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類乙管”后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措施有什么不同
“乙類乙管”后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措施有什么不同最新
2022年12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乙類乙管”后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措施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乙類乙管”后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措施有什么不同,希望能夠幫到你喲!
“乙類乙管”后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措施有什么不同
今天(12月2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措施有關情況。
會上通報,將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乙類乙管”后,在防控措施方面主要有以下不同:
一是在傳染源發現方面,“乙類甲管”時,主要通過風險職業人群“應檢盡檢”、風險區域全員核酸篩查等方式發現感染者。實施“乙類乙管”后,主要通過醫療機構就診、居民自我健康監測、重點人群檢測等方式發現感染者。各地要保證社區保留足夠數量的便民核酸檢測點,保證零售藥店、藥品網絡銷售電商等充足供應抗原檢測試劑,有效滿足居民檢測需求。
二是在傳染源管理方面,“乙類甲管”時,對發現的感染者和未排除的疑似病例實行隔離治療措施,同時對密切接觸者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隔離觀察。實施“乙類乙管”以后,對于發現的無癥狀和輕癥感染者,可自愿選擇居家健康管理,對于不具備居家條件或不想居家、擔心傳染家人的居民也可選擇前往方艙醫院隔離治療。各地也為自愿集中隔離者提供類似“健康之家”等隔離服務。
三是在社會面防控方面,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后,社會面防控措施將更多集中在重點場所、重點機構、重點人群,取消或減少對其他場所機構和人員活動的限制,盡量減少對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影響。比如除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特殊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再對跨區域人員開展落地檢、不再對外溢風險人員開展跨區域協查;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不再采取高風險區“足不出戶、上門服務”等相應的風險區域管控措施。
四是在國境衛生檢疫方面,“乙類乙管”后,對入境人員,不再實施閉環轉運、集中隔離等措施,來華人員按海關要求填寫健康申明卡,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的人員可直接進入社會面。對入境物品不再采取預防性消毒,對進口冷鏈食品不再進行抽樣檢測。
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第一,不要接觸已經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包括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
第二,及時的切斷傳播途徑,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科學的配戴口罩,避免飛沫傳播,做到勤洗手,避免接觸感染。對有可能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及時進行消毒,滅活病毒。
第三,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加蛋白的攝入,多喝水,規律作息,適當的鍛煉運動,提高心肺功能。
第四,保持室內通風,一般情況下每天通風3到5次,每次20分鐘左右。
第五,及時的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如何預防心肌炎
1、免疫力方面:需飲食起居規律,包括經常運動,曬太陽,經常接觸外界空氣、陽光、水;
2、個人衛生方面:盡量避免人群聚集場所,如影院等,避免由于人與人之間距離較近,而感染傳染性疾病。且需注意個人衛生,居室需多次清潔、保持干凈、整潔,因以上均為病毒或病原體傳入體內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