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藍皮書《高考研究報告(2025)》出版發行
2025版高考藍皮書《高考研究報告(2025)》出版發行了,大家可以多關注一下高考的基本信息,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5版高考藍皮書《高考研究報告(2025)》出版發行(必看),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2025版高考藍皮書《高考研究報告(2025)》出版發行(必看)
近日,2025年度高考藍皮書《高考研究報告(2025)》由新華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發行。
高考藍皮書《中國高考報告》是新華出版社出版的第三方獨立學術研究成果,自2019年以來已連續出版7版。鑒于近兩年市面上出現的假借“中國高考報告學術委員會”“中國高考報告系列叢書”之名誤導讀者、以假亂真的現象愈演愈烈,該書編委會決定以變應亂,自2025版起,《中國高考報告》更名為《高考研究報告》。
本報告共分七個部分。第一篇總報告聚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第二篇政策篇為高考政策與實踐解讀,系統闡述高考內容改革的政策方向,剖析高考內容改革的基本特征、考查重點、未來發展趨勢以及教育理念的五重轉向。第三篇高考實踐篇結合2024年高考實踐,分學科探討2024年高考內容改革的“核心價值金線、能力素養銀線、情境載體串聯線”鮮明特征,剖析“無價值,不入題;無思維,不命題;無情境,不成題;無任務,不立題”的基本原則。第四篇教改篇聚焦一線教學課堂改革中的批判性思維教學實踐。第五篇升學篇,剖析2024年高考升學和招生的具體情況與趨勢。第六篇影響篇,通過規范的實證分析探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以高考為核心抓手的教育體系為我國人力資本積累、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第七篇評價篇系統解析高考評價體系指導下的高考內容改革實踐。
高考復習夯實學科基礎,知識能力協調
在高考備考初期,擬從以下方面完成加強訓練:一是STSE與傳統文化的知識積累;二是物質性質轉化與實驗知識鞏固;三是選必修主干知識結構化融合;四是關鍵能力日常階段化培養。以基礎訓練為主線,將知識劃分重點難點,并適當提高綜合性。隨著復習內容的深入,將學科關鍵能力由信息獲取與加工,逐步向邏輯推理與論證過渡,不斷試錯改進,盡量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高考復習實施強化監督,多元量化評價
高考復習一定要在適當的節奏下,穩步推進,有效評價,反思提升。因此,擬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備考復習:
(一)化學常識知識記誦,可以“晨讀晚誦”、“知識面聽”、“知識配平”,多種方式強化記憶,做到心中有“化”;評價方式:記錄評級;
(二)化學實驗進課堂。利用課前三分鐘指導學生演示基礎化學實驗。觸摸儀器、觀察現象變化、注意實驗細節;評價方式:同學課堂互評;
(三)主干知識強化訓練。借助周測試題,強化不同模塊學習壁壘,精選試題載體,提升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評價方式:周測成績;
(四)關鍵能力適應提煉。注重信息獲取加工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和邏輯推理與論證能力的培養,減弱“批判性思維與辯證能力”的講練力度,將有限精力集中到基礎關鍵能力的培養上。評價方式:專項能力量化。
漫長而短暫的二百多天里,與學生共頻、共情,也是備考策略以外的關鍵因素。
高考學會自我解壓,與焦慮“和平共處”
距離高考越近,部分同學也就越容易產生焦慮。這時候,不妨積極利用幾個小方法為自己“減負”。
一是自我暗示減壓法,在焦慮、緊張和煩躁時,不妨自我鼓勵一下,對自己說:“該復習的我都認真復習了,還怕什么呢?”“和別的同學相比,我花的功夫一點也不少,既然如此,我又何必緊張呢?”
二是焦點轉移減壓法,處于壓力過大的狀態時,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或想一些愉快的事情有助于心理壓力的緩解。
三是肌肉放松減壓法,找一個安靜的環境,以輕松的姿態坐好,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依次緊張肌肉、放松肌肉,然后感受肌肉從緊張到放松的感覺,這個方法要持之以恒,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鐘。
高考遇到成績“高原期”,前行腳步不能停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在學習到一定時期往往會出現上升狀態停滯的狀態。高三備考知識量大、學習任務重、持續時間長的特點,讓“高原期”成為幾乎所有考生都會經歷的過程,主要表現為在經歷了一段長時間復習、積累了一定量知識后,學習效率降低、學習進步緩慢甚至停滯不前。
“高原期”是對前一復習階段效果的肯定,這一階段的出現意味著考生在之前的復習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并且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具備了一定能力和水平,剩下的多是疑點、難點,加之精神、心理等諸種因素的影響,進步速度放緩。
因此,當考生因為近期成績波動甚至有所退步而感到沮喪、挫敗時,可以回顧高三以來自己成績的提高程度,看到自己的飛速進步,從而在這個時期給自己更多肯定和鼓勵。考生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對已輸入的知識進行深加工,夯實復習過的知識,并將原本松散的知識系統化,形成知識網絡。通過“高原期”的身心調整和知識梳理,蓄積能量和清晰的知識體系,為余下不到一個月的沖刺復習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