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動為話題的作文:發愁不如行動
編者按:文章豐富的心理描寫,將面對眾多作業時的焦躁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后,“我發現作業其實也不多”,與前面的抱怨形成對比,更進一步體現了媽媽的話對你的影響,棒!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發愁不如行動》。
在我們的人生當中,聽到了許許多多的話語。有的早已淡忘,有的不清不楚,有的卻久久沒有忘記,其中我最難忘的一句話是——“發愁不如行動”。
記得在四年級上學期的時候,有一個周末作業非常多——關于雪的作文一篇、佳作抄一篇、語文數學卷各兩張……啊!作業怎么就這么多啊!我越看越暈,這么多作業,這叫人怎么做啊?平時愛放假的我居然第一次感慨道:“上學真好。”
放學了,陽光明媚,花兒開得正艷,紅旗迎風飄揚。可是我的心里,卻是狂風暴雨,天黑漆漆的,風“呼呼呼——”地吹著,花兒全凋了。我不禁抱怨道:“老師啊,我和你前世無冤,今世無仇,干嘛讓我們做那么多作業啊?”
回到家,看著這堆積如山的作業,我根本做不下去。唉!這要做到猴年馬月啊!這時,媽媽進來了。我向她抱怨了一番,她安慰道:“沒事,你不要急,慢慢地做,一定會做完的。”
“可作業太多了,要做到多久啊?”我又說。
“發愁不如行動。”媽媽說,“你做,時間也是一分一秒地過去,你不做,時間也是照樣過去,你還不如認認真真地做,就算做不多,總比沒做好啊。”
聽了媽媽這番話,我突然想到了一個故事——《愚公移山》。愚公想移掉前面那擋路的山,移山的過程中,他面對這樣的兩座大山,不發愁,也不抱怨,天天挖啊挖,終于把兩座大山移開了。對啊,發愁不如行動,愚公不就是這樣把那兩座山移開的嗎?我慢慢做,一定可以做完的。我又做了起來,做了幾個小時,我發現作業其實也不多。
“發愁不如行動。”這句話深深地刻在我心里,令我難以忘懷。
作者:四年級(5)班 呂榮林
公眾號:九五學堂兒童閱讀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