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穩六保是什么時候提出來的?
為何官方如此重視“六保”?最新一場國務院常務會議給出了明確答案:越是不確定性增加,“保”的意義就更大。
六穩六保指的是什么
“六穩”指的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
“六保”分別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六穩”的提出
中央首次提出“六穩”是在2018年7月,當時,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穩中有憂。中央審時度勢,未雨綢繆,旗幟鮮明提出“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把“六穩”作為實現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的基本要求。在“六穩”發力下,我國經濟經受住了外部環境變化的沖擊,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
“六保”的提出
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疫情嚴重沖擊我國經濟,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一是經濟增長不穩。生產、消費、交換等經濟活動大范圍停滯,導致投資、消費、進出口快速下行,經濟負增長。二是經濟主體陷入危機。疫情沖擊下,企業部門、家庭部門、政府部門受到嚴重影響,企業和家庭收入下降,陷入現金流危機,時間一長,可能破產。政府部門收入下降,支出上升,導致債務積累、赤字增加。三是金融風險加大。疫情的不確定性給金融市場投資者造成嚴重干擾,導致預期不穩,資產價格波動性上升,金融市場動蕩。而疫情沖擊下企業、居民收入下降乃至破產也會傳導到金融機構,導致金融機構資產損失,并進而威脅金融穩定。四是內外經濟失衡。疫情沖擊給進出口造成重大影響,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均呈負增長。疫情也會影響資本收支平衡,引起匯率波動。此外,世界經濟出現前所未見的負增長、負利率、負油價、負收益,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嚴重惡化。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外部環境嚴重惡化,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面對一系列新挑戰和新風險。鑒此,中央及時作出新的安排,在扎實做好“六穩”的基礎上,提出了“六保”的新任務,形成了“六穩”加“六保”的工作框架。
拆解“六保”目標不難看出,其針對的都是當前突出矛盾和風險隱患,是直面和克服困難挑戰的積極舉措。如疫情之下中國就業壓力加大,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居“六保”前兩位,凸顯官方對民生問題的關切。而作為經濟運行最基本的單位,保市場主體又有助于防止疫情對經濟影響從短期發展為長期,從而為兜底民生打基礎。
此外,當前全球疫情拐點尚未到來,內外形勢復雜嚴峻,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則是將經濟發展主動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前提。
談及如何實現“六保”,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加大宏觀調控對沖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貨幣、社保、就業等政策合力,圍繞“六保”、“六穩”實施更加精準的調控。
此前,中國官方已經公布了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一攬子政策。隨著疫情全球蔓延,中國經濟面臨“二次沖擊”,從會議透露的信號看,相關政策料將進一步加碼。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多重壓力:疫情使經濟幾乎一度陷入“停擺”;同時,中國經濟又處于轉型陣痛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向深水區推進,這就使擴需求、穩增長、穩就業相關舉措非常必要,為此應找到準確抓手。
“為應對疫情沖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高度重視‘新基建’,并將其作為促進創新以及應對經濟放緩的財政手段之一。”在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安仁禮(JérmeJeanHaegeli)看來,“新基建”有望成為這一抓手。
六穩六保是什么時候提出來的?相關文章:
3.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心得5篇
6.海河的導游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