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75周年優秀征文5篇精選大全
抗戰勝利75周年優秀征文有哪些?不管我們相互間有怎樣的分歧與矛盾,都要以大局為重,時時想到報效祖國、奉獻祖國,全力維護國家的和平安寧。一起來看看抗戰勝利75周年優秀征文5篇精選大全,歡迎查閱!
抗戰勝利75周年優秀征文1
9月3日,廣場上,三軍列陣,鐵甲生威。在這里進行著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大閱兵。在電視屏幕上看到,走在地面方陣首列的是抗戰老兵乘車方隊。昔日抗戰受功勛,今日檢閱展風采。這些老兵,是從槍林彈雨中走出來的戰士,更是從苦難輝煌中奮進而來的英雄。
抗戰老兵永遠不會被歷史忘記。上世紀前葉,日本法西斯把整個亞洲拖入了戰火硝煙,中華民族面臨著生死存亡,華夏文明面臨著嚴峻挑戰。正是這些戰士挺身而出,迎著侵華日軍的炮火前進。一時間,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抵抗侵略的烽火,響徹著民族救亡的號角。現在白發蒼蒼的老兵,當年正是熱血沸騰唱著《畢業歌》的青年學生,報效祖國的歸國華僑,憨厚耿直的山野民夫。
他們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眾志成城,同仇敵愾,向侵略者發出了絕不屈服的誓言。一寸山河一寸血,14年的艱苦卓絕,千萬生靈的慘烈代價,在抗日仁人志士的血與火之中,古老的東方古國終于昂起頭,迎來了自己命運的偉大轉折。
當年一代抗戰青年,如今俱已耄耋之年。他們從戰爭年代走來,卻從未停止自己奉獻祖國的腳步。大建設激情燃燒的歲月,改革開放下的春雷涌動,無不有這些國家脊梁的身影浮現。他們締造了這個國家抗爭的過去,他們見證著這個民族復興的未來。
慶典時刻,我們絕不能忘記那些為了新中國成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人。在“九三”大閱兵的______廣場,跟隨著抗戰老兵方陣接受黨和人民檢閱的,是抗戰老兵用血肉鑄就的“永不磨滅的番號”:“狼牙山五壯士”英模部隊、“平型關大戰突擊連”英模部隊、百團大戰“白刃格斗英雄連”英模部隊、夜襲陽明堡“戰斗模范連”英模部隊……弘揚抗戰精神,傳承英雄火種。踏著先輩的足跡,革命薪火代代相傳,英雄的精神繼續照亮這個民族的前程。
習近平主席說過,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如今,“兩彈一星”早已橫空出世、“遼寧”號航母馳騁在萬里碧波,東風導彈猶如蒼穹利箭,中國捍衛和平的力量從未如此強大。但更應該強大的是,從抗戰英雄那里接過“珍愛和平、銘記歷史”的接力棒。像他們一樣,永葆忠誠和使命,從不猶豫,滿懷信心,從繼續戰斗直到繼續建設,直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約而至。
而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支柱。
抗戰勝利75周年優秀征文2
在8月逼人的暑熱中,去盧溝橋參觀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紀念館里人流如織,摩肩接踵。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伴隨著各種紀念熱潮,出現這樣的場景并不足怪。但在沒有慶典的平素往常,該如何推進人們追懷歷史的腳步,延續人們重溫歷史的熱情?
不久前,曾有調查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年輕人進行了“二戰認知現狀”調查。數據顯示,二戰對于年輕一代已越來越“遠”;對于一些二戰的關鍵詞,知道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
75年過去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很難理解領悟過去那個時代的悲慘和傷痛,也永遠難以感同身受侵略戰爭的罪惡和災難。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但讓今天的人們記住,在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最殘酷壯烈的戰爭,發生過侵略者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有過先烈們浴血抗戰的驚天壯舉,有過“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悲壯歷史,卻是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都不應當放棄的。
人是不能不懂得歷史的,人們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據調查,74.6%的年輕人希望加強關于二戰歷史的教育,九成的被訪者認為類似今年的紀念活動今后還應繼續。這樣的期望讓我們反思,我們是否很好地創造了讓年輕一代走近歷史的契機?
應當承認,我們對后代的抗戰歷史教育還有不少欠缺。今天我們的歷史教育,基本上是在學校里開展,由于方式的單調沉悶,在孩子們眼里,它只是教學大綱上的一個章節,是需要背誦、考核的一種“知識”。而在一些國家里,類似的歷史教育形式多樣。比如,讓學生選擇一位在戰爭期間被害猶太人的名字,然后用課外時間調查他的歷史和被法西斯殺害的經過,最后全班交流各自的報告,老師根據完成情況打分。
這樣的教育不但切實有效,而且震撼心靈。孩子們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逐漸由一個生命的消失,一點點揭開那段驚心動魄的殘酷歷史。它讓已經開始有獨立判斷和分析能力的孩子們,不僅記住了歷史的真實,也獲得了研究歷史的視角。
時代的場景變化太大了,要讓年輕一代真正記住歷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說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歷史教育,是應當融會在生活之中的。它不應當僅僅是在紀念館里才能看到,只是在書本中才能讀到,它還應當以豐富、適當的形式滲透到我們居住的街區和生活的種.種場景之中,這樣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為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
“我們不怕死亡,我們怕被遺忘。”參加過75年前那場戰爭的老兵們這樣說。但愿我們的歷史教育,能夠早日讓年輕人面對殉難同胞的靈魂作出回答:我們沒有忘記。
抗戰勝利75周年優秀征文3
時間如白駒過隙。距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已經75年了。整整75年,中國這片古老的東方土地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追思75年前的日子,是所有中國人民都不愿提及的一段苦難,然而,正如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所講的那樣,苦難有時候也許正是輝煌。
是的,75年前的今天,中國以犧牲3500萬人口的巨大代價換來了日本侵略者規規矩矩的坐到了桌子上來,向世界宣告投降。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將中國拖入了一個苦難的深淵,一個地獄的深淵,一個不堪回憶的深淵。作為后來人的我們,站在歷史的門檻上,回望這段歷史,紀念這次勝利,不禁感慨萬千,淚流滿面。但是正如習近平同志講的那樣,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強調牢記歷史并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今天我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更應該銘記和傳承的是那段中國人民英勇抗爭史詩中凝聚和傳承下來的民族精神。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我時時在心里叩問。有些精神,你很難用言語總結,但是他就是有一種力量讓你我熱淚盈眶,充滿力量。是的,這是一種磅礴的力量。抗日戰爭,那雄偉瑰麗的抗爭圖景,每當展開之時,總像積蓄已久的瀑布,直下銀河沖入九天。無論是在正面戰場還是敵后戰場,無論是______軍還是八路軍、新四軍,無論是軍人戰士還是普通百姓,都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妝點了每一寸山河每一分土地。一次次會戰、一次次沖鋒、一次次圍城、一次次吶喊、一次次奇襲,一次次浴血奮戰、一次次同歸于盡、一次次彈盡糧絕、一次次英勇犧牲。在為民族獨立而進行的艱苦卓絕斗爭中犧牲的,有數以百計的將軍,更有數以萬計的黎民百姓。還記得嗎?在異國他鄉,在71年前的緬甸野人山山區叢林,面對日軍的追擊堵截,一支英雄的部隊,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00師官兵在師長戴安瀾的帶領下,跋山涉水,艱苦奮戰,最終戴師長在突圍中不幸腹部中彈,壯烈殉國。他在寫給自己妻子的遺書中寫道:現在孤軍奮斗,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為國家戰死沙場是一件極為榮耀的事,這就是中國軍人的不朽的錚錚鐵骨。當滿是血跡的靈衣覆蓋著戴安瀾師長的遺體到達昆明時,數十萬百姓自發在街道兩旁躬身迎接,迎接自己的英雄回家。毛澤東同志聽聞戴師長殉國的消息后,親筆為他寫詩,“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周恩來為他題寫挽詞:黃埔之英,民族之雄。像戴安瀾一樣犧牲在戰爭前線的還有很多很多,不僅有______的將軍,更有我共產黨的英雄。天才的戰術大師左權將軍,在抗擊數倍于自己的日軍進攻中,為了保護八路軍總部機關成功轉移,不幸犧牲,甚至都沒來得及留下一句話。那些為了國家民族未來,遠赴異國他鄉的遠征軍將士更是所有中國抗戰軍人的光輝代表。緬甸野人山,留下了多少英靈的尸骨,后有追兵,前無去路。有的部隊為了成功突圍,不得不把老弱傷殘的戰士留了下來,讓他們自力更生,聽天由命。有些戰士面對敵人的包圍堵截,堅決不投降,最終選擇集體自焚,英勇犧牲。幾十人啊,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在離祖國僅僅幾十公里的邊境上,銷毀了一切武器車輛后,澆滿汽油,向自己點火,將自己對祖國對人民的忠誠化作了那熊熊燃燒的大火,化作了那他們身體凝聚而成的一縷縷青煙,飄也要飄會家園的上空。這是一種什么精神?這不正是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詮釋嗎?這不正是中華民族頭可斷而身不可屈,命可無而氣不可絕的精神的最有力注腳嗎?正是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支撐起了這個民族在一次次苦難、一回回屈辱中奮起抗爭,永不言敗。正如習近平主席講的那樣,正是這種精神,激勵了全體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共御外侮,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為尊嚴而戰,匯聚起氣勢磅礴的力量;正是這種精神,激勵了中國人民抱定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的決心,抱定了血戰到底、抗戰到底的信念,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篇章;正是這種精神,激勵了中華民族有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氣概,有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今年,正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之年,國內利益調整、矛盾凸顯,外部環境表面平靜、暗流洶涌。正如國歌提醒國人的那句真言一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面對改革阻力、面對矛盾困難,每一名中華兒女,都應該傳承起抗日戰爭中英雄前輩們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質,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勤勉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我想,這應當是我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的應有之義。
抗戰勝利75周年優秀征文4
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國家,她屹立在亞洲的東方,頭頂,是閃爍過五千多年的星斗,腳下,是澎湃過五十多世紀的黃河;歷有這樣一個民族,她用血淚,書寫了燦爛的文明,她用精神,孕育了千萬的英雄。她,就是我們最可愛的祖國,一個響徹世界的名字——中國!這不只是兩個漢字的簡單組合,她已用她的永不屈服和一身傲骨,讓這個名字住進了人們的心中,寫進了世界的史冊……
回首歷史,我們看到的除了燦爛,還有屈辱。永遠不會忘記,清朝末年,____無能的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讓我們的民族走向了衰敗。1840年,英國殖民者又以堅船利炮沖破了中國緊閉的大門,從此一個泱泱大國淪為半殖民地,甚至淪為歐洲國家手中隨意割據的玩物,中華民族從此陷入了重重的苦難……
面對外族的侵擾,我們的祖國沒有沉淪,1911年,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____了清王朝,邁出了中國民主革命的第一步;隨后,1921年,新中國的不屈者們召開了全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告了一個嶄新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那些無畏的人們啊,為了民族的興起,進行了長達28年的艱苦斗爭!終于,在1949年10月1日,當用無數先烈熱血染成的五星紅旗在_廣場冉冉升起,毛主席洪亮的聲音傳遍了全世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聲音震動了神州大地,震響了整個世界。這是一種宣言,對世界的宣言:中國人從此不再是“東亞病夫”,中國這頭沉睡已久的雄獅已經蘇醒,正準備向世界一展雄風!
揚我國威的時候到了,2008年的北京,在第29屆奧運會的賽場上,中國健兒們斬金奪銀,取得了51枚金牌的好成績。當五星紅旗在“鳥巢”上空一次次升起,當《義勇軍進行曲》在國人耳邊一遍遍回蕩,當許多外國人豎起大拇指稱贊:china,good!我看見電視里無數中國人的眼里都含著淚花。這是驕傲的淚,是激動的淚,更是幸福的淚,
因為我們的大中國,終于得到了世界的承認。奧運會、世博會,金磚論壇、博鰲會…一次次中外友人歡聚的盛會,都在中國成功舉辦;大開發、宇航船,一次次科技與環境的改革,都在中國人的手中變成了現實。屬于屈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一條巨龍已從東方騰起。
銘記歷史,我們看到了炎黃子孫的頑強:即使是在那陰暗不平,顛倒黑白的世界里,我們也咬著牙,挺起胸,頑強的生存著;即使是在面對強權,面對壓迫時,我們也在吶喊,也在奮起,也在斗爭;即使我們貧窮,即使我們落后,我們都始終不離不棄,我們都始終一如既往!振我國魂,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共同的母親——中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人尚且能夠為自己的祖國,為自己的理想獻出最寶貴的生命;尚且能夠為祖國、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那么,作為21世紀接班人的我們,難道不應該把他們的精神繼續發揚下去嗎?今天的我們,享受著先輩們用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就更應該接過先輩們手中的接力棒,為了我們共同的祖國,一起拼搏,一同奮斗!
落水紛披,凜長松之獨之,頹波浩渺,屹砥柱于中流。今天,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為“中華之崛起”而憤發,用實際行動去實現“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在回望歷史的同時,我們也應時刻牢記,我們是中華兒女,我們擔負著振興民族的大任!作為千千萬萬炎黃子孫中的一員,我們也更有理由相信: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抗戰勝利75周年優秀征文5
75年前,當中華民族最終奪取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血火淬煉的抗戰精神,在歷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雖然我及我們這代人沒有親身經歷過抗日戰爭那段中國人民最艱苦的日子,僅從電影電視片中所看到的那血雨腥風、艾紅遍野的慘烈悲壯畫面,我也禁不住淚流滿面了。我激動,我憤慨,那是因為日本軍國主義在我們偉大母親身上所犯下的暴行;我慶幸,我感激,那是因為中國有了共產黨。讓我們來回首那段歷史。
75年前的盛夏,全面抗戰的烈火點燃。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工農紅軍不計前嫌,進行改編,接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指揮,迅速開赴抗日前線。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1937年,日本年產鋼580萬噸,飛機1580架、坦克330輛、大炮740門。而當時的中國,鋼的年產量只有4萬噸,軍事工業薄弱,只能生產一些輕武器……
共
產黨人不僅要面隊中日兩國如此大的差距,還要時刻警惕著國民黨反動派所搞的陰謀和小動作,甚至不少時候還要面臨餓肚子的窘境,在如此艱苦困境下,共產黨人發揚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堅持自力更生自強不息,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持久抗戰,采用運動戰、陣地陣、游擊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等多種作戰方法,使數百萬日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據史料記載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1939-1941年,中國戰場牽制了日本陸軍的大部分兵力,1939年為83,1940年為78,1941年為70。從而粉碎了德、意、日組成的法西斯聯盟稱霸世界的夢想,無疑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演講稿。在抗戰的過程中,中國人民始終充滿著必勝的信心,不怕犧牲、不怕困難、不畏強敵,堅持進行艱苦卓絕的抗爭。特別是敵后根據地開展的大生產運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正是這種偉大的自信和自強精神,使中華民族終于堅持到底,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70年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處于又一個關鍵時期。偉大的抗戰精神昭告我們:萬眾一心,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百折不撓,敢于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不僅能擊敗任何外來侵略,而且必將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作為一名普通的鐵路工人,在現階段我們國家底子還比較薄弱的國情下,我們更應該繼續堅持發揚自立自強的抗戰精神,努力學習專研先進技術、苦干、巧干,讓我們一起為鐵路的跨越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從1945年到2015年,整整七十年的春秋過去了。
一百多年前,我們的近鄰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領先走上了資產階級道路,綜合國力超越了中國。于是,這個曾經是中國附屬的資源貧乏的小國開始覬覦中國地大物博的壯麗江山,他們一再地以武力侵略中國,而我們這個曾經的泱泱大國,此時也只能任人欺侮,因為自身貧弱的我們,根本無法對敵人進行有力的抵抗。
好在正義終究會戰勝邪惡。從1937年到1945年,中國人民用了整整八年時間給予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軍狠狠地打擊,喪心病狂的日本軍國主義在團結一致的中國人民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人民面前不得不夾起了尾巴,低下了頭顱。因此,可以這樣說,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整個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中國人民重整旗鼓、揚眉吐氣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砸掉“東亞病夫”的招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開始。
但遺憾的是,這樣一個前途光明的開始沒有順利地進行下去。內戰,戰后整個世界特別是亞洲許多國家經濟起飛的第一次機遇我們錯過了,中國的發展歷經坎坷。雖然,我們今天的生活和國際地位已經和七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但是我們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國”,我們的綜合國力與日本之間仍然有很大差距。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日本始終以一種傲慢的態度對待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的今天,他們的政府在正確對待歷史的問題上態度依然曖昧不明,首相小泉一再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公然否認甲級戰犯的罪行。
同志們,同學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你們聽到了嗎,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戰士們的靈魂在吶喊,在戰爭中冤死的三千五百萬民眾的靈魂在哭泣……
有句名言說得好:寬恕,但不要忘記。一方面,在國家、民族乃至個人的關系上,恩怨之事無所不在,如無寬恕之心,就會化為冤冤相報。另一方面,歷史的事實和歷史的教訓不能忘記。歷史不會簡單重復,新的國際關系構架下,歇斯底里的軍國主義再也沒有了市場。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70多年前的戰爭離我們并不遠,當年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張膽、肆無忌憚地侵略中國,完全是因為中國國弱民窮、經濟落后,而今天,導致戰爭和災難的文化基因、利益驅動仍然存在,國人還需提高警惕。
目前,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世界經濟飛躍發展,與世界聯系日益緊密的中國正面臨著經濟發展的最好時機,歷史告訴我們,和平和穩定才能讓我們抓住中華民族中興的機遇。值此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之際,我想對各位老師、各位同仁以及各位同學說:戰爭和報復不會為我們贏得尊重,發憤圖強,這才是我們慶祝勝利、祭奠英烈、銘記歷史的最好方式!
抗戰勝利75周年優秀征文5篇精選大全相關文章:
抗戰勝利75周年優秀征文5篇精選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