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全員核酸檢測意味著什么_釋放了哪些信號
二十條措施提出,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確定的范圍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范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取消全員核酸檢測意味著什么_釋放了哪些信號,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多地取消區域全員核酸檢測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14日發稿時,陜西省鎮坪縣、福建省福州市、吉林省延吉市、安徽省合肥市及上海市等多地都已積極調整現行的防疫政策,宣布取消或暫不開展區域全員核酸檢測。
海南省三亞市于11日當天宣布取消了區域全員核酸檢測。11月11日中午,三亞市發布通知,要求三亞市轄區內的全體居民、游客于12日參加核酸檢測,對于未按要求參加核酸采樣的人員,將被賦黃碼。7小時后,三亞市再次發布通告,稱為貫徹落實最新疫情防控政策,之前發布的區域核酸檢測不再執行。2022年11月12日按常態化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市民游客自行安排好時間,就近采樣。
此后,陜西、福建、遼寧、上海等多地宣布取消區域全員核酸檢測。
12日當天凌晨,陜西省鎮坪縣防疫辦發布通告,宣布取消當日的縣城區第十六輪全員核酸檢測。
同日,福建省福州市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疫情防控最新情況。其中提出,鑒于倉山區尚未實現社會面清零,根據有關規定,11月12日至15日上午6:00—12:00,倉山區每日開展區域核酸檢測;鼓樓區、臺江區、晉安區、閩侯縣、高新區不再進行區域全員核酸檢測。
11月13日,吉林省延吉市防疫部門發布公告,宣布于11月14日起停止全員核酸檢測工作。此前,延吉市于11月7日發布公告,決定在8日~14日期間,按照指定街鎮開展七天一輪全員核酸檢測。
同日,上海市也發布了優化調整并細化落實相關防控措施的內容,宣布一般不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只在感染來源和傳播鏈條不清、社區傳播時間較長等疫情底數不清時開展。同時,進一步組織好常態化核酸檢測和社區便民篩查。
根據“合肥發布”消息,安徽省合肥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有關專家表示,合肥全市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原則上暫不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只在感染來源和傳播鏈條不清、社區傳播時間較長等疫情底數不清時開展。
“集中有限力量去對付最大的勁敵”
一位病毒學家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是一個積極的改變,盡量不做全員核酸,能少測就少測,這是往科學防控、精準防控走。如果感染確診數目很小的時候,全員核酸就是大海撈針。
流行病學專家姜慶五表示,全員核酸把整個行政區域人群當作疫區進行篩查,雖然有了積極的效果,但是花費的人力物力很大。如今,有目的的篩查是一個進步。
目前,在國內有疫情發生的地方,快速檢測、快速發現感染者依然是防控的重點。11月14日0時至15時,北京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257例,其中,隔離觀察人員214例、社會面篩查人員43例。分區域來看,朝陽區新增73例,昌平區65例,通州區30例,西城區21例。
11月14日,北京市朝陽區政府通報,該區對核酸檢測點位布局進行優化調整,進一步向居住區附近布局,調整優化了617個點位、908個通道,新設100個點位、104條通道,調整后共設置1824個點位、2883條通道,點位、通道均進一步增加。調整后,方便居民就近就便進行核酸檢測,特別是有利于發現混管陽性后第一時間鎖定落位風險人員,迅速排除風險,快速阻斷病毒傳播。
北京一家核酸檢測公司的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們公司在朝陽區大約有100多個采樣點,昨天夜里接到上級通知,要求連夜把絕大部分社會面采樣點都搬進小區里面,然后采樣時間調整為早上6點~中午12點。
政府并沒有解釋這么做的原因,他推測,應該是為了避免幾個小區的人在一個采樣點做核酸,如果出現混檢樣本有陽性,不好快速流調。另一方面,一天的采樣時間調整為半天,也是為了當天上午能完成采樣,下午所有檢測者結果都能出來,是加快核酸檢測速度的一種方式。
11月14日,在北京市政府的相關會議上,官方表示,當務之急是盡快處置疫情。朝陽區是重點區域,市衛健、疾控等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把力量壓到防控一線。重點關注社會面篩查病例,準確研判疫情發展態勢,堅持以快制快,有針對性采取更為堅決果斷的措施,盡快切斷病毒傳播鏈條。
一位不愿具名的公衛專家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大規模核酸檢測給不少地方財政帶來很大的壓力,而且因為采樣人員長期高負荷運轉,現在核酸采樣的規范性已經面臨挑戰,到了需要做出調整的階段。
“總的思路是集中有限力量去對付最大的勁敵。”他表示,不過現在二十條措施剛剛頒布,這一階段各地還處在核酸檢測政策的摸索當中,接下來會不會帶來疫情反彈、民眾的接受程度如何等等,都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在發生疫情的地方,前述病毒學家建議,也可以多測抗原,因為抗原的成本低、比較簡便。完成第一波人員篩查之后,再有重點地開展核酸檢測,找出感染者,這樣才能“好鋼用在刀刃上” 。實踐證明也是可靠的。
取消全員核酸檢測釋放了哪些信號
動態清零的防控政策沒必要舉行常態化的核酸檢測。我國除了在嚴重的時候進行封閉式管理之外,其他狀態基本上都處于動態清零的疫情方針,如果一個地區都在低風險等級,但仍然要開展大規模的常態化的核酸檢測,是沒有落實到我國的核酸檢測的精髓所在。根據疫情防控中心的相關人員表示低風險地區,低風險人群,沒有必要進行常態化的核酸檢測,只對一些重點崗位和重點人群進行三天一次核酸檢測,或者一周一次核酸檢測是比較穩妥的。
面對疫情風險仍然要降低每一個地區的經濟成本,每做一次全員的常態化核酸檢測就意味著對當地的財政部門多了一份經濟負擔,特別是小縣城的財政部門根本經受不起長期的核酸檢測。因此在不影響疫情防控之下,不影響人們的出行和工作之下,要一定程度的減少居民做核酸檢測的次數從兩天做一次核酸檢測到一周做一次核酸檢測,如果當地都處于低風險地區,可以采取一個月做一次核酸檢測也是比較合適的,也更方便人們的出行。
常態化的核酸檢測要根據現實情況而言,而不能死板的執行,每一個地區的疫情發展都是未知的,城市的人口數量等級也不一樣,因此疫情的風險也不一樣。如果人口數量較多,在發生疫情時是有必要做常態化的核酸檢測,但如果一個城市的人口較少且沒有疫情的風險,再開展常態化的核酸檢測不太現實,也不符合彈性的疫情防控指揮,更不會讓居民的生活秩序呈現一種常態化的現象。現在的疫情防控是不可以一刀切的,避免有地區過度防疫,防疫也需要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