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首現的超級真菌感染病例是什么
超級真菌是什么?阿根廷首現的超級真菌感染病例是什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阿根廷首現的超級真菌感染病例是什么,以供參考,歡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喲!
阿根廷首現的超級真菌感染病例是什么?
當地時間11月2日,阿根廷衛生部發布通告稱,該國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近日發現兩例感染“超級真菌”(俗稱耳念珠菌,學名耳道假絲酵母菌)的確診病例。這是阿根廷首次發現此類傳染病。
“超級真菌”于2009年在日本首次被發現,其感染致死率高達60%,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真菌名單。近年來,全球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現“超級真菌”感染病例。自2012年以來,美國、巴西、智利、秘魯和哥倫比亞等美洲地區國家均報告有此類感染病例出現。
超級真菌的危害
網上所說的是一種名為耳念珠菌的“超級真菌”,
對健康人群不構成威脅,
因此公眾不必恐慌。
什么是耳念珠菌?
耳念珠菌是一種可以在住院病例中引起嚴重感染的真菌。資料顯示:耳念珠菌近年來才被發現:2009年在日本首次被發現。截至2019年2月28日,美國共有587例確診病例報告,我國也有少量病例報告。
△培養皿中的耳念珠菌菌株。圖片來源/美國疾控中心官網
耳念珠菌是“超級真菌” 可怕嗎?
耳念珠菌之所以被稱為“超級真菌”,是因為它的耐藥性比較強,血液感染后致死率高,而且在環境中生存時間較長。
盡管已有近十年的研究,但耳念珠菌的來源目前尚不明確,國內外學者對耳念珠菌致病性及耐藥性的形成和快速進化的認識仍然有限。
該真菌主要對氟康唑(抗真菌藥品)耐藥,大部分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可使用棘白菌素類抗真菌藥治療,對于多重耐藥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可使用高劑量多種抗真菌藥聯合治療。由于健康人通常不會感染耳念珠菌,因此耳念珠菌對于普通公眾的健康威脅較低,公眾不必恐慌。
哪些人需要防范耳念珠菌?
專家介紹,耳念珠菌既可以引起有癥狀性的感染,也可以在體內攜帶而無癥狀。耳念珠菌感染主要累及住院病例,高風險人群為嚴重慢性基礎病或免疫抑制的病人,如:糖尿病、慢性腎病、HIV感染、腫瘤等。新生兒、插管或留置導管的病人、手術病人以及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抗真菌藥全身用藥病人也可感染。
耳念珠菌導致的癥狀取決于感染的位置,包括血流感染、傷口感染和耳部感染等;其中血流感染最為嚴重,病死率可達30-40%。
“超級真菌”會出現大規模流行嗎?
針對“超級真菌”在全球暴發性流行的說法,專家表示,從整體趨勢看,全球感染者的數量的確越來越多。不過,就中國的情況而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黃廣華研究員認為,“超級真菌”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較小,目前耳念珠菌對健康人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但需要強調的是,“真菌感染,包括這次報道的超級真菌,必須引起醫務工作者和公共衛生人員的重視”。長期以來,真菌感染受到的關注度比較低,許多醫療單位對真菌的診斷和鑒定能力并不是很強,存在誤診或者漏診的可能。必須警惕“超級真菌”的潛在威脅,醫院應加強防控,包括更新檢測設備,提高檢測手段,嚴格消毒流程。對于發現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的醫院,建議使用氯化物進行接觸預防和有效消毒。
近年來,由于廣譜抗生素嚴重不合理使用、糖皮質激素、細胞毒藥物及免疫抑制劑的廣泛使用、器官移植的廣泛開展以及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病增多等,侵襲性真菌感染對人的威脅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