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普通話等級劃分
每個人學好普通話,能更好的推廣普通話,使我們的國語走向全世界應該是每個中華兒女的責任和義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普通話等級劃分及標準,供大家參考!
普通話等級劃分
普通話水平劃分為三個級別,每個級別內劃分兩個等次即三級六等。其中:
97分及其以上,為一級甲等;
92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7分,為一級乙等;
87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2分,為二級甲等;
8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7分,為二級乙等;
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分,為三級甲等;
6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70分,為三級乙等。
[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可以根據測試對象或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免測“選擇判斷”測試項。如免測此項,“命題說話”測試項的分值由30分調整為40分。評分檔次不變,具體分值調整如下:
(1)語音標準程度的分值,由20分調整為25分。
一檔:扣0分、1分、2分。
二檔:扣3分、4分。
三檔:扣5分、6分。
四檔:扣7分、8分。
五檔:扣9分、10分、11分。
六檔:扣12分、13分、14分。
(2)詞匯語法規范程度的分值,由5分調整為10分。
一檔:扣0分。
二檔:扣1分、2分。
三檔:扣3分、4分。
(3)自然流暢程度,仍為5分,各檔分值不變。
普通話考試的等級以及標準
1、一級甲等(標準國語(普通話))評分標準在朗誦和自由交談的時候,要求音調規范,詞語和語法要精確無誤,音調不呆板,陳述要流利。最后測試總分率在97%以上。
2、一級乙等要求在朗誦和自由交談時,音調要標準,詞語和語法要精確無誤,語調要不呆板,陳述要流利。但允許偶有語音、語調失誤。測試總得分率在92%以上不到97%。
3、二級甲等(較標準的國語(普通話))朗誦和自由交談時,聲韻調發音基本規范,語調要不呆板,陳述要流利。少量難點音(平翹舌音、前后鼻尾音、邊鼻音等)偶爾出現錯誤。詞語和語法很少失誤。測試得失分率在 87%以上不到92%。
4、二級乙等 朗誦和自由交談時,個別音調不規范,聲韻母的發音不到位的現象。難點音(平翹舌音、前后鼻尾音、邊鼻音、fu-hu、z-zh-j、送氣不送氣、i-ü不分,保留濁塞音和濁塞擦音、丟介音、復韻母單音化等等)錯誤較多。方言音調不顯然。使用方言詞語和方言語法的情況。測試總得分率在 80%以上不到87%。
5、三級甲等(一般水平的國語(普通話)) 朗誦和自由交談時,聲韻母發音錯誤比較多,難點音超出平常范圍,音調不規范。方言語調較突出。詞語和語法有錯誤。測試總得分率在 70%以上不到80%。
6、三級乙等朗誦和自由交談時,聲韻母發音錯誤比較多,方言特別顯然。方言音調比較突出。詞語和語法錯誤比較多。外省人聽他說話有聽不明白的情況。測試得失分率在60%以上不到70%。
普通話考試技巧有哪些
第一題,單音節詞語
1、注意讀的順序,要從左到右,千萬不要串行。
2、在讀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某個字錯誤了,可以再讀一遍,評判以第二遍為準;如果第一遍讀對了,第二遍又改錯了,評判仍以第二遍為準。
3、音節間要有間隔,否則會產生音變現象。
4、音節要發完整。聲調是貫穿在整個音節之中的,要特別注意。不能按平時語流當中的讀法來讀。聲調中尤其要注意上聲。在語流中我們的上聲往往讀成半上,但在讀單音節字詞的時候,就一定要讀成全上,生怕自己讀得不夠完整,又畫蛇添足,夸張的、地讀成降升降式,也是要丟分的。
5、注意不要因字行相近而讀錯。由于緊張,應試人經常會將字形相近的讀錯,比如“棒”和“捧”、“揣”和“端”、“霎”和“雯”。
6、讀字的時候,不要因聯想而讀錯,例如將“覽”讀成“展”、“乒”讀成“乓”。
7、語速要適中,過快會造成發音不到位,過慢則可能超時。
第二題,雙音節詞語
這一項除了考查聲韻調的發音外,還考查上聲變調、兒化詞和輕聲的標準程度。應注意的方面除了第一項提到的,還有兒化詞以及變調和輕聲。兒化詞一般不少于4次,而且都標明了“兒”。變調中的重點是上上相連的詞的變調,不少于3次。
第三題,朗讀短文
1、發音準確清晰,避免漏字、添字、錯字。
2、不能回讀,即使發現某個字讀錯了,也不要重讀。回讀會造成不連貫,測試員會扣分。
3、不要出現字化、詞化的現象。很多應試人在朗讀時,為了讀準,一個字一個字或一個詞一個詞地往外蹦著讀,聽起來很不流暢,破壞了文章的整體感覺。
4、重視語調問題,要自然流暢,不要帶朗誦腔、播音腔,因為一旦把握不好,會使人感到太夸張、不自然。另外,還要注意方言語調的糾正,特別是輕重音的問題。方言語調主要表現在字調、句調、輕重音、語氣、節奏等方面。要想在測試中取得好成績,必須在糾正方言語調上下大工夫。
5、語速要適中,不能過快或過慢,應試人對所讀作品不熟,或普通話水平較差時,為了每個字都讀對,就會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導致語速過慢;而當心情過于緊張時,語速會過快。這樣都會失分。語速過快還容易漏字、添字、吃字。
6、注意“兒”的處理,要判斷什么時候讀成兒化韻,什么時候直接把“兒”音節讀出來。
7、疊字形容詞中的ABB式、AABB式,除部分口語中習慣讀變調的情況外,其他的在朗讀中都可以讀變調。
8、停頓、斷句要得當,否則可能造成歧義或割裂句子的完整。
第四題,命題說話
1、語音要自然,要按照日常口語的語音、語調來說話,不要帶著朗讀或背誦的強調,否則會影響“說話”的口語化程度。
2、語句要流暢。要注意兩點:第一,多用短句,多用單句。第二,冗余適當,避免口頭禪。冗余就是不提供新的信息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廢話”。其實適當的冗余是有用的'。比如“我是老師”,加上提頓性冗余成分后,成了“我呢,是一名老師“,就起了舒緩語氣的作用,會讓人感到很自然、很口語化。但一定要適度,太多就變成口頭禪了。
3、用詞要恰當。首先就是不用方言詞語,此外還要注意多用口語詞語,少用書面語詞語,如《學習普通話的體會》:“使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普通話”可以改為“我們現在學普通話的機會多了”。要慎用流行詞語、新此新語,這類詞語雖然可以流行一時,但很難說將來的發展會怎樣,所以建議不要用。
4、要注意話題的內容。說話不是口頭作文,不要求立意特別高、結構特別嚴謹。順著話題說,說夠3分鐘就可以了,內容沒說完也沒關系。盡量不要說容易使自己激動的內容,因為過分激動的情緒容易把自己的語音問題暴露出來,甚至導致應試人說不下去。要盡量避開難點音。例如“r”發不好,說《一次難忘的旅行》:“上星期日,我去旅行了”‘就可以改為“上星期天,我去旅行了”。
5、語速適中,控制說話節奏。測試前最好能試試在“說話”規定的時間內能說多少內容,以便控制說話的節奏。一般講,說話時正常語速為一分鐘240個音節,超過270個音節為過快,低于170個音節為過慢。在準備的時候,一定要準備3分30秒的內容,因為在測試時語速通常比平時的語速快,許多人可能說到2分40秒的時候,就把準備的內容說完了。如果說話不足3分鐘,要被酌情扣分的。說話的時候不一定要看考官,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緊張。考官會在應試人說話時為應試人計時,3分鐘一到,就會示意應試人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