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紀念中國好醫生周南心得體會 學習中國好醫生周南先進事跡心得體會(2)
學習中國好醫生周南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最早了解到周南醫生的故事,是從 “2017中國好醫生”頒獎活動的短片和現場采訪。外表文靜、內心堅定、保有奉獻精神和情懷的周南醫生感動了中國。
她始終堅持自己的選擇:
2001年,高考時數學滿分,違背父母意愿,選擇學醫;2009年,博士畢業,自己投出簡歷選擇了西藏 自治區人民醫院;2014年,她帶頭建立了西藏第一個風濕血液科;2019年8月2日,周南醫生因意外不幸去世。
大愛無疆,放棄北京的工作,
選擇到西藏當醫生
周南熱愛生活,喜歡旅行,2007年第二次在西藏旅游時,救治了一名身患肺炎而生命垂危的老人,這次經歷也讓她親眼目睹了雪域高原醫療條件的薄弱,在那里缺醫少藥,有時一個簡單的疾病都可能奪去病人的生命。那時的周南做出人生的第一個抉擇,放棄在北京的工作機會,到西藏當一名醫生。
周南自己表示,北京有50多家三甲醫院,多一個醫生少一個醫生差別不大,如果在西藏的話,可能很多生命有可能因為她的存在就得到了挽救。
那一年,27歲的周南成為西藏人民醫院的一名醫生,也就從那天起,她開始傾盡所學,為高原百姓解除病痛。
不讓悲劇重演,
創建西藏第一個風濕血液科
2013年4月,一名叫卓瑪的12歲藏族小女孩再次改變了周南的一生,卓瑪被確診為白血病,但當時的西藏并不具備治療這種病的醫療條件,即使周南做出了準確判斷,卻無力醫治,最終沒能留住卓瑪的生命,周南永遠也忘不了女孩兒曾經跟她說過的話,一定要救救她,她未來還有很多理想。
卓瑪的離世成為周南心中最大的痛,從此她立下誓言,要在西藏成立第一個風濕血液科,絕不讓悲劇重演,為此,她找到了自己的老師 北京協和醫院 風濕免疫科教授張奉春尋求幫助。
張奉春教授最初對于周南主動選擇到西藏工作表示吃驚,但是對于她要成立風濕血液科,感到驚喜。張奉春教授表示一定要幫助周南,在 西藏自治區 人民醫院建立自身抗體的檢測實驗室。
2014年5月一個設備完善,診療技術先進的風濕血液科在西藏建立起來,徹底打破了這里沒有風濕血液科的歷史。
“再來一次,我還是這個選擇”
周南在西藏工作了10年。她曾談到:“在西藏工作的這些年,我個人成長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在我剛工作的時候,我考慮的可能就是自己的工作,自己當一個好醫生就足夠了,但是通過這些年的工作,我覺得自己不僅要做一個好醫生,更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帶動整個科室的發展,甚至推動整個學科在西藏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從我們的工作中受益,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人生很多選擇,但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是這個選擇。”
深知人才培養和人才梯隊建設的重要性,周南還承擔起西藏大學醫學院 內科 教學任務,年授課逾20課時。周南曾經所在的大內科,現在已經獨立發展出神經內科、腎臟內科、 內分泌科等,她見證著醫院的醫療水平越來越好。“我覺得最大的成就是帶出了一個比較成熟的人才梯隊。”周南說,如果有一天自己走了,現在科室里的醫生依舊能繼續發展起來。周南還學會了藏語,給當地老百姓看病一點障礙都沒有了。
“每個人的人生追求不一樣,在北京大醫院做高精尖的事情,是造福患者。在西藏,為特別基層的老百姓服務,給他們看病,也是造福患者。”
送別!一位豁達、敬業、無畏的女性,從來沒有忘記自己行醫之初許下“矢志不渝、救死扶傷”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