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本地山羊的技術是什么
飼養本地山羊的技術是什么
山羊的飼養主要有兩種方式即:放牧飼養、舍飼圈養兩種方式。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飼養本地山羊的技術,一起來看看。
飼養本地山羊的技術
一般技術
1、合理分解。種公羊50只,育成公羊群200~300只,成年母羊群200~250只,育成母羊250~300只為一組,羊群不宜過大,不便于管理。
2、訓練頭羊。羊群的合群性強,必須訓練頭羊,使羊群按牧民的意圖行事,便于管理。
3、及時啖鹽和飲水。要讓羊喝上衛生的流動水、防止飲用池塘不流動的死水、以免感染寄生蟲和病菌。同時要采取鹽磚等形式及時補充食鹽。
4、合理補飼。根據羊的需要,結合放牧情況要及時補充麩麥、棉籽餅、玉米等精料、并補充骨粉和維生素A等添加料,保證羊群有足夠的營養。
5、要多吃少運動。放牧游走要慢,采食均勻,吃得要飽,防止過量的運動,減少體內消耗。
圈養方式
山羊的舍飼一般采取散放式,羊場和專業戶飼養的羊群都有專用的羊舍和運動場設有草架、飼槽和飲水器具,保證有充足的粗飼料和飲水,飼養原則
1、定時,定量,定質,定人。要按時喂羊,使羊形成條件反射,利于消化吸收。根據不同羊只,確定喂草量.料量:即能吃飽,又不浪費。要保證飼料的質量和花色品種:有條件的要按飼養標準配合日糧:飼養人員也要相對固定。
2、草料、飲水要清潔,不喂霉變草料,飼草不能帶水,冬天飲用溫水。
3、保持羊舍清潔、干燥,做到冬暖夏涼,糞便要經常打掃。
4、搞好春秋兩次防疫和經常性的驅蟲。
5、搞好羊場平時的衛生、消毒工作,羊糞要堆積發酵處理后在使用。
6、增加羊只運動,保持羊體衛生。
由于山羊養殖具有周期短、投資少、效益好的特點,因此加快山羊養殖業的發展符合我國的國情。我國廣大的農村和農場正面臨著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關鍵時刻,將山羊養殖業作為突破口,實行農牧結合,建設一個農牧結合生態體系,是實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戰略措施。因此,在持續、穩定發展種植業的同時,發展高效節糧型的山羊養殖業,種植業為養羊業提供物質基礎(飼草、飼料),養羊業為種植業提供有機肥,彼此互為供求關系。農作物秸稈及農副產品的"過腹還田",是節糧型或生態型畜牧業的重要基礎。"秸稈養畜,過腹還田"可為農業提供大量的優質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改良土壤,促進了農業生產的持續增長,從而實現農、牧良性循環。
山羊養殖技術要點
一、品種選擇
根據市場需求和自然氣候條件比較適合的肉羊品種主要有隆林山羊、南江黃羊、雷州黑山羊等,如引進波爾山羊、奴比亞羊等國外良種肉羊雜交改良,則經濟效益更加顯著。
二、山羊的飼養
1、山羊的放牧:①應合理分群:按分母大小合理分群放牧,避免亂配、早配以及因頂撞、爬跨造成流產。②分區輪牧,按照放牧的區域劃分小區,輪回放牧;③盡可能延長放牧時間,每天放牧時間應達8小時以上;④保持比較安定的生活、休息環境,避免驚嚇羊群。
2、山羊的舍飼:在秸稈資源豐富和適宜種植高產牧草的地區,可采用舍飼方法。舍飼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青粗飼料盡量多種類搭配,使營養物質多樣化;②適當補充精料和礦物質飼料,以彌補青粗飼料的營養不足部分,確保羊只健康生長的需要;③羊舍應配置足夠寬敞的運動場,供羊群活動;④保持羊舍的干燥和衛生;⑤保證有充足的飲水。
3、山羊的半舍飼
根據具體條件和實際情況,一些地方可以采取半放牧半舍飼的飼養方式,通過放牧和補料相結合,滿足羊營養需要,實現羊的快速生長。
三、山羊的管理
1、羊舍建造:建造羊舍時應充分考慮到羊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點,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飲用水源近和避風朝陽的地方。羊舍面積根據羊種類和數量而定,一般按每只種公羊1.5—2平方米,母羊1—1.5平方米,育成羊1—1.5平方米,帶羔母羊2—2.5平方米設計。
2、日常管理:每天的放牧、喂草、飲水、刷拭、運動和休息等,應定時定量規律化,使羊只形成條件反射 ,這對其生長發育、繁殖、增膘、哺乳等都有利。管理人員最好能相對固定,不要隨便更換,同時注意疫治。
飼養本地山羊的技術是什么相關文章:
3.山羊的飼養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