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課文《矛和盾的集合》讀后感
三年級上冊課文《矛和盾的集合》讀后感
三年級上冊課文《矛和盾的集合》讀后感一:
今天,我再一次讀了《矛與盾》這則寓言故事,讀完后我不禁覺得那人十分可笑。
《矛與盾》,這篇寓言講的是楚國有一個賣矛與盾的人,他同時夸耀自己所賣的矛與盾,因自相矛盾,而不能自圓其說的事,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而自相抵觸。
這個人最可笑的是他同時夸耀自己的矛與盾,才會破綻百出,被人問道;用您的矛刺你的盾會怎樣呢?這樣一來矛與盾豈不是自相抵觸嗎? 那個人自然是不能自圓其說了。
這雖然是一篇寓言,但卻反映了生活中的一些事,就像有些香煙制招商一樣,一邊在香煙上寫吸煙有害健康,卻一邊又在買煙,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看了這個寓言故事,我明白了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可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三年級上冊課文《矛和盾的集合》讀后感二:
矛是古代的武器,盾是古代的擋劍牌。它們集合在一起,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矛和盾的集合》里說了發明家拿著矛和盾,與朋友比賽蛙,想造一個鐵屋子,又從鐵屋子里想到要發明坦克,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1912年,英軍的坦克沖上戰場。德國士兵見到這龐然大物,哇哇大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這位發明家可真聰明!他會讓矛和盾的長處來合二為一,就造了坦克。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物品可以合二為一。比如:墨水加筆的外盒就成了鋼筆;房子加家具就成了溫暖的家;種子跟泥土結合使種子發芽……凡是能合二為一的東西做出來的一定與眾不同,只是把某一個物品的長處集于一身。“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人都有缺點,金子也不都是純金。如果這個人學人的長處,它一定不會失敗,而是“更進一步”,比別人都了一步。
這篇《矛和盾的集合》,讓我知道了: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三年級上冊課文《矛和盾的集合》讀后感三:
今天,語文課上的課文是:《矛和盾的集合》。
課文講的是:發明家和朋友比賽矛和盾,矛頻頻向他進攻,盾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發明家突然想:如何既能保護自己全身,又能有效向敵人進攻。先將一個全身封閉的鐵車,上面裝有可以向敵人進攻的矛,然后,把矛改成炮,將鐵車的輪子安上履帶。于是“路戰之王”——坦克就發明成功了。坦克把矛的進攻 、盾的自衛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讀了這篇課文,我想發明家真聰明,善于思考,能從矛和盾的攻防中一步步的聯想,發明了坦克。這個發明,使陸戰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我要向發明家學習,從小認真學習,仔細觀察,一絲不茍,善于思考,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發揮想象力,讓知識插上翅膀,將來有更多、更好、更先進的發明和創造,造福人類,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年級上冊課文《矛和盾的集合》讀后感四:
《矛和盾的集合》這篇文章講了發明家在比賽中發現了矛的缺點和盾的缺點,然后把盾的優點和矛的優點集合在一起就發明了坦克的故事。矛可以進攻,但不能自衛,盾可以自衛,但不能進攻,發明家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結合在一起,發明了既能進攻,又能自衛的坦克,所以在戰爭中大顯神威。 其實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加一加”的方法,比如鉛筆和橡皮加起來就組成了帶鉛筆的橡皮,電風扇和取暖器的功能組成了空調等。
我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后,我要把爸爸媽媽的優點集于一身,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媽媽的優點是認真,無論做什么事她都認真負責。爸爸的優點是聰明,遇到什么事情都會冷靜想辦法。我要學習媽媽認真的做事態度,把它用到學習上,改掉馬虎的習慣。我還要學習爸爸工作效率高的優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通過這篇文章我明白了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成為最后的勝利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