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居民擁有的電子健康碼和現在的健康碼有區別嗎
2025年居民擁有的電子健康碼和目前的健康碼有沒有區別呀?電子健康碼有什么好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5年居民擁有的電子健康碼和現在的健康碼有區別嗎,以供參考,歡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喲!
2025年居民擁有的電子健康碼和現在的健康碼有區別嗎?
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日前聯合發布《“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初步建設形成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支撐保障體系,基本實現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與全民健康信息平臺聯通全覆蓋,每個居民將擁有一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一個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
“十三五”期間,我國已建成1700多家互聯網醫院,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260多個城市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就診“一卡(碼)通”,2200多家三級醫院初步實現院內互通。衛生健康行業大力推進健康中國、數字中國兩大戰略融合落地,深入實施“十三五”全民健康信息化發展規劃,加快健康醫療大數據規范應用和“互聯網+醫療健康”創新發展,順利完成各項任務,為支撐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期間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強調要堅持“統籌集約、共建共享,服務導向、業務驅動,開放融合、創新發展,規范有序、安全可控”的基本原則,并提出2025年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我國初步建設形成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支撐保障體系,基本實現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與全民健康信息平臺聯通全覆蓋。加速推進高速泛在、云網融合、智能敏捷、集約共享、安全可控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依托國家電子政務外網、互聯網、光纖寬帶、虛擬專線和5G等網絡建設完善衛生健康行業網。全民健康信息化統籌管理能力明顯增強,全國醫療衛生機構互通共享取得標志性進展,二級以上醫院基本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三級醫院實現核心信息全國互通共享。全員人口信息、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基礎資源等數據庫更加完善。
《規劃》部署了8個方面主要任務分別為:集約建設信息化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化標準體系;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完善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要素體系;推進數字健康融合創新發展體系;拓展基層信息化保障服務體系;強化衛生健康統計調查分析應用體系;夯實網絡與數據安全保障體系。此外,《規劃》還提出8項優先行動:互通共享三年攻堅行動;健康中國建設(行動)支撐行動;智慧醫院建設示范行動;重點人群智能服務行動;藥品供應保障智慧監測應對行動;數字公衛能力提升行動;“互聯網+中醫藥健康服務”行動;數據安全能力提升行動。
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和國家疾控局將把《規劃》納入健康中國建設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總體規劃統一部署、統籌安排、整體推進,著力解決全民健康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加快推動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通過系列舉措,重塑管理服務模式,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為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供強力支撐。
電子健康碼是什么?
電子健康碼是衛生健康部門依據居民身份證及其他法定證件為城鄉居民辦理的統一標準、全省通用的就診服務卡,便于居民獲取連續醫療服務和免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動態掌握個人全生命周期電子健康檔案,方便群眾就醫與健康管理。
通過“電子健康碼”這個介質,可以順暢連接掛號建檔、電子健康檔案調閱、電子病歷查詢、檢驗報告查看等各類醫療健康服務。同時,“電子健康碼”全面支持金融行業支付二維碼標準,即將實現與醫保結算碼的融合應用,方便居民享受醫院就診、醫保結算、移動支付等“一站式”便捷就醫服務。
電子健康碼有什么好處?
每個居民擁有一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一個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是以真實數據為基礎,由市民或返工返崗人員自行在網上申報,經后臺審核生成屬于個人的二維碼,作為其在本地區出入通行的電子憑證。)
未來?我國的?醫療系統?將?全員人口信息、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基礎資源等數據庫更加完善。這樣?以便?所有?的?公民?異地?就醫時?可以很好?的?第一時間?提供?自己的?歷史?就診記錄?及?自身的?健康?情況?,對?就醫?良好?的環境、服務?、康復?的速度?及?效率?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