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作文1000字
二月二的作文1000字(通用3篇)
二月二的作文1000字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二月二的作文1000字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二月二的作文1000字(通用3篇)】,供你選擇借鑒。
二月二的作文1000字篇1
“二月二,龍抬頭”,二月二在中國民間是非常重要的節日。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節,又被稱為“龍頭節”、“春龍節”、“青龍節”,由此可看出跟“龍”有著深刻淵源。
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靈異神物,亦是萬獸之首。而龍也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中華民族統一的標志,因此,中華民族也以“龍的傳人”自居,由此可知龍在中國人心間有著極為顯赫的地位。而龍抬頭則預兆著一個春意萌動的春天的全新開始。
關于“龍抬頭”的來歷,在中國北方流傳著一個故事:相傳武則天當上皇帝時惹怒了玉帝,玉帝就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可掌管天河的龍王看著人間因干旱而遭受的慘不忍睹的景象,于心不忍,就違背諭旨為人間降了一次甘雨。后被玉帝打落凡間,壓在大山下受罪,并稱“除非金豆開花,才能重返天庭”。后來,人們發現炒的玉米粒爆開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玉帝無奈,便將龍王召回天庭,繼續行云布雨,造福人間。人們為了紀念龍王的恩德,便在每年二月二吃爆玉米花,久而久之形成習俗,俗稱“抬頭節”、“春龍節”、“青龍節”。
至于龍抬頭作為春天的一個重要節日,跟四瑞獸的傳說也有著深刻的淵源。四瑞獸即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本為中國古代星宿崇拜之四靈,經道教演變為四方護衛神。四瑞獸不僅代表四個方位,又分別代表四時,即青龍象征春天,萬物萌發之象;朱雀象征夏天,生長熱烈之象;白虎象征秋天,萬物蕭殺之象;玄武象征冬天,萬物歸藏之象。由此大可推知,我國古代神話五帝中的東方司春之神“青帝”,與青龍有著深刻淵源。因此,青龍節既為祈求龍王在新的'一年庇佑人間風調雨順,也有紀念春神的意味。
圍繞著龍抬頭,中國民間形成了許多習俗和禁忌。前文中提到的二月二吃爆米花即是廣為流傳的習俗。除了吃玉米做的爆米花,人們還吃炒爆的花生米、黃豆、瓜子等。有歌謠唱道:“二月二食豆豆,人不害病地豐收。”人們用吃農作物種子的方式祈禱新的一年“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大豐收。
說到吃的習俗,河北一帶的人們除了吃爆玉米花外,還要吃面條、炸油糕,并且還有豬頭,稱作“吃龍頭”,豐盛程度可見一斑。除了在二月二吃豐盛的食物外,據說人們還在這天的早晨早早地把自家的水缸挑得滿滿的,稱作“挑龍頭”。人們通過這樣的方式恭送龍王升天,以求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農歷二月初二一般在“二十四節氣”的“驚蟄節”左右。驚蟄后,春雷漸多,蟄居一冬的動物則開始陸續出動。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蝎子、蜈蚣都露頭。”所以,二月二這天,民間婦女則會拿著熏香在自家門窗、床炕邊仔細得熏一番,口中念叨:“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有的還用紙剪一只雞形懸掛在房間里,以避百蟲,使全家安康。
二月二的作文1000字篇2
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民間俗語“二月二,龍抬頭”。一是說,此時百蟲復蘇,適宜耕作;二是說龍施雨水,祈求年豐。傳統習俗在這一天要炒“料豆”、“撒青灰”、“圍倉”。這天,還是某某傳統的某某古廟會。
料豆,即黃豆,又稱“蝎子爪”。料豆有咸甜之分,咸料豆首先把黃豆用鹽汁漬泡后,用慢火炒,一般炒到豆粒發出爆響,豆皮炸出裂紋便可;甜料豆把黃豆漬泡在糖水中,然后再炒,有的在豆粒將要熟時,直接往上加糖。鄒東山區個別地方用花生代替料豆。當地有在太陽不出來之前炒完料豆的風俗。傳說吃蝎子爪不挨蝎子蜇。
圍倉要在天亮之前舉行,農婦在院內、大門口、場院內用草木灰畫囤梯、打灰屯、撒五谷。圍倉時,用青灰(草灰)圍成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意為希望糧食滿倉,五谷豐登。
二月二這天不從井中打水(有的地方等太陽出來即可),怕“怒龍王”;不動針,怕刺傷“龍眼”;婦女不在屋內梳頭,更不準用長繩,免得屋上掉蛇(俗稱“長蟲”)、蚰蜒、蝎子等。二月二,境內多數居民還有吃魚的風俗,稱為“熏蟲”。民國年間,這天為年節盡頭,“社火”至此停止,各行各業多少是此日開工,恢復正常的生產和工作。
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日。古人認為龍是鱗蟲之長,有興云布雨的本領,春耕播種季節,舊時南京郊縣的農民,為求豐收只得祈禱龍神的保護,寄希望神龍呼風喚雨,故二月初二形成許多崇龍習俗。如到江河湖畔祭祀龍神,規定天亮以前不得到江河挑水,以防傷害“龍身”。婦女在該日要停止針線活,以防刺傷“龍眼”,此日飯食皆以龍名,面條謂之“龍須面”,餃子謂之“龍耳朵”,飯叫“龍子”,餅叫“龍鱗”,團子叫“龍蛋”等等。
明《宛署雜記》載:“都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亦名引錢龍。”郊縣農家還有“撒灰囤兒”的習俗,在庭院中用草木灰撒成大小不等的“灰囤子”,在每個灰圈圈內,放一小把稻谷、麥粒或玉米、豆子,這是將灰囤子比作糧囤,討“五谷滿倉”之意。
在城里還流傳著“二月二,家家戶戶接女訴冤仇”的習俗,接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省親,女兒回來后傾訴在夫家的遭遇,父母勸慰自己的孩子,怎么勤儉持家,孝順公婆,妯娌和睦。女兒在公婆家辛苦了一個正月,也好就此在自己的父母家休息休息,和閨中好友一起出去踏青游春,話話家常,過幾天輕松日子。
二月二的作文1000字篇3
民諺曰:“二月二,龍抬頭”。據說經過冬眠的龍,到了驚蟄這一天就會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頭而起。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冬眠的百蟲開始蘇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蝎子、蜈蚣都露頭。”“二月二”還有一種說法叫春龍節。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后雨水會逐漸多起來。全國很多地方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諺語。
“二月二”在飲食上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就會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則是“扶龍須”,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大家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二月二”這一天還要吃豬頭。古代,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一般農戶人家到臘月才殺豬宰羊,等到正月一過都吃得差不多了,最后只剩下一個豬頭,只能留在二月初二“龍抬頭”這一天才能吃。為祈求這一年能風調雨順,人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給龍王吃,所以“二月二”吃豬頭肉是吉祥的象征。
“二月二”這天吃煎餅和炒豆的人也很多。民間認為“二月二”這天是東海龍王的生日,煎餅是龍王的胎衣。吃煎餅,是為龍王嚼災;扔煎餅,是為了掩埋龍王的胎衣。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帝得知后,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面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們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時猛然覺得,這玉米就像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于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開花,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云布雨。從此以后,民間就形成了習俗,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