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興安嶺的人文歷史
時間:
鞏詩6923由 分享
你們了解過中國的人文歷史嗎?對大興安嶺的人文歷史熟悉嗎?接下來讓學習啦小編來為你們分享知識。
名稱由來
大興安嶺中的“興安”是滿語,意為“極寒的地方”,因為氣候寒冷,故有此名;大興安嶺的“嶺”即滿語“阿林”,其意為山。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為東胡部落聯盟體屬地。西漢時期,為漢廷護烏桓校尉和遼東屬國都尉雙重統轄。三國、兩晉時期,為鮮卑拓跋部轄區。北魏時期,嶺南為烏洛候地,嶺北為室韋地,均隸屬北魏王朝。
隋唐時期,為室韋督都府屬地,受平盧節度使管轄。遼代,嶺南為上京道東北路招討司所轄,嶺北為烏吉敵烈統軍司所轄。金代,嶺南歸蒲與路所轄,嶺北為東北路招討司所轄,北部為烏古敵烈統軍司所轄。
元代,成吉思汗于1214年,將嶺南分封于大弟弟拙赤·哈薩爾和二弟合赤溫·額勒赤,將嶺北分封給三弟帖木哥·斡赤斤。1288年,元朝實行行省制,為遼陽行省開元路管轄。
明代,屬奴兒干都司管轄。今漠河縣為木河衛管轄,塔河縣為塔哈衛管轄,呼瑪縣和新林區為額克衛管轄,加格達奇區、松嶺區和呼中區為堅河衛管轄。
在清朝時為盛京駐防內大臣管轄,順治十年,由鎮守寧古塔昂邦章京管轄。1871年(同治十年),清廷將大興安嶺鄂倫春族人按住地分為五路編為佐。
1964年2月10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會戰指揮部,開發建設大興安嶺東北坡。
大興安嶺大部分地區居住著蒙古族和通古斯族(北部),有鄂倫春和鄂溫克人等。漢人多在鐵路地帶及主要伐木區。伐木業仍為該地區的主要經濟活動。
中國大興安嶺的人文歷史
你們了解過中國的人文歷史嗎?對大興安嶺的人文歷史熟悉嗎?接下來讓學習啦小編來為你們分享知識。 名稱由來 大興安嶺中的興安是滿語,意為極寒的地方,因為氣候寒冷,故有此名;大興安嶺的嶺即滿語阿林,其意為山。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為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