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化學碩士辭職重新高考上本科學醫是真的嗎?具體怎么回事?
近日,26歲的浙江大學化學碩士張韞喆拿到了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養生專業本科的錄取通知書。據他本人稱,他一直想學醫,卻陰差陽錯學了其他專業。雖然家人堅決反對,但他堅持重新高考學醫,并成功圓夢。
2011年,畢業于淄博六中的理科生張韞喆只考了585分。因分差太大,他與山大臨床醫學專業失之交臂,最后填報了南京工業大學的化學專業。“可能是我學習還算刻苦,大四被保送了浙江大學藥物化學專業研究生。”他說,盡管不喜歡化學專業,但既然是自己的選擇,就應該把它學好。
然而,保研到浙大藥物化學專業的張韞喆發現,這個專業與自己的設想有天壤之別。“當時想當然地認為藥物化學專業就是學習用藥知識,以后可以當一名醫生給病人開藥。事實并非如此。”張韞喆,他在實驗室里情緒低落,沒有學習動力。
張韞喆查詢發現,學醫唯一的途徑是重新高考。然而此時,他距研究生畢業還有兩年。如果退學,過去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一炬。他愿意多花幾年時間先拿到研究生文憑,再另做打算。有了目標之后,張韞喆每天動力十足,最終順利畢業。
2018年春天,張韞喆從浙江大學畢業后,正式提出了重新高考的想法。那段時間,張韞喆還飽受親友質疑:“一個浙大碩士,找份好工作完全沒有問題,非要折騰去重新參加高考,這不是瘋子嗎?”
在父母看來,張韞喆的想法簡直是“離經叛道”,是“人生的倒退”。26歲,到了應該成家立業的年齡,如果此時再倒回去重新讀大學,那至少要耗費五年之久,如果要讀到博士,將又是新一輪的7年8年,甚至更久。“我已經沒有任何退路,因為我知道,高考是學醫的唯一途徑,我必須堅持下去,給自己一個交代。”張韞喆說,自己畢業后并沒有立刻投入到高考備戰中,因為父母已經不會再給自己任何的經濟支援,想要獨立,首先是經濟獨立。
憑借著扎實的學業基礎和名牌大學的靚麗名片,張韞喆很輕松地就在上海的一家上市醫藥公司謀得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工作輕松,月薪過萬,就在父母以為他已經放棄高考,生活開始走向穩定時,2018年底,張韞喆再次做出了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舉動——辭職,離開上海,回到老家淄博張店備戰高考。
為靜下心來復習備考,張韞喆基本和家里斷了聯系,自己在山東理工大學附近租了一間只有一張床的小房子,一個月房租400元。
到了高考最后的沖刺階段,他做模擬套卷時,所有科目加起來考了不到400分。“當時心態真的崩潰了,卻又無計可施。那幾天經常通宵學習,但收效甚微。”對此,張韞喆把自己送進一家高考輔導機構。慢慢地,張韞喆的成績有了起色。一個月后的高考,張韞喆考了511分,他報考了山東中醫藥大學的中醫養生學專業,并如愿以償地被錄取,“當時掉眼淚了,終于等到這一天。”
張韞喆說,現在回頭看看,可能他從小便在心底播下了學醫的“種子”。“我小時候體弱多病,常常進出醫院,每次看到穿白大褂的醫生,都會十分仰慕。”張韞喆說,每次從醫院抱回一大堆藥之后,他最大的樂趣就是研究藥品說明書。
大學四年陰差陽錯讀了化學專業后。他也沒有放棄醫學科目的自學。“我那時候自學了一些基礎科目,比如生理、病理、生化。”從醫學崇拜到轉向中醫,張韞喆經歷了什么?“其實我從小出入最多的醫院就是淄博市中醫醫院,接觸最多的是中醫大夫。”大四保研之后,他還專門拿出很長時間去中醫醫院實習。“跟著主治醫師接觸了一些病號,發現中醫有妙手回春之效。”
談及未來規劃,張韞喆說,現在他只想把中醫學好。至于未來,不想把自己限定得太死。“眼下就是把工作做好,把學習學好。”他說,前八年的學習雖然與中醫基本無關,但他相信,扎實的化學與藥學基礎和廣闊的知識面,會給他在中醫上的學習帶來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