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個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總結
第54個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總結怎樣寫?不知不覺中一個精彩的活動結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活動總結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54個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總結,以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大家喜歡!
第54個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總結【篇1】
4月21日,在第54個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關嶺自治縣龍潭街道第一小學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系列活動,將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意識和理念根植于學生心中。
活動中,該校通過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現場制作環保手抄報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們詳細講解了地球污染的現狀以及環境保護知識,讓學生們深刻了解到“地球污染”的嚴重性。同時,通過學校紅領巾廣播站為全校師生解讀更多世界地球日相關的知識,進一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節約資源、改善環境的活動中來。
“通過組織學生觀看‘世界地球日’的相關宣傳視頻。讓孩子們了解世界地球日的來歷和意義,感受了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現象,同時,還向學生介紹了地球日的由來、地球當前現狀等,教育引導學生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每一粒米,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龍潭街道第一小學三年級(6)班班主任教師夏福慧說。
當天,該校少先隊大隊還組織部分學生在校園開展清潔大掃除志愿服務。其中,四年級還集中組織學生到學校階梯教室開展“變廢為寶”制作活動,收到現場制作的各類環保卡片、環保口袋、創意工藝品等作品200余件。
通過“世界地球日”主題系列活動的開展,不僅促進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幫助學生樹立了保護自然、保護生態、保護地球的意識。同學們紛紛表示在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不踐踏花草、不亂扔雜物,確保關嶺的天更藍、水更綠、山更美。
第54個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總結【篇2】
為加深市民對“世界地球日”的認識,增強社會公眾保護資源和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在第54個“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4月21日上午,駐馬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經濟開發區分局積極組織志愿者在文明大道開展了以“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世界地球日宣傳活動。
活動現場通過設置咨詢臺、懸掛橫幅、張貼海報、擺放展板等方式,向群眾宣傳講解保護地球環境的相關知識,提升公眾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呼吁廣大群眾從自身做起,珍愛地球、保護自然,引導大家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共建生態文明社會。
通過此次活動,更好的宣傳保護地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有力引導了社會公眾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進一步增強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下一步,全局干部將繼續牢固樹立起節約集約的資源利用意識,為提升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第54個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總結【篇3】
4月21日,湖北省自然資源廳在武漢沙湖公園舉辦該省第54個世界地球日主場活動,組織開展環湖健步行,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智慧與力量。
活動吸引了約三百人參加,大家漫步在百花齊放的公園中,感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勃勃生機。參與者紛紛表示,這是一次難得的親近自然的機會,也讓自己對保護環境、珍愛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近年來,湖北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以“守護好一江碧水”為己任,落實長江大保護重大國家戰略,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實施區域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基本構建起布局合理、結構穩定、健康持續的自然生態系統。湖北省自然資源廳開展“九大戰役”,發揮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兩統一”職責,兜緊守牢自然資源安全底線,做到生態屏障不破窗,彰顯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主力軍作用。
據悉,2023年湖北省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以活動周的形式開展,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宣傳周期間,湖北省自然資源廳先后開展專家講堂、法治進社區、線上科普行等系列活動,旨在將世界地球日打造成介紹湖北自然資源稟賦、提高公眾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意識、普及地球科學知識的重要平臺,從而引導全社會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共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第54個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總結【篇4】
4月22日是第54個世界地球日,今年活動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自然資源部提出“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場活動主題,聚焦“中國山水工程”,介紹我國為全球生態保護修復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地球是人類文明的誕生地,只有鍥而不舍地珍愛地球、保護環境,人類文明才能生生不息。2020年我國提出“雙碳”目標,既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綠色轉型的自覺行動,也是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責任擔當。黨的__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發展和環境可持續性之間找到平衡點,已成為我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2022中國自然資源統計公報》指出,我國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自然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生態系統質量不斷提升,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進順利。2022年,持續推進44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實施,部署實施“十四五”第一批共11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等。
黨的__以來,我國大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已基本扭轉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綠色逐漸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在“雙碳”目標的節點下,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提高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設立企業減排目標……諸多企業已積極行動起來。
比如,生物科技公司Cytiva(思拓凡)提出2025年之前全面停止使用聚苯乙烯(常用作泡沫塑料制品)包裝;同時,冷鏈包裝箱以可再生的紙張和玉米淀粉為原料,既能保證低溫運輸,又可減少包裝浪費。據了解,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這種新型綠色包裝,有望每年減少2335 立方米(相當于71個集裝箱)廢棄物。此外,還與泰瑞環保公司合作,在客戶端回收使用過的一次性塑料針式過濾器、囊氏過濾器、移液器、聚丙烯注射器等,經過處理后可以用于制作復合板、運輸托盤等。
地球家園只有一個,珍愛地球刻不容緩。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清潔美麗世界,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做起,踐行綠色出行、節能減排,減少碳足跡,愛護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把低碳環保融入生活,為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力量,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第54個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總結【篇5】
在第54個世界地球日即將來臨之際,4月19日,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法院聯合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檢察院、生態環境局共同走進重慶國際生物城,圍繞企業固體廢棄物合規處理展開調研,并進行普法宣講。南岸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團隊負責人吳廣哲、刑庭副庭長戴雷,巴南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巴南區生態環境執法支隊支隊長鮮思倫,巴南區檢察院偵協辦主任何強等參加。
調研人員一行的第一站來到了重慶宸安生物制藥有限公司,詳細了解該公司固體廢物的儲存位置及處置程序,強調要深入貫徹依法依規生產的環保措施和環保理念。
第二站來到重慶國際生物城公司本部,調研人員一行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深入參觀了解重慶國際生物城建設進度、產業規劃及發展狀況。重慶國際生物城是重慶市統一規劃布局的重點生物醫藥聚集區、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載地、重慶高新區拓展園、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堅持綠色環保理念,堅決走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
調研結束后,南岸區法院、巴南區檢察院、巴南區生態環境局共同為“企業環保合規重慶國際生物城法治工作站”授牌。
南岸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團隊成員王亮以“走綠色發展之路——固體廢棄物環保”為主題向重慶國際生物城80余家企業代表開展釋法宣講。講座以南岸法院處理的涉企業環資案件為切入點,直指生化廢物對生態環境的危害,并對在場的生化企業環保合規生產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防止因違規生產被巨額罰款甚至走上犯罪之路。宣講會現場還發放了南岸法院主編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釋法叢書及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編纂的《企業環境管理問答》。
南岸法院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連同生態環境局、檢察院就企業環保合規如何在執法、司法中予以細化和落實問題進行進一步協商探討,堅持將末端處理與前端治理有機結合,努力做到“治已病”更“防未病”,為企業環保合規發展保駕護航,切實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第54個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總結【篇6】
4月22日是第54個世界地球日,為倡導全社會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4月21日,由淄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及張店分局主辦,淄博市老干部書畫研究會和淄博廣屯農場協辦的第54個世界地球日暨全國防災減災日進鄉村進企業主題宣傳活動,先后在淄博廣屯農場和張店區馬尚街道辦事處周家村舉辦。
活動中,淄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及張店分局志愿者,淄博市老干部書畫研究會的書畫家們走進鄉村,向社會普及自然資源和地球科學知識,講好自然資源故事,倡導綠色低碳生活。當前淄博市上下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張店分局積極推進生態保護修復,著力構建國土空間保護利用新格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念,積極開展“三提三爭”活動,實施十二個“提效爭先”重點工作,為“3510”發展目標和“強富美優”城市愿景作出應有的貢獻。
書畫家代表耿甲鋒在發言中談到,舉辦這次地球日暨防災減災日普法宣傳活動,旨在喚醒全體人民對地球的保護意識,要牢固樹立保護地球、愛護地球的意識和理念,要樹立對生活所依賴的地球及萬物規律的敬畏之心,讓我們的地球更美麗,地球永常在。今天,我們書畫家要緊緊圍繞普法宣傳主題,展示好才藝,為這次活動增光添彩!
活動中,書畫家們圍繞宣傳主題,揮毫潑墨,即興創作,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書畫家們用手中的畫筆、珍愛地球家園的情懷,書寫著、描繪著自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以此來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防災減災的理念。書法家曹玉才書寫了“依法保護,科學利用礦產資源”、“合理利用礦產資源,造福子孫后代”,書法家王成富用行書書寫了“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增強防災減災能力”等作品,受到在場觀眾的一致好評。耿甲峰在“人與自然和諧,才能擁有美好的明天”這副書法作品前,還與大家進行交流,講解作品的內涵、寓意,以及自己對地球日的理解。畫家李元勝、趙省德用深情的筆墨,細心構圖,由近及遠,或淡或濃,分別用畫筆勾勒出自己對美麗中國,綠色地球的熱愛,畫出了地球上色彩斑斕的壯麗山河,以及花紅葉綠的牡丹,《清溪新雨》、《春韻》、《國色天香》等國畫作品,均博得在場觀眾的連連稱贊。書畫家們把一上午創作的“國盛民平安,廣納福滿屯”、“廣屯騰飛”等書畫作品贈送給淄博廣屯農場。
下午,淄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張店分局志愿者又走進美麗鄉村——馬尚街道辦周家村,繼續開展地球日和防災減災日普法宣傳活動。志愿者在村委與村領導進行了座談,爾后,與周家村委書記張錕來到該村主題公園,向正在大槐樹旁休閑、鍛煉的村民們分放宣傳袋、森林防火掛歷、地災科普知識、愛護地球科普知識手冊等宣傳資料,并講解愛護地球、地質災害防治、不動產登記等相關知識,現場解答村民遇到的自然資源法律法規問題。呼吁村民們積極行動,愛護地球,善待地球,保護環境,建立正確的自然資源觀,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
第54個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總結【篇7】
4月22日是第54個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進而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與自然共生,與地球為友。珍愛地球,需要你我共同努力。只有大家一起保護環境,讓生態持續平衡,我們的地球才能永葆秀麗。
植綠護綠顯擔當
每年三四月份,在春風浩蕩里,來自晉中市各行業的“植綠大軍”遍布晉中大地。他們植一棵樹、造一片林、增一抹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山慢慢變成了青山,樹延綿成片,林間植物為地面鋪上一層“綠毯”。
綠樹成蔭、草木豐茂、鳥語花香……2022年以來,全市國土綠化堅持“宜林則林、宜草則草、林草融合、耕地不用”原則,聚焦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科學推進造林綠化,全市完成造林46.75萬畝,完成植樹1690萬株。
隨著國土綠化“攻堅”行動的深入開展,今年晉中市將高標準完成綠化43萬畝以上,植樹1300萬株以上;打造命名65個市級干果經濟林示范園區、10個國家級康養示范基地;開展10萬畝核桃提質增效工程;開展5萬畝榛子、板栗、文冠果的新品種引進工程……
植綠更要護綠。近年來,晉中市堅持把營林造林與育林管林相結合,嚴格落實全天候監控、全方位巡查、全過程檢查等制度,火災次數、受害面積、違法占用林地和破壞森林資源案件均有所下降。在新造林地管護工作中,市、縣兩級出臺管護制度,成立管護隊伍,確保株株有人管、塊塊有人護。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晉中市率先在全省建立森林防火遠程監控系統和國有林區森林防火通道。同時,晉中市積極推進森林督查、衛片執法和打擊毀林專項行動工作,對違法違規使用林地問題進行集中整改。
全域治水護清流
汾河出太原,一路南下,進入晉中盆地,流經4個縣后,經過靈石縣王莊橋南,最后流入臨汾市。如何做到守土有責,讓“一泓清水入黃河”,“全域共治、多元治水”成為我市及各縣(區、市)共同治理水環境的重要思路。
站在靈石縣王莊橋南遠眺,只見橋的一側河道治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另一側備料區和施工區界限分明,挖掘機來回作業,工人們進行著最后100米的堤壩修建以及河道平整工作,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靈石縣水利局河道站工作人員祁勇介紹,靈石縣把生態建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緊盯河道治理重點、難點,補齊短板,加快汾河流域(靈石段)防洪能力提升和河湖生態修復治理。
“齊心協力共同打造全市水清岸固、河暢景美的目標,晉中市各級政府持續發力。”晉中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幾年的強力推進,晉中市汾河水系干支流水質均實現明顯好轉,汾河流域國、省考斷面基本穩定保持在IV-V類水質,實現了劣V類斷面的徹底“清零”。下一步,將緊緊圍繞《“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方案》要求,以汾河干流斷面達到Ⅲ類水質為目標,對工程進行逐一核實。同時,制定市級《方案》,分解各項工作任務,壓實地方主體責任,全力推動各縣(區、市)謀劃實施水環境保護重點工程,確保盡早實現晉中市汾河干流全部穩定達Ⅲ類優良水質的目標任務。
植被多樣生態優
美麗晉中,無奇不有。特別是隨著晉中市不遺余力地推進林業生態建設,使得全市各類植物更具多樣性,生態文明之路越走越寬。
今年2月,有戶外愛好者在榆社縣悟云山發現大面積稀缺植物,經專家鑒定,為野生北桑寄生。這是一種寄生落葉灌木,果實為約五六毫米的半透明橙黃色圓果,可延續至次年春天跌落。北桑寄生既是一種藥用價值較高、應用較廣的中藥材,也是冬季太行山別具特色的一道風景線。
到了五六月份,在榆次區烏金山云夢山山脊,生長著大片金黃色小花。它葉片青翠,花色靚麗,似蝴蝶翻飛,非常繁茂,是瀕危植物麗豆。麗豆具有深根、耐旱、耐寒、耐瘠薄等優點,有較強的水土保持功能,在生態環境改良方面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以上珍稀植物是晉中市各類植物多樣性的一個縮影。據晉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動植物保護中心相關人員介紹,晉中市地處黃土高原東部邊緣,因地質變化,境內總體表現為東部山地、中部丘陵、西南部山地和西部汾河谷地四個地貌單元,這樣復雜的自然條件導致晉中市植物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晉中市豐富的生物群體不僅為廣大群眾提供了食物、藥物和工業原料,還充分發揮著涵養水源、保持土壤、凈化環境、調節氣候等生態服務功能,使環境更美好、家園更宜居。
野生動物共守護
野生動物對賴以生存的棲息地生態環境要求極高。晉中市地貌和氣候復雜多樣,孕育了豐富而又獨特的生態系統。近年來,隨著晉中市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走進公眾視野,特別是華北豹、黑鸛、金雕、大鴇等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露面,盡顯自然之美、生態之美。
左權縣孟信垴自然保護區群山起伏,層巒疊嶂。近日,保護區的紅外攝像機記錄下一只金錢豹的身影。畫面中拍攝到的金錢豹為華北豹,身材勻稱、體型適中,悠閑地行走在叢林之中。
該保護區服務中心主任宋建榮介紹,華北豹是我國獨有的金錢豹亞種,全國數量不足400只,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孟信垴自然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對象。2013年首次發現華北豹后,為掌握它的活動區域、生活習性,保護區不斷進行監測調查,制定完善措施,全力保護華北豹的棲息安全。通過持續不斷的監測,現已確定保護區內華北豹種群穩定。
“從去年3月開始,保護區再次開展為期一年的全覆蓋野生動物監測調查,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腹錦雞。”宋建榮表示,保護區生態環境優美,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接下來,他們將加大保護與監測力度,為野生動物筑起更加安全的保護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