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看《在戰疫中成長》觀后感心得5篇
高中生看《在戰疫中成長》觀后感心得5篇
一次次最美的逆行,一張張滿布勒痕的面孔,一道道緊急部署動員令,一家家飛速拔地而起的醫院,一箱箱馳援的防疫物資,一個個堅守的平凡崗位,一次次祝福信心的傳遞,給我們帶來深深的觸動和啟示。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0在戰疫中成長的觀后感心得,方便大家學習。
2020《在戰疫中成長》觀后感【篇1】
能凝聚對國家堅定的信心和戰勝困難的決心。我們需要在痛斥、委屈和堅強中凈化思想、更新觀念、清理認知、重新審視生活方式和習慣。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近日,新型冠狀病毒在全國乃至世界蔓延,全國人心惶惶,我想說的是,別怕,讓我們用愛來戰勝它,用愛來驅趕走它。
用愛保護野生動物。人類很多搞不定的病毒都來自野生動物,包括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是來自蝙蝠。這些病毒侵入人體便是由于人類無情的捕殺、吃害這些野生動物。此次病毒的傳播源主要在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里面進行著大量的非法交易———販賣野生動物。里面商家現殺的野生動物隨地擺放,在其中可買到各種野生動物,類似于鱷魚,穿山甲,還有這次病毒的主源———蝙蝠。人們用蝙蝠做蝙蝠湯,吃蝙蝠肉,圖片上菜桌上的每到蝙蝠菜中的蝙蝠表情猙獰,有的張開他們的翅膀,有的縮在一旁,黑乎乎的多像一個個的惡魔啊!這些人們是如何把它放入嘴中,又是如何細細品嘗的呢?
大多人吃野味是因為野味價格貴,可炫富,或是認為野味進補,可以養生。這些原因細細想來可笑,野味的肉又粗又糙,哪里有什么大補功效,只不過是人類的胡亂猜測罷了,為了一己私欲,有多少物種在人類的殘殺下滅絕,又有多少物種在人類的殘殺下變得身體殘缺。人類頻遭大自然的報復,可還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說到底,很多人的口腹之欲,看上去毀掉的是動物,實際上毀掉的是自己,在這個問題上,人類的自我約束才是防范兇險的源頭。所以請大家以后拒絕吃野味,從我做起從每個人做起,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管好自己的嘴,別為了一些可笑的原因傷害我們可愛的朋友,讓我們用愛保護野生動物!
用愛來保護我們的白衣天使。“我看不清你的臉,但我知道,你在護我平安,謝謝你,疫情的逆行者!”在疫情一線的是一位又一位的白衣天使,他們在人民需要時穿著又重又厚的防護服,一個個臃腫的身軀下,是那被汗水浸濕的手,是那被臉上的口罩映出的紅印。記得2003年非典時期,“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的鐘南山,現在2020年,他84歲了,他出發去了武漢,當國家面臨威脅,他毫不猶豫去了武漢,他在列車的餐車一角上睡覺的樣子,讓人感到心疼。
這一批又一批主動請纓前往武漢的醫護人員,他們當中很多人年輕有為,擊退了肆虐的病魔,卻死在了自己救的患者手中。近幾年頻發的傷醫案件,想必也讓許多醫護人員心寒,他們是英雄,不該流血又流淚。當他們沖鋒在前時,即使沒有鮮花與掌聲,也應得到善意與尊重。懼怕死亡,本能使然;趨利避害,人之天性,我們的白衣天使,不畏死亡,舍己為人,我們要用愛保護這些保護我們的白衣天使!
用愛保護每一個人。盡管你我素不相識,盡管我們相隔遙遠,可我依然用愛保護著你。當前武漢人力物力資金全部緊缺,很多國人為武漢捐錢為武漢捐口罩,他們費盡千辛萬苦從各種渠道買口罩去支援武漢人民。還有很多人去大街上給市民們發口罩,這是人和人之間的關愛。當前有很多無良商家賣假口罩,回收舊口罩加工后重賣,發難國財,這種行為置他人生命安危于不顧,是冷漠的人性,讓我們用愛溫暖每一個人,用愛保護每一個人!
網上看到一句話很暖心:武漢是一個笨笨的小朋友,不小心把自己弄生病了,祖國媽媽就帶著她的哥哥姐姐來照顧他了,武漢小笨蛋要趕緊好起來吖。是啊,哥哥姐姐都來幫你啦,只要我們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團結一心,讓愛充滿人間,每個人都用愛對待任何事物,我相信武漢一定會好起來的!中國一定會好起來的!
2020《在戰疫中成長》觀后感【篇2】
千百年來,中國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的險阻,但都一一挺過來了。現今,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悄然打響,國人正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共同面對。
新興冠狀病毒現已蔓延到全國,但國內恐慌并未增多,都是源于我國甚至世界上人們密切關注此事,都在為這次疫情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像鐘南山院士,年逾80歲,在參加03年非典以后又一次奮不顧身第一時間奔赴戰場,擋在我們身前。經過他一夜未眠的奮斗,終于確定了肺炎人傳人的特性。各級部門立即進入一級戒線,才得以控制病情,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與此同時,來自天南海北的醫生毅然放棄與家人團圓的機會,從全國各地奔赴而來,他們都是這場戰爭的逆行者,都值得我們贊揚。
說起這病毒的起因SARS病毒,來源于蝙蝠。蝙蝠攜帶了100多種病毒,它只是生活在它的地方,幻想可以和永遠井水不犯河水。可是,人類貪婪的欲望,在吃了幾千幾百年雞鴨牛羊后,有些人已經吃夠了,想找些新鮮刺激的,于是開始肆意虐殺食用野生動物。難道他們不會疼嗎?難道就因為我們處于食物鏈的頂端就向它們張開血盆大口嗎?要知道,破壞生態環境終會得到大自然的報復。所以,管住我們的嘴,禁絕野味市場,已迫在眉睫!
曾在網上看到無數這樣的消息:廠家為了自身利益,把水一直往豬胃里灌,看到這則消息,配上豬被水灌得痛苦不堪甚至在渾身顫抖的樣子的照片,我真的想問他們:動物不是生命嗎?非得讓他們死也不能痛苦安詳的死去嗎?2020年的這場災難,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大自然的報復也許會遲到,但是永遠不會缺席!
但是,世上還是好人多。全國現在上下一條心,共同面對新年的第一場戰爭。醫生,這個職業無疑承載無數榮光,這些榮光的背后,無不是一次次“浴血奮戰”而來的。但如今醫生這一職業也有了生命危險。去年年底,當看到一獲無數榮譽的女醫生,卻被病人家屬無情殘忍殺害時,我深深對這個職業產生了懷疑。醫者仁心,如果他們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誰還愿意當醫生,誰又能醫治我們呢?醫生放棄了所有安逸去奔赴“戰場”,他們才是最令人敬佩的,是真正的英雄。
愿此處疫情能給人們提個醒,處理好與大自然的關系至關重要,也愿報華夏,縱然前方荊棘叢生,縱然前方路途漫漫,也愿提起手中筆,握緊心中刀,這無法阻擋我的醫生夢。未來,我希望中國永遠是我的歸宿。
2020《在戰疫中成長》觀后感【篇3】
2020年看似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一年,數字都是成雙成對的,但今年開頭并不是什么好兆頭。今年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大家近期以來關注的重點信息,因為疫情大家開學的時間也推后了許多。現在我們能為國家做的最大貢獻就是不出門,并且保護好自己。如果一定要出門,必須要佩戴好口罩。在家里也不能閑著,我們可以多做一些室內運動,增強免疫力,多讀書,為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是對祖國最好的回報。
隨著疫情的蔓延,防控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對于你我來說一一"宅"便是對防控工作的最好的回復。我們宅在家里也并非是無所事事的打發時間,干一些無聊的事情,而應該是有計劃的、有目的、有效率地去實施方案完成目標。計劃和目標應該有度,勞逸結合,適當安排一定的體育鍛煉來加強自身的免疫能力,早睡早起不熬夜,不給病毒可乘之機,同時也應兼顧學習重任,不要放松。我們如果不得不外出,務必要帶上口罩,出門后盡量少接觸人群,回家之后用醫用酒精洗手,紫外線消毒做到萬無一失,這樣我們便能戰勝疫情走出陰霾。
疫情來勢洶洶,讓這個春節注定與眾不同。揪心,感動,焦急,欽敬,我們共同經歷了種.種復雜心情,但無論如何,保持信心,做好防護,相信科普,斥責謠言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能為抗擊疫情做出的貢獻。
面對知之甚少的病毒,加之借由互聯網大肆傳播的謠言,難免人心恐慌。但正如人民日報銳評恐慌徒勞無益,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攥指成拳,合力致遠,打敗恐慌情緒,合力戰勝疫情。”除了關注疫情的嚴重,我們更應當看到社會各界對抗擊疫情做出的努力:封城防控,千里馳援。尤其是“逆向而行”奔赴一線,夜以繼日直面危險的醫護人員,他們最清楚疫情的可怕,但仍然積極“請戰”,沉著又激昂,平常又堅定。在危險的漩渦之中,堅守本職即是最令人欽佩。
疫情難以攻克,但人心最是堅不可摧。新華網銳評道:“武漢之戰絕非一座城市的戰爭,而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戰爭。”當我們面對病癥嚴重、傳染性強的新型冠狀病毒,病毒自身面對的則是這個經歷過三年饑荒、九八洪水、抗擊非典、汶川地震、西南旱災而不倒的中華民族,是懷抱大江大河亦是挺過大風大浪的中華民族。
共同戰“疫” 今天,我觀看了《在戰“疫”中成長》的教育片,感慨良深。通過觀看這部教育片,我了解了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信息,也明白了如何預防新冠疫情。同時,我也懂得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們要珍惜時間,在居家隔離時也要保持良好的作息。相信疫情馬上就會結束,我們也將迎來嶄新的學期。
2020《在戰疫中成長》觀后感【篇4】
人的一生,有長有短。有的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大放光彩,而有的人在蕓蕓眾生中默默點燈。就如這次“疫情”中既有像鐘南山院士那樣大放光彩的人,也有像在疫情最嚴重時仍在崗位堅守的外賣“小哥們”,在他們普通的騎手服之下是一顆為每人盡快送上一口熱飯的赤誠之心,更有一直堅守抗疫一線,卻不為人知曉姓名的白衣天使們。
我想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不懼生死、危難之際仍勇往無前的精神,疫情才能得以控制,而在這場戰“疫”之中更是有很多普通人因此而不平凡。
我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他深知以自己的文化和經濟水平條件無法為武漢同胞們帶去更多的幫助,但他卻另尋其道,迫切的想要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沒有告訴任何人的情況下,他自己一人偷偷去獻血,當我詢問父親為何要那樣做時,他嚴肅的對我說:“兒子,你要知道,中國十四億同胞們都是一家人,武漢有難,我獻一點血是微不足道之舉,你要懂得國之有難,匹夫有責!”我猛然一驚,言語不多的父親就以這樣一種方式支援武漢。真心希望這來自父親身體鮮活的血液能夠為武漢帶去實際性的幫助,為急需血液救治的病患點亮希望之光。
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讓生活中那些曾經小到不易被我們發覺的平凡的溫情與美好如今都變得熠熠生輝。我相信,在萬眾抗疫的今天,病毒絕不會再猖狂太久,每個人內心的小火苗終究會匯聚成一簇簇的篝火,溫暖人心并照亮前行的道路!
2020《在戰疫中成長》觀后感【篇5】
新春佳節剛剛過去,但這個春節我們每個人都過得并不輕松,武漢乃至全國的疫情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但是,在這種人人自危的時候,卻有一群人離開家鄉,離開剛剛團聚的家人,踏上前往武漢的道路,他們被稱為“逆行者”,別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病毒發源地,疫情最為嚴重的城市,他們卻頭也不回向那里進發。在他們之中,年齡最大的,是17年前曾領軍迎戰非典的鐘南山院士,年齡最小的,是一群20出頭的年輕醫護人員。在全國,一共有130多支醫療隊到達武漢,抗擊疫情。他們的行為令人動容,當然,除了他們,也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奔向武漢,有警察,也有軍人,更有一些普通人,他們帶去的不止是物資與人力,更多的是全國人民對疫情的關心,與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的決心。
在這個特殊時期,受到特別關注的,除了疫情與武漢之外,還有因為疫情導致推遲開學的中小學生們。為了不誤學業,學而思網課、猿輔導等網上在線教學平臺都為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網課,足可見社會的重視。
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之時,我們不是奔赴前線的醫學專家,不是馳援武漢的醫療人員,而是一名正在備戰2020年高考的高中生,疫情一定會過去,高考也一定會到來,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不能因為疫情就放下手中的筆,我們應該盡己所能,全力以赴,戰勝疫情,贏取高考。
在這里,我對同學們發出以下倡議:
1.在寒假中,盡量避免外出,外出一定要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勤洗手。不隨地吐痰。加強鍛煉規律作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重個人防護。
2.在出現發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后,居家休息觀察,定時測量體溫,把握個人身體狀況。
3.作為高考考生,更多的是積極備戰高考,在假期中用心完成老師留的作業,有條件的同學還應該在網課平臺上收看網課,把握好彎道超車的機會,不要聚眾玩樂,顧此失彼。
一群人,一起拼,一同風雨,萬眾一心。每一束微光都可以被照亮,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上陣拼搏的不只有那些白衣天使中的最美逆行者們,每個人都可以發光。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高三加油,高考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