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國際大都市有哪些(2)
國際大都市的區域中心
與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國公司總部所在地、國際性機構的集中地、第三產業高度發展、主要制造業中心、國際性的港口貿易、世界交通的重要樞紐、城市人口和城區規模這些必要前提相比,國際大都市的意義更似一種能量的聚合體,在全球版圖上舉足輕重、舍我其誰。以紐約計,它的GDP值單拿出來可以在全世界國家中排位第14,超過澳大利亞;如果將美國5個最大的城市合起來看做一個國家,它在全世界可以達到第五名,僅次于美國、日本、中國和德國。 作為社會能量的聚合體,國際大都市的對全球技術、資金、人才流動的控制功能超出了國家的范疇,城市高度職能化,服務于全世界,成為世界經濟市場體系中的控制點。在本國區域內,它是絕對的區域中心。
國際大都市的服務之城
全球國際化程度高的城市,服務業在其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都在70%以上。在這方面,中國目前做得最好的城市是香港,它的服務業比重已達到了82%。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專家楊汝萬對北京的城市診斷是,當城市的規模化發展與城市整體生活質量的提高成為一對矛盾體時,北京必須完成從規模化發展向功能化發展的轉變,北京的下一步目標應是從大都市(Mega-city)轉變為世界性、國際化城市(Worldcity/globalcity)。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貿易促進處處長李仲周提出,高度發展的服務業,連貫性的鼓勵競爭制度、完整的服務業發展戰略,將是提高經濟效益與經濟實力的必然選擇。
服務業覆蓋著金融、保險、商貿、航運、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訓、中介咨詢、公關、電子信息網絡等諸多領域,城市CBD的設立,也是強化金融服務業的重要一環。上海的金融服務和航運實力暫時領先于全國城市,世界幾大洲的156家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了上海,看似"亞洲華爾街",但與紐約的380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而廣州的服務業也不盡完善,硬件設施和機構上缺陷不少。
國際大都市的創業之城
國際大都市的魅力"不只是吸引",但一定要有吸引,成為創業與人居之城。
截止2000年10月,90個國家和地區在上海投資。"九五"期間,在滬外商投資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約590億元。到了2002年9月,<財富>500強企業中已有300多家進入上海,100多家在上海成立跨國研發中心,70多家在上海設立亞太地區總部或中國總部。這就是上海創業環境走向國際化的證明,甚?quot;挖"了部分香港跨國公司的墻腳。2002年11月3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瓦格納說:"上海正在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向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動力轉變"。
北京和廣州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納著新的跨國公司的到來。在中國加入世貿的前后,廣州寫字樓全面復蘇,先后提了兩次價,具有外資背景的企業及廣告、保險類公司和律師事務所比例遞升。
安居是另一方面的指標,北京、上海、廣州三城市幾乎是齊頭并進式地重視。北京的環線和地鐵延伸置業可圈可點,4成左右的商品房被外地人買走;上海內外銷并軌和藍印戶口政策吸引了接近20%的外地人置業,"臺灣人購房熱"、"溫州人購房熱"一波又一波,2002年1月至5月,外籍人士購房接近5%,但仍?成居民認為上海房價太貴;廣州的商品房供銷兩旺,對郊區大盤的開發在全國無出其右,睇樓早已成為城市生活一部分。
國際大都市的文明之城
城市文明和生活質素高,是國際大都市的應有之義。 健康水平最敏感的指標是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和人均壽命,北京市均已經達到國際大都市水平。北京也正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正在創造屬于自己的國際文化品牌--北京國際音樂節。但據2001年8月的一次調查顯示,按五級分制計算,北京市民對自身素質的評分勉強打3分。北京的綠化、衛生和水質及空氣質量都不符合國際大都市的標準,交通服務和公共設施建設也難以令人完全滿意。此外,北京人對自身知識水平、舉止和語言文明三者的評價分分別為2.9、2.8和2.7分。用開放題的方式詢問被訪者"進一步提高北京市民國際大都市意識的有效辦法是什么",結果近半數北京市民回答:"希望提高教育水平,促進全面素質的提高"。
中國上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城市,只有麗江和平遙兩座古城。巴西的巴西利亞是世界上惟一一座在20世紀建造的首都(1960年正式定為首都),卻能因其新穎巧妙的布局以及精美典雅的建筑而上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我們很難奢望中國的現代大都市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卻寄望中國未來能產生像巴黎這樣的世界藝術之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