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快速育肥的方法(2)
養豬快速育肥的方法
養豬育肥的方法
一、階段肥育法
階段肥育法即吊架子肥育法。是我國人民在長期養豬實踐中,根據豬的骨、肉、脂的生長發育規律,把豬的整個肥育過程,劃分為幾個階段,分別給以不同的營養水平,把精料集中在小豬階段和肥育階段,在中間架子豬階段主要利用青粗飼料,盡量少用精料,這是巧用精料的一種肥育方法。階段肥育法通常劃分為三個階段。
小豬階段:從斷奶至體重25公斤左右,飼養期約為兩個月。這個階段小豬生長速度較快,對營養要求全面,特別是能量和蛋白質的需要,因而日糧中精料比重較大,以防小豬掉膘或生長停滯,小豬階段要求日增重150—200克。
架子豬階段:體重以25—50公斤左右,飼養期約為4—5個月,主要飼喂青粗飼料,要求骨骼和肌肉得到充分發育,長大架子。架子豬階段,日增重較低,約200—250克。
催肥階段:體重50公斤左右到出欄為催肥階段,一般約為兩個月左右,此時為脂肪大量沉積的階段,因此要求集中使用精飼料,使之迅速沉積脂肪,加快肥育,日增重一般在500克以上。
根據四川省的試驗,階段肥育法在內江豬,從12.6—75.97公斤,飼養期275天,平均日增重230克(其中小豬階段144克,中豬196克,大豬452克)每頭消 精料108.49公斤,青料2381.3公斤,粗料65.1公斤,每增重一公斤消耗14843大卡可消化能.。
吊架子肥育雖能大量利用農副產品飼料,但從商品豬生產角度看存在兩個缺點:(1)肉豬肌肉生長強度高的前期能量蛋白質供給不足,限制了肌肉的生長。而后期正當脂肪生長強度高時給予高能量水平,增加了脂肪的沉積。生產的肉豬胴體瘦肉少、脂肪多,不能適應當前市場的需要。(2)吊架子肥育維持消耗多,飼料利用不經濟。肉豬攝食的能量=維持+生長,即豬吃料得到的能量,用于維持生命和生長兩部分,而且首先是維持生命,有剩余的能量才用于生長。體重50公斤的豬每天維持生命要消耗2400千卡消化能(相當0.75公斤玉米),體重90公斤的豬每天維持消耗為2850千卡消化能(相當0.86公斤玉米)。高水平飼養豬攝食的能量用于維持的比例小,而用于生長占的比例大,則飼料利用經濟。相反,肉豬攝食的能量少,扣除維持消耗所剩無幾,那么豬的增重就很少,飼料利用就不經濟。吊架子肥育正是這樣,飼養水平低,肥育期長,很多飼料消耗于維持生命上,這是一種很大的浪費。鑒于以上兩點,在商品肉豬生產中,不應再采用傳統的吊架子肥育法,應該用直線飼養方式代替。
二、一貫肥育法
一貫肥育法又稱一條龍肥育法或直線肥育法。這種方法是按照豬在各個生長發育的特點不同采用不同日糧配合和飼喂技術,不采用特殊吊架子的措施。從斷奶到催肥結束始終保持較高的營養水平,肥育全期的飼養水平顯著高于階段肥育法,能量水平為“步步登高”。日糧組成,小豬階段一般要求粗蛋白16棗18%,中豬階段要求14棗16%,肥豬階段12棗14%。一般從10公斤 至90公斤約5個月。料肉比約3.0棗3.51:1。
階段肥育法與一般肥育法的比較
肥育期:一 肥育的肥育期較階段肥育短,因一 肥育的精料用量是隨豬的體重而增加,沒有特殊的吊架子期,故縮短了肥育期。
日增重:一 肥育法的日增重較階段肥育法高。從10公斤至90公斤一般日增重可達550棗750克以上。
飼料消耗:階段肥育法精料用量少,而青粗料卻高于一 公育。
屠宰成績:一 肥育法屠宰率高,但膘較厚。
采用兩種肥育方法的條件
根據以上比較,一 肥育法的豬增重快,公育期短,周轉快,出欄率高,飼料利用率和屠宰率高,背膘厚,需要精料多,經濟效益高。階段肥育的豬增重慢,能充分利用青粗飼料,節省精料,但經濟效益低。因此,在選用肥育方法時,應根據實際條件,做到因豬因地而 。就豬品種而言,地方品種耐粗性較強,而且骨骼、肌肉、脂肪三者生長出現高峰期,相距較遠,宜采用階段肥育法;而瘦肉型豬或含有妝肉型豬血液較高的雜種豬,骨骼、肌肉、脂肪生長出現的高峰期相距較近(即邊長邊肥)宜采用一 肥育法。工廠化養豬由于設備投入高,為了充分利用欄舍生產產品,節省每批新產品對欄舍的分攤成本,必須采用一貫肥育法。
三、中豬肥育法
中豬是我國華南地區和香港、澳門一帶的食品用豬,經燒烤加工后是上等名菜。中豬是指105棗120日齡,體重25棗35公斤的幼豬。
中豬要求:毛白色,頭小,嘴短,皮薄,膘薄,瘦肉多,背腰直,腹小,以瘦肉型為好。經烤制的中豬,要求皮薄,鮮紅,松脆,皮與膘之間不分離。
從仔豬哺乳期至斷奶后達到要求體重,均采用強度飼養方式,日糧中能量和蛋 白質要高,粗纖維的含量要低。華南農學院飼養中豬的日糧配合是:玉米70%、麥 2%、豆餅10%、
化生餅5%、魚粉10%、干草粉1%,每公斤混合料含消化能3088大卡,可消化粗蛋白19.7%,粗纖維2 .6%。
養豬育肥的要點
1 創造良好的養豬條件
要使豬健康、快速生長,投入和產出成正比,就要創造良好的條件,具體說來就是做到“四良”,即“良種、良料、良舍、良管”。
①良種。我國地域遼闊,地理、氣候條件差異很大,豬的地方品種繁多,多達數10個。從肉質劃分,有脂肪型、瘦肉型,肉脂兼用型豬。脂肪型豬一般是指國內的地方品種,瘦肉占胴體35%~45%,如全華豬、內江豬、兩廣小花豬。
瘦肉型豬是指從國外引進的優良品種,瘦肉占胴體60%~65%,如長白豬、大白豬、杜洛豬。肉脂兼用型豬指用進口的良種豬作父本,地方良種母豬作母本雜交產下的后代,即雜交豬,這種豬抗病力強、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瘦肉多。我們在具體選苗時,要挑選個大、腳高,體格勻稱,用手觸摸耳根無發熱,身上無紅點,無拉稀,采食正常的健康豬。
②良料。要養好豬,我們應搞清豬的營養需要及其功能,同時還要學會識別真假、好壞的飼料,為養豬準備新鮮、營養全面的優質飼料。
③良舍。豬欄的建設,要選在相對地高一處,以便于排水排便。同時要考慮透光透氣,防暑避寒。豬欄的大小按1頭豬占地1.2平方米計算,食槽長度按每頭40厘米設計。地平修的較低,其他三角較高保持一定斜度輔面。這樣便于打掃衛生和沖選干凈。
④良管。建好欄、選好苗,準備好優質飼料后,就要進行優良的管理。調教豬吃在一處,睡在一處,便于在一處的三角管理。勤打掃衛生,準確供料,注意觀察豬只是否生病,定期驅蟲和防疫,為豬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2 改進喂養方法
要使育肥豬健康、快速生長,除了要做到以上“四良”外,在喂養方法上還要進行“四改”,即熟改生喂,稀改干濕喂,單一飼料改混合喂,隨意喂養改定時定量喂。
①熟改生喂。傳統的飼料方法是把飼料煮熟喂豬,飼料在煮熟的過程中,其高溫會破壞一部分營養成分,特別是維生素大部分被損失掉了。如煮食不當,還可能引起亞硝酸鹽中毒,導致豬只死亡。飼料生喂,既保證營養成分不被破壞,又能節省人力和燃料,還可防止亞硝酸鹽中毒。除馬鈴薯、芋頭、南瓜、木薯含淀粉高的飼料煮熟喂有利消化外,其他飼料均可生喂。
②稀改干濕喂。養豬有干喂、稀喂和干濕喂法。干喂需很多唾液和胃液浸濕飼料,干粉也容易引起咽喉炎和使豬嗆鼻;稀喂看起豬吃得很飽,但長勢卻很差。因為水多了沖淡胃液不利于消化,水太多增加內臟負擔,排泄快,排泄量大,影響飼料消化吸收。水多營養不夠,不能準確掌握喂量。干濕喂法,濃度一般像粥一樣,喂料后胃液能很好起到分解作用,促進飼料的消化、吸收,使豬生長快,報酬高。
③單一飼料改混合喂。傳統的喂法是有米糠喂米糠,有紅薯喂紅薯,有玉米喂玉米,一句話有什么喂什么的單一喂養。單一喂養法營養不全面,豬長勢慢,飼料利用低。改為混合喂養,就是把多種飼料合理搭配,混合在一起喂。既充分利用己有的飼料,又補充一些其他飼料,營養全面豬就會快速生長,飼料的報酬高,也才能養出效益。
④隨意喂養改定時定量。傳統的喂養方法是什么時候有空什么時候喂豬,什么時候想喂就什么時候去喂。改為定時后,使豬產生良好的條件反射利于生長,定量后減少浪費又保證營養促進快速生長。一般什么時候喂豬要確定相對穩定的時間,喂量要準確。歸納起來,豬苗是前提,飼料是基礎,管理是關鍵,防病是保障,只要我們養豬有信心,喂時仔細認真,嚴格的堅持科學喂養,就會養出成績養出效益。
應用“倒喂法”養豬。具體做法是從小豬到中豬階段,即50~60千克以前,以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為主,配合必需的飼料添加劑,只喂少量青綠飼料,不喂任何粗飼料。豬長到50~60千克后至出欄,再適當降低精料中能量和蛋白質水平,減少精料的投入量,增加青、粗飼料的投入,其比例為精飼料62%,青飼料26%,粗飼料12%。
猜你感興趣:
2.肉羊育肥方法
3.怎么養豬最好
5.保育豬飼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