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具體實施內容
2024《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具體實施內容是什么樣的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具體實施內容(一覽),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2024《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具體實施內容(一覽)
《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舉措,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推動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為出發點、落腳點,以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為基本前提,以調結構、促改革為主要途徑,處理好調整結構與深化改革、建強網絡與暢通末梢、打造樞紐與優化布局的關系,促進全社會物流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提高物流組織化程度和效率,促進物流與產業融合創新,加強協同銜接和要素保障,解決物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統籌推動物流成本實質性下降,有效降低運輸成本、倉儲成本、管理成本,為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供有力支撐。
主要目標是: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力爭降至13.5%左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實現新突破,貨物運輸結構進一步優化,鐵路貨運量、鐵路貨運周轉量占比力爭分別提高至11%、23%左右,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保持較快增長。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國家物流樞紐體系和現代物流服務網絡更加健全,統一高效、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基本形成,現代物流對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戰略支撐顯著增強。
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一)推進鐵路重點領域改革。制定實施鐵路貨運市場改革方案,促進鐵路貨運向鐵路物流轉型,支持鐵路貨運場站依法依規有序開展物流服務經營活動。改革鐵路運輸與調度生產組織方式,加強跨路局運輸組織協調,創新系列物流產品,大力發展高效穩定、市場化的直達貨運班列,探索用好高鐵快運功能。完善鐵路貨運價格靈活調整機制、鐵路運輸進款清算機制,建立鐵路物流服務價格體系。降低鐵路專用線規劃建設和使用費用,推進鐵路專用線共用。推進鐵路物流轉型綜合配套改革。研究制定鐵路接軌管理辦法、過軌運輸監管辦法,促進過軌運輸便利化,實現國家鐵路、地方鐵路直通運輸。
(二)推動公路貨運市場治理和改革。綜合施策推動解決公路貨運經營主體“小、散、弱”等問題,發展規模化經營、現代化管理的大型公路貨運企業,全面提高公路運輸組織化程度和效率。深入推進貨車違法超限超載治理。加強貨物裝載源頭治理。持續推進貨車超標準排放治理。依法加大對貨運車輛非法改裝、大噸小標等行為打擊力度。各地不得針對貨運車輛車籍實施排他性區域限制措施。強化跨部門協同,優化城市貨運網絡規劃設計,對不同類型貨車城市通行實施精準化、差異化監管。優化收費公路政策,深化實施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提高收費公路利用率。
(三)推進物流數據開放互聯。以公路、鐵路、水路、航空、海關等部門和單位公共數據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為核心,整合物流與信息流、資金流,建立部門物流數據資源動態互聯機制,支持各類經營主體數據對接,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建立物流公共數據資源開放互聯機制,加強安全風險防范,完善數據授權管理和運營機制。建立健全企業物流數據采集、提取、應用、保護等機制,促進企業物流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
三、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
(四)加快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推動大型工商企業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和社會化程度,科學構建集采購、庫存、生產、銷售、逆向回收等于一體的供應鏈體系,實施精細化管理,加快庫存周轉。加強制造業供應鏈融合創新,鼓勵大型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優化物流流程、共建設施設備、對接信息系統,推廣應用綜合性供應鏈解決方案。支持利用工業園區閑置土地、廠房建設物流服務設施。深化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加快數字供應鏈發展,提升商貿供應鏈協同水平。
(五)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推動商品市場優化升級,加快零售業數字化轉型,支持商貿流通領域物流設施標準化智能化改造,提高流通組織能力和效率,降低商貿流通領域物流成本。加快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構建分層分類的城市商業格局,健全城鄉商貿流通網絡,發展共同配送、倉配一體等集約化模式。深化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建設內外貿融合平臺,促進內外貿制度規則銜接。
(六)實施大宗商品精細物流工程。推動大宗商品生產加工等企業整合內部物流需求,優化物流路徑,提高直發終端用戶的比率。發展大宗商品供應鏈組織平臺,提高物流供需匹配度。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支持在沿海內河港口、內陸物流樞紐布局建設大宗商品儲運設施。積極發展專業化載運器具,推進適宜的大宗商品在工廠園區等入箱,推廣集裝箱貨物公鐵水全過程運輸。鼓勵銀行機構依法合規開展重點領域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服務。
(七)實施“新三樣”物流高效便捷工程。加強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的國內港口倉儲設施建設,支持高效便捷出口。研究出臺大容量儲能電池、大尺寸光伏組件的倉儲和運輸相關技術標準,優化完善鋰電池運輸安全管理規范。開展新能源汽車物流提升工程,加強港口滾裝碼頭建設,鼓勵研發應用內河滾裝船。探索發展新能源汽車集裝箱運輸,暢通新能源汽車國內聯運通道和跨境物流通道。
(八)推動國際供應鏈提質增效。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國際物流樞紐中心。暢通大宗商品、新能源汽車、冷鏈等國際物流。鼓勵大型工商企業與骨干物流企業深化國際物流合作,共建共用海外倉儲等基礎設施,提高儲運、流通加工等綜合服務能力。優化中歐班列開行計劃和運力分配機制。增加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開行數量。推進內陸港建設工程,降低內陸樞紐的集貨和通關成本。推動鐵路國際聯運單證物權化,鼓勵有條件的城市探索試點。
(九)打造現代化物流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實施現代化物流龍頭企業培育行動。支持航空物流企業擴大全貨機規模。充分發揮民營物流企業在供應鏈產業鏈融合創新中的作用。促進物流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鼓勵中小物流企業重點在多式聯運、智慧物流、冷鏈物流、商品車物流等領域培育特色競爭優勢。支持引導物流企業提升服務質量、時效和便利度。
社會物流成本管理意義
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物流是經濟的黑暗大陸”,“物流是第三利潤源”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說”等觀點都說明了物流成本問題是物流管理初期人們關心的主要問題。
所謂“物流是第三利潤源”,是指通過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成為繼降低勞動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另一種觀點是:降低制造成本和擴大銷售)消耗之后企業獲取利潤的第三種途徑。
正是由于在物流領域存在著廣闊的降低成本的空間,物流問題才引起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重視,企業物流管理可以說是從對物流成本的關心開始的。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內容,降低物流成本與提高物流服務水平構成企業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課題。物流成本管理的意義在于,通過對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間的效益背反關系,科學、合理地組織物流活動,加強對物流活動過程中費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動中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消耗,從而達到降低物流總成本,提高企業和社會經濟效益的目的。
社會物流成本經濟效益
1、如果全行業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費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個新的水平,那么,該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將會得到增強。
2、全行業物流成本的普遍下降,將會對產品的價格產生影響,導致物價相對下降,這有利于保持消費物價的穩定,提高國民的購買力水平。
3、物流成本的下降,對于全社會而言,意味著創造同等數量的財富,在物流領域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得到節約,資源得到節省。
社會整合資源提效降本
當前我國物流網絡存在諸多弊病。在配送環節,不合理的配送路線屢見不鮮。如在一些城市快遞配送中,由于缺乏科學規劃,車輛經常在相鄰區域之間迂回穿梭,造成運輸時間延長 20% - 30%,油耗與人力成本也相應增加。物流節點布局也不盡合理,發達地區物流設施過度集中,而偏遠地區則相對匱乏。例如,在某一線城市的物流園區周邊,物流企業扎堆,倉庫租金不斷攀升,而一些偏遠鄉鎮的物流服務網點卻少之又少,貨物收發不便,導致資源分配失衡。同時,信息化建設滯后,物流信息傳遞不暢。據調查,約 30%的中小物流企業缺乏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貨物在途信息更新不及時,難以實現精準調度與協同作業。倉儲管理方面同樣問題重重,部分倉庫空間利用率不足 50%,貨物存儲雜亂無章,出入庫效率低下。
社會物流成本降本增效
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先進技術設備與創新服務為物流降本增效提供了強大動力。自動化物流 DWS 設備廣泛應用,例如,在快遞分揀中心,DWS 設備能夠在瞬間完成包裹的體積測量、稱重與掃碼工作,每小時處理包裹量可達數千件,相比傳統人工操作,效率提升數十倍,同時降低人力成本約 40% - 50%。物聯網技術深度融入物流領域,實現物流要素的全面數據化與信息互聯共享。以冷鏈物流為例,通過物聯網傳感器,可實時監控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溫度、濕度等關鍵信息,確保生鮮產品品質,同時優化配送路線,減少運輸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