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日記900個字
寫日記可以幫助人們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思考自己的優缺點,從而更好地改進自己。數學日記900個字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數學日記900個字,方便大家學習。
數學日記900個字篇1
由于容積與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因此不少同學認為容積就是體積。其實,體積與容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是有區別的:
一、意義不同。體積是指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而容積是指木箱、油桶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一個物體有體積,但它不一定有容積。
二、測量方法不同。求物體的體積是從物體的外面測量它的長、寬、高進行計算,而求物體的容積則必須從里面來測量它的長、寬、高,然后計算。因此,對于同一個物體,一般地說,它的容積要比體積小。
三、單位名稱不完全相同。體積單位一般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固體、氣體的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相同,而盛液體的容積單位一般用升、毫升。
一:給土豆測量體積
我們學完了第二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數學老師為了讓我們更深的理解體積的概念,就給我們布置了一篇數學日記,讓我們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想來想去,最后我選擇了求土豆的體積。媽媽給我拿了一個土豆,說:“土豆沒有一點形狀,怎么量體積呀?”我胸有成竹的回答:“沒事兒,我知道咋辦。”
我先找來了一個長方體的水槽,測量了一下它的長和寬,長是24㎝,寬是17cm。接著我倒入水槽一些水,測量了水槽內水的高度,水高5cm。
下一步把洗凈的一個土豆輕輕放入水槽,等水面平穩了后,我又一次測量了水槽內水的高度,水高5.5cm。最后一步就是求土豆的體積了。
我列出了求土豆體積的公式:
24×17×(5.5-5)
=24×17×5
=204(立方厘米)
答:土豆的體積是204立方厘米。
當我列出公式時,媽媽也恍然大悟了。真沒想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有這么大的用途。這也使我想起來了曹沖稱象的典故。那么大的一頭大象怎么稱它的重量呢?聰明的曹沖想到了把大象趕到一只大船上,在船上記下刻度,然后把大大小小的石塊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就一點一點的往下沉,等船沉到剛才的刻度時,就停止再裝石塊,然后測量石塊的重量,而石塊的重量和就是大象的重量。曹沖真的很聰明,是我學習的榜樣。
學數學真有意思,親自動手做數學實驗真好,用數學日記的方法記錄自己思考數學問題的過程真真好。我要堅持寫數學日記。
數學日記900個字篇2
有一只失群的孤雁,在天空飛著。遠處飛來一群大雁,孤雁迎上去說:“朋友們好。你們一共有多少只“呀?”前面的一只老雁答道:“你看,要是再有我們這樣多的一樣,再加上一群的一半,再加上一群的四分之一,再加上你,那么,就剛好是一百只。”
孤雁一邊繼續向前飛行,一邊思考著,它究竟遇見了多少同伴呢?想啊想啊,怎么也解答不了這個問題。這時候,它看見一只仙鶴歇在池塘邊,它高興極了。仙鶴在鳥類中享有“數學家”的稱號,一定能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大雁飛到仙鶴跟前,講了剛才經歷的事情。
仙鶴聽完后,慢慢地向前走了幾步,然后回過頭來對大雁說:“試試看只要細心,會搞清楚的。”仙鶴彎下脖子,用嘴在地上畫了一條線,在旁邊又畫了一條同樣長的線然后畫長度為一半的一條線,再畫四分之一長的一條線,最后點了一點如圖“現在你來看,明白了嗎?”仙鶴抬起頭問道。“還是不明白。”大雁看了圖,沮喪地回答。
仙鶴說:“好,我來講給你聽。一條線,又一條線,表示一群大雁,再加一群;一半的那條線表示一群大雁的一半,四分之一條線表示四分之一群大雁,最后的一小點,就是你。明白嗎?”“明白啦,這么多就是一百只。”大雁高興地說道。“要是沒有你,那是多少只?”
“九十九只。”
小學一年級數學游戲《仙鶴的問題》:仙鶴用腳把一點抹掉,說:“現在,讓我們來算一算,四分之一群加二分之一群的和,是四分之幾群?”大雁看著地上的圖,答道:“是四分之三群。”“好”。仙鶴夸獎大雁,“那么,整群是多少個四分之一群?”“當然是四個。”大雁回答。
“對。可是領頭的大雁說的是一群加一群,再加半群,再加四分之一群總數是九十九。所以,要是全部化成四分之一,那總共有多少個四分之一?大雁想了想,回答道:“一群是四個四分之一群;再加一群,又是四個四分之一群;再加半群,是兩個四分之一群;再加上一個四分之一群,總共是十一個四分之一群。”
“對啦。”仙鶴說,“現在請你說說,這個題的答案是多少?”“我知道了,”大雁說,“十一個四分之一群等于九十九只大雁,一個四分之一群有九只大雁。”
“那么,一群大雁……”
“一群包含四個四分之一群,我遇見了三十六只大雁。”大雁高興地大聲說。
“問題的答案正是這樣。”仙鶴鄭重地說。
數學日記900個字篇3
我們剛剛學習了圓的認識(一)、(二),知道了圓的'許多知識,并且由圓的認識了解到了圓周長的應用,能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我們去了解一下圓周長的知識!
剛開始學圓的周長時,知道了能用滾動法和繞線法來量出圓的周長,探究出了圓的周長總是直徑3倍多一些,實際上,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計算時,通常取3.14。我們就得出一個公式:如果用C表示的周長,那么C=πd或C=2πr也就是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的周長有3個應用:1.已知d求C=πd2.已知r求C,先求d再求C3.已知C求dd=C÷π已知C求r先求d再求r。
已知d求C:一個圓的直徑是5.5分米,求這個圓的周長,那就用π3.14×直徑5.5=17.27dm.
已知r求C:汽車車輪的半徑為0.3米,它滾動1圈前進多少米?滾動1000圈前進多少米?它滾動一圈前進多少米?也就是求這個輪子的周長,先求出直徑:0.3×2=0.6m,然后求一圈的周長:3.14×0.6=1.884m最后求出1000圈前進多少米:1.884×1000=1884m。
已知C求d:花壇的的周長是62.8m。你能求出這個圓形花壇的直徑嗎?周長6.28÷π3.14=d2m
已知C求r:一個圓的周長是25.12㎝,求這個圓的半徑,那么先求這個圓的直徑:用周長25.12÷π3.14=d8㎝再求半徑:8÷2=4㎝。
這是圓周長的四大典型例題,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是一個固定的數,π是≈3.14的。
還有一種類型的題目:下圖是一個一面靠墻,另一面用竹籬笆圍成的半圓形養雞場,這個半圓的直徑為6米,籬笆長多少米?這題是求半圓的周長,一面靠墻的就不用算上籬笆,也就是求圓周長的一半,就用直徑6m×π3.14=圓的周長18.84m再算圓周長的一半:18.84÷2=9.42m。
這就是有趣的圓的周長,圓周長的一半,讓數學與生活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原來數學也是蘊藏著生活的奧秘!
數學日記900個字篇4
補圍裙
一天,馬小跳正在玩游戲。突然聽見大叫一聲,原來是寶貝兒媽媽的圍裙被飛濺的火花燒了幾個小洞。
馬天笑(爸爸)說:“可以把破的地方補上去。”馬小跳說:“那要準備多少布呢?”寶貝兒媽媽高興地說:“這里的一個正方形正好是1平方分米,2個三角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可以數數看呀!”“好啊!”馬小跳邊說邊數,“這里有4個三角形,也就是2個正方形,2平方分米,再加上其他的正方形,一共18平方分米。”
“你真厲害!”寶貝兒媽媽說,“要不,補圍裙的活兒也交給你了?”
“啊!”馬小跳拉長了臉,怪叫一聲就轉身跑了。
認識百分數
今天我學了一個陌生的分數種類:百分數。
百分數,就是像22/100,寫作22%,(%是百分號)讀作百分之二十二。像22%,28%,99%。。。這樣都是百分數。表示一個數占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百分數也叫作百分比,百分率。
生活中也有很多百分數,就像我剪下來的這個:酒精度:12%,配料:100%葡萄汁
這是從爸爸的酒瓶上剪下的,表示酒精占一瓶酒的12%,葡萄汁占這瓶酒配料的100%,也就是全是葡萄汁。
還有一道書上的題:
參加人數(100人)美術組體育組科技組手工組人數14382226百分數14%38%22%26%答:美術組14人,占100人中的14個,14÷100=14%。體育組38人,38÷100=38%。科技組22人,22/100就是22%。手工組26人,26/100就是26%。
紙箱里的皮球
奧數學習時,我學到了這樣一道題:
10個紙箱里放一樣多的球,從每個紙箱中取出30只皮球,每個紙箱里剩下的共是原來7個紙箱里的皮球數,原來一個紙箱里有多少個皮球?
看起來這題很難,但不一定做起來難。我是這樣想的:從每個紙箱取出30個皮球,就從10個箱中取出30×10=300個,剩下的是原來的7個紙箱中的皮球。我們之后該怎么求?很容易,轉念一想。拿現300個皮球,相當于10—7=3個紙箱中的皮球。現在知道了吧!想要求一個紙箱中皮球數,300是3個紙箱中皮球數,一個紙箱中的皮球數用300÷3=100就成了。
30×10÷(10—7)
=300÷(10—7)
=300÷3
=100(個)
答:每個紙箱中原來有100個皮球。
難題是要動腦筋想的,這種難題轉念一想,舉一我也能反三。
數學日記900個字篇5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后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后,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只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只,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只,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于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只后一樣多,那一半是13只,還原乙樹是14只;甲樹就是16只。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只,乙樹14只。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數學日記900個字篇6
在我小學六年的時間里,我學習了很多科目,比如語文、數學、英語、自然、音樂……但是我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
從五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們班新來的數學老師劉老師——帶領我們班和二班的一些優秀的數學學生在每個班成立了數學小組。
經過老師的選拔,我們班的數學組終于成立了。在組長的帶領下,我們班裴琦、朱正毅、遲、魏一起學習討論。
從活動的第一周開始,所有團隊成員都開始積極參與活動。每周一個小組成員出一道試題,周五發給每個小組成員作為周末作業。第二周,出題的學生收集所有學生的試卷進行批改。同時,周五中午,他對試卷進行了點評。就這樣,我們數學組活躍了半年。
一個暑假后,我們致力于緊張的學習。這學期我們的學習任務很重,因為即將畢業踏入中學校門。因為數學組的成員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每個成員都想考上重點中學。但是在大部分重點中學,數學總是為主,一定要多做數學題。在組長陳俊峰的帶領下,我們還和二班的數學組進行了學習和討論。從那以后,每個周末,我們班和二班開始輪流出題。以后的每一張試卷都挺難的,沒有認真的思考和實驗是很難做出來的。所有的團隊成員都對數學小組有濃厚的興趣,因為在這里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做很多練習,提高我們的數學水平。所以每次積極參加活動,我們都會認證完成周考卷。就這樣,我們數學組又活躍了半年。
這個學期結束后,我們有一個月的假期。以前每個假期的數學作業都是再做一遍數學書。然而,這個假期,劉老師覺得我們數學組的學生做數學題太簡單了,所以他給了我數學組的學生一個特殊的作業,數學寒假的b級作業——。這套作業收集了清華同方杯的試題和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考試樣題.寒假期間,所有的隊員都認真完成了這項作業。
回到學校后,我們討論了數學寒假的b班作業。如果每個人對某些問題的回答都是一樣的,我們就一代一代的過去了;如果一些問題的答案有爭議,我們將開始激烈的討論,直到我們得到正確的結果。
在我小學生活的六年里,我在數學小組的活動中學到了很多知識,做了很多題,為我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以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爭取在數學競賽中獲得一席之地,還給我的老師,我的父母,我的數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