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京校外遷”來了
日前召開的2024年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論壇透露,北京地區15所部屬高校將向雄安新區疏解,其中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4所高校的雄安校區已于去年底正式開工建設。下面小編為大家帶新一輪“京校外遷”來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哪些在京高校會被遷出
最近的信息顯示,北京地區的15所部屬高校將向雄安新區進行疏解,其中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4所高校的雄安校區已經于去年底正式開工建設。這一行動是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一部分,旨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同時促進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
這些部屬高校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頂尖梯隊,其中很多都是211高校和雙一流大學。北京作為承載這些高校的城市,擁有超過1/3的部屬高校。外遷不僅能緩解北京的人口和教育資源壓力,還能促進高等教育資源在全國的均衡分布,提升接收城市的教育質量和科研能力。
目前,已經確認的外遷高校除了上述四所之外,還包括北京理工大學,它去年底獲批建設雄安校區。其他可能包括在疏解名單中的高校有北京郵電大學和北京語言大學,這些高校已經表達了向雄安新區疏解的意向或計劃。
京校外遷,究竟是整體搬遷,還是只是新建一個校區
上一輪50多年前的“京校外遷”,多數都是整體搬遷,即使新建校區的,最終也都留在當地,成了獨立辦學的新高校,為地方增添一所實實在在的新大學。
中科大,就是典型代表。中科大成立于北京,系中科院的直屬高校,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京校外遷浪潮中,最終落戶安徽并留在了合肥。
時至今日,合肥能拿下最具含金量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在芯片、新能源、新型顯示等新興領域有了一席之地,背后不無中科大的貢獻。
而這一次京校外遷,到底是全部搬遷,還是簡單的異地辦學,仍舊存在疑問。
按照最初的表述,上述高校需要在2035年之前全部搬遷完畢,似乎隱含了整體外遷的設想。
不過,面對這一解讀,上述高校回應稱,建成雄安新校區后,不會整體搬遷,而是北京校區和雄安校區將“一校兩區,協同發展”。
換言之,京校外遷,似乎只是新建一個雄安新區,而北京校區仍舊存在,校本部大概率也不會動。
如果一切仍舊保持現狀,這就與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東南大學無錫校區等做法別無二致,均屬于名校建分校的范疇。
北京市最好民辦大學排名
名次 | 學校名稱 | 全國排名 | 星級排名 |
1 | 北京城市學院 | 36 | 6★ |
2 | 北京吉利學院 | 54 | 4★ |
北京市最好獨立學院排名
名次 | 學校名稱 | 全國排名 | 星級排名 |
1 |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 | 65 | 3★ |
2 | 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 | 71 | 4★ |
3 |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 | 127 | 2★ |
4 | 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 | 136 | 2★ |
5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瑞酒店管理學院 | 145 | 2★ |
北京十大名校
1、北京大學
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
2、清華大學
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3、北京師范大學
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
4、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直屬于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
5、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成立于1952年,由當時的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組建,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
6、北京理工大學
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高校,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
7、中國農業大學
我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
8、北京科技大學
學校歷史淵源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學學堂創辦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礦冶學科。1952年,學校由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清華大學等6所國內著名大學的礦冶系科組建而成,名為北京鋼鐵工業學院,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鋼鐵工業高等學府。
9、北京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的三個源頭之一,歷史淵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創辦的鐵路管理傳習所,是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管理人才的高等學校,是中國近代鐵路管理、電信教育的發祥地,由教育部、交通運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共建。
10、北京協和醫學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立于1956年,北京協和醫學院成立于1917 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自1957 年起實行院校合一的管理體制,是我國最高醫學研究機構和最高醫學教育機構。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