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最毒的十種蜈蚣排名
世界上最大最毒的十種蜈蚣排名
今天讓小編來介紹一下世界上最大的蜈蚣,在世界上最大的蜈蚣—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文章中介紹過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這要算是世界上最大的蜈蚣了,另外要提到的是世界上最毒的蜈蚣,哈氏蜈蚣,如果您對此感興趣,那么就跟隨小編來一起看看下面列表中介紹到的世界十種最大最可怕的蜈蚣吧。
世界上最大最毒蜈蚣
1、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Scolopendra galapagoensis)
首先是我們介紹過的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又被譯為加拉帕戈斯巨人蜈蚣),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蜈蚣,成年體長30~40厘米,最大44~46厘米,體色純黑的巨人,蜈蚣中的霸王。更有未確定報道曾經捕捉到62厘米的個體。分布于加拉帕格斯群島中的圣克魯斯島、厄瓜多爾沿海地區、秘魯南部、庫克群島。詳見:世界上最大的蜈蚣—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
2、秘魯巨人蜈蚣(Scolopendra gigantea)
秘魯巨人蜈蚣又名亞馬遜巨人蜈蚣,是南美洲的一種蜈蚣。在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被發現以前,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蜈蚣,平均長度為26 cm,有的個體甚至能長到35 cm 。
3、亞馬遜巨人蜈蚣(Scolopendra gigantea robusta)
分布地:巴西、厄瓜多爾、秘魯等亞馬遜河流域國家及地區。體色一般為紅色,至于黑色個體,一種說法是個體差異導致的顏色改變,另一個說法是黑色個體實際就是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因為最有說服力也是最廣為流傳的一張照片中的個體長達44cm,遠遠超過亞馬遜巨人蜈蚣的平均體長(25-30cm)。與秘魯巨人蜈蚣的產地樣子都十分相近,據維基百科中稱,秘魯巨人蜈蚣也被稱為亞馬遜巨人蜈蚣。
4、波多黎各巨人蜈蚣(Scolopendra sp.cf.crudelis)
分布在加勒比海波多黎各、海地等國家及地區的品種,
5、越南巨人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Vietnam” )
越南巨人蜈蚣屬蜈蚣目:是亞洲最大的蜈蚣,能達25厘米以上,在蜈蚣界里,毒性算強烈。大概有20對步足。生性兇惡,性格兇猛,敏感,大部分會主動攻擊任何在它附近的其他節肢。 越南巨人蜈蚣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地,主要是黑色身體,黃色腳。而由于越南巨人蜈蚣兇惡,所以有觀賞價值,受玩家喜愛。
6、馬來西亞巨人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ssp.)
馬來西亞巨人蜈蚣,分布在馬來西亞的Scolopendra subspinipe的地區性亞種之一,體長18-20cm,身體呈褐紅色。 吃蟋蟀等昆蟲。
7、哈氏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dehaani)世界上最毒的蜈蚣
廣泛分布于太平洋西部諸多國家和地區,所羅門群島地區的個體身長可超過20cm。 身長16-20cm,最長身長可達33厘米。 有白色、紅色、黑色、黃色等。據資料顯示,他是世界上最毒的蜈蚣。
8、北美巨人蜈蚣(Scolopendra heros)
北美洲最大品種,不僅體型比較巨大,而且性情兇猛,”兇惡萬千”,加上觀賞性較高,是愛好者中人氣很高的品種。 平均長度達到了6.5英寸(170毫米),但最長的可以達到8英寸(200毫米)。有21或23對腿。
9、中國紅巨龍蜈蚣(chinese red dragon)
中國紅巨龍蜈,長約為14-20cm,中國南部亞熱帶、熱帶地區廣泛分布的蜈蚣品種,因為全身深紅色,蜈蚣在古籍中又名“天龍”,加之體型壯碩,故名“紅巨龍”,頗有中國特色。部分靠近大陸的熱帶島嶼上的個體可以達到20cm。中國紅巨龍蜈,是中國南部亞熱帶、熱帶地區廣泛分布的蜈蚣品種,因為全身深紅色,蜈蚣在古籍中又名“天龍”,加之體型壯碩,故名“紅巨龍”,頗有中國特色。
10、少棘蜈蚣/中國紅頭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黃腳型:
少棘蜈蚣(學名: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又名中國紅頭蜈蚣,是亞洲的一種大型蜈蚣,分布于中國和日本。少棘蜈蚣時常被作為中藥材。分布在日本沖繩地區的個體可以達到20cm。分紅腳型和黃腳型。
蜈蚣的機體介紹
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食物從口腔進入消化道,經機械作用和化學分解過程,才能夠被蜈蚣吸收和利用。 消化道簡單,從口到肛門為一條縱貫身體中央的直管道,口后為膨大的咽,它的收縮有利于吸吮食物。咽后的消化道為前腸、中腸及后腸三部分。前腸及后腸都很短,中腸卻很長。前腸主要起著接受、運送及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中腸是食物消化及吸收的主要場所,后腸擔任形成糞便及運送至尾節的肛門排出體外的任務。 消化腺為一對葡萄狀的唾液腺,通過唾液管開口于前腸,唾液腺能分泌含有消化酶的唾液,能夠濕潤及初步分解食物。
呼吸系統
蜈蚣以氣管系統進行呼吸。 氣管是體壁內陷而成的彈性管狀構造,壁上具有幾丁質的螺旋絲,可支撐氣管以利氣體流通。氣管有許多分支,分布在體內體壁的細胞與組織之間。 氣管在身體兩側有與外側相通的開口——氣門,它是氣管形成時留下的陷口,蜈蚣共有氣孔6對,分別在第4節、6節、9節、13節和16節,其他各節都退化了,僅保留一點痕跡。各氣門有關啟裝置,使氣門可開閉,開啟時氣體出入無阻,閉合時可防止體內水分蒸發及外物入侵。
循環系統
蜈蚣的循環系統為開管式循環,但比較發達,管狀的心臟在消化管的背方,貫通軀干部,并有圍心膜包圍,由后向前進入頭動脈通向頭部各個器官。除前行的背血管外,還有一對側動脈包圍了消化管并在消化管的腹面匯合成神經上血管,這些血管有分支進入血腔。此外,蜈蚣除末端幾節外,在每節有一對心孔,心孔為血液從血竇進入心臟的開孔。
排泄系統
蜈蚣的排泄系統為馬氏管。它是著生在中后腸交界處的不分支的盲管。馬氏管的盲端游離在血腔中,并自血液中吸取代謝所產生的廢物,把它送入后腸,經后腸重新吸收水分后,由肛門連同糞便排出體外。
神經系統
蜈蚣的神經系統和蚯蚓相似,屬鏈狀神經系。包括1個腦神經節,由神經分布到觸角和眼,有兩條神經連食道下神經節,食道下神經節有神經連大顎、2對小顎和顎足。此后則為2條后行的腹神經索和每節一對神經節,隨體節的愈合神經節也愈合,每對神經節又發出神經到每個體節,以調節身體的活動。
生殖系統
蜈蚣為雌雄異體。 蜈蚣生殖系統的生殖腺均在消化管的背方,是單一的卵巢或精巢,由一條生殖管,即輸卵管或輸精管,后來分為兩條,繞消化道而下,分別開口于雌雄生殖孔。此外還有兩對附性腺通生殖管的末端,雌蜈蚣有2個受精囊,雄蜈蚣有2個儲精囊,它們皆通到輸卵管和輸精管的末端。 雌蜈蚣在卵粒成熟時充面體腔,臨產前的母體,在受精囊內儲有精子,使發育完全成熟的卵子在排卵時能與精子結合,成為受精卵而排出。
蜈蚣的生活習性
蜈蚣懼畏日光,晝伏夜出,喜歡在陰暗、溫暖、避雨、空氣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歡生活在丘陵地帶和多沙土地區,白天多潛伏在磚石縫隙、墻腳邊和成堆的樹葉、雜草、腐木陰暗角落里,夜間出來活動,尋食青蟲、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氣轉冷時,鉆入背風向陽山坡的泥土中,潛伏于離地面約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驚蟄后(三月上旬),隨著天氣轉暖又開始活動覓食。
蜈蚣鉆縫能力極強,它往往以靈敏的觸角和扁平的頭板對縫穴進行試探,巖石和土地的縫隙大多能通過或棲息。密度過大或驚擾過多時,可引起互相廝殺而死亡。但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餌料及飲水充足時也可以幾十條在一起共居。
蜈蚣為典型的肉食性動物,性兇猛,食物范圍廣泛,尤喜食昆蟲類。在早春食物缺乏時,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蘚的嫩芽。
蜈蚣的人工飼養
一、繁殖特點。蜈蚣的壽命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的雨后初晴的清晨進行交配,40天開始產卵,雌蜈蚣把受精卵產生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時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達2~3小時,每次產卵30~6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塊。孵化期間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然后長大至成蟲。
二、飼料。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動物,食性廣雜,特別喜食各種昆蟲,如黃粉蟲、蟋蟀、金龜子、白蟻、蟬、蜻蜓、蜘蛛、蠅、蜂以及它們的卵、蛹、幼體等,同時還吃里蟲、蚯蚓、蝸牛及各種畜禽和水產動物的肉、內臟、血、軟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蘿卜、嫩菜等,牛奶、面包等也可作為蜈蚣的食物。
三、養殖池建造。人工養殖蜈蚣可采用缸、池等方式,采用缸養,用破舊瓦缸或陶瓷缸,最好直徑在0.5米以上,口朝下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將外邊的土拍實。缸內中間用磚或土坯壘起來,比缸面低10厘米左右,坯與缸壁間留有一定空隙。如果用完整無缺的缸,不要打掉底部,直接在缸中壘土坯即可。一個直徑80厘米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只左右。蜈蚣必須要立體養殖,蜈蚣池必須要建的適合蜈蚣生存。建立池養時,養殖池要建在向陽通風、排水方便、陰濕、僻靜的地方。可建在室內,也可建在室外。用磚或石塊等砌成,水泥抹面,池高80厘米,養殖池面積大小隨意,一般在5~10平方米為宜。池口四周內側粘貼光滑無損的塑料薄膜,或用玻璃片鑲成一圈15厘米左右寬、與池壁成直角的內檐。1個平米養殖蜈蚣在50條左右。最多不能超過100條。
四、管理要點。1.要防止蜈蚣逃跑,蜈蚣性急,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蜈蚣很容易逃跑。2.注意飼養密度,必須按蜈蚣的體長和體大的變化而分群、分池飼養。3.做好溫度、濕度、光線管理,保持環境安靜。4.所投飼料保持清潔衛生,沾有農藥的食餌不能投喂。5.經常觀察,防止蜈蚣天敵進入養殖池內。6.防止食物、泥土的霉變。7.及時剔除有病的蜈蚣。
蜈蚣的養殖技術
1、箱養,養殖箱用木板制成,其大小以長55厘米,寬45厘米,高30厘米較為適宜,箱內壁貼上一層無毒塑料薄膜,箱口配制有一個鐵紗的箱蓋。箱制成后,放在 室內適當的位置,多個箱則排放好,箱底放多層瓦片,瓦片間的距離為1.5厘米左右,用水泥在四周墊腳,通常5~6片為一疊,這樣瓦片間留的空隙可供蜈蚣棲 息。瓦片入箱前,要用水洗干凈,并吸足水,以便為蜈蚣創造一個潮濕環境。而且一定時間后更換一批預先制做好的新的瓦片,以保持濕潤和清潔衛生。
2、缸養,通常采用陶瓷缸,選擇口徑寬50~60厘米,高80~100厘米的陶瓷缸。在室內擺放在適當位置,缸底放一層碎石子或碎瓦片。在上面蓋一層30厘米 厚的肥沃菜園土,稍整平,在土表上按箱養方式堆疊瓦片,最上層瓦片離缸口20厘米左右,在缸口上用鐵紗蓋罩住防止蜈蚣逃跑。
3、池養,是在室內或室外建池養殖,池為磚水泥結構。池內環境要溫暖、涼爽、潮濕、安靜。室內池一般每個池面積2平方米左右為適宜,長方形,池高為50~60厘米,內 壁用水泥抹平不留任何空隙,并襯上農用薄膜,或用20厘米寬的玻璃在池上方鑲嵌一圈。池底不鋪放水泥,先鋪一層厚約10厘米的小土塊,再在上面堆放5~6 層瓦片,瓦片間留有1.5厘米的空隙,供蜈蚣棲息和產卵孵化。在天氣寒冷的地區,可在池壁圍墻內側距離墻的一定距離外挖一條深50至60厘米的坑,坑內堆 放石頭,碎磚碎瓦片,并造成空隙,供蜈蚣越冬,池口用鐵紗蓋或塑料紗蓋罩嚴。
看過“世界上最大最毒蜈蚣”的人還看了:
1.世界上最長的蜈蚣
3.世界上最大的蜈蚣
5.世界上最大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