國的42.9%,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94.4%(1982年)。
分布規律性
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著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緯20°~60°之間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人口分布還有集中于沿海地區的趨勢。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對稀少。
通常,中低緯度、地勢低平的平原和盆地和沿海地區對人口有明顯的吸引作用。現今世界人口的79.4%集中在北緯20~60°地區;世界海拔200米以下地區人口占全球的56.2%,海拔200~1000米地區人口占全球的35.6%;世界距海岸200公里以內地區雖只占全球陸地面積不足30%,但擁有世界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時滯性
(或惰性)
人口分布往往明顯落后于生產力發展和經濟中心的轉移。其原因在于人口分布的變化依賴于自然增長率和凈移民率的時間積累效應,速度比較遲緩。只有在人口基數很少的新開發地區,移民因素才能立即產生顯著效果。全球、各國和各地區人口(現象)的分布特點及其形成條件的研究,幾乎構成人口地理學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