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醫師是什么級別
執業醫師是醫生。醫生是指對醫療衛生這個行業的分類統稱,比如內科醫生、外科醫生,放射科醫生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于執業醫師是什么級別,以供大家參考!
執業醫師是什么級別
執業醫師其實是一個最基本的執業資格證明,執業醫師是指你的執業級別,醫師再往上晉級就成為主治醫師。也就是醫院的所有具備行醫資格的醫師,都擁有自己的執業醫師資格證。
醫師資格考試分為兩級四類,即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兩級,其區別在于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在執業醫師的指導下執業,不能獨立執業,但在鄉鎮的醫療、保健機構中工作的執業助理醫師可以根據醫療診療的情況和需要,獨立從事一般的執業活動。
每級分為臨床、中醫、口腔、公共衛生四類。中醫類包括中醫、民族醫和中西醫結合,其中,民族醫又含蒙醫、藏醫、維醫、傣醫、朝醫、壯醫。截至目前,我國醫師資格考試共有38種類別。
醫師等級評價標準
1、中專或大專剛畢業職稱是醫士、考得執業醫師證自動晉升為醫師,醫士和醫師都稱為初級職稱。
2、從事醫師工作本科四年碩士二年專科六年可以考主治醫師,考試合格自動晉升為主治醫師(中級職稱)。
3、本科或碩士畢業獲得中級職稱后五年各項條件合格可以評副主任醫師,博士畢業中級職稱后三年可以評副主任醫師(副高)。
4、本科或碩士畢業副高職稱后五年各項條件合格可以評主任醫師,博士畢業副高職稱后三年可以評主任醫師(正高)。
所謂正高,副高,中級,初級,是指職稱而言,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
如何評定醫師職稱
1、初級職稱:包含醫士和醫師。中專、專科的畢業職稱是醫士,一旦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會升為醫師。
2、中級職稱(主治醫師):根據學歷不同,碩士、本科、專科分別需要從事醫師工作2年、4年、6年才能考主治醫師,考試通過會升為主治醫師。
3、副主任醫師(副高):本科、碩士畢業獲得中級職稱,五年后符合各項條件,博士畢業中級職稱三年后可以評副主任醫師。
4、主任醫師(正高):本科、碩士畢業獲得副高職稱,五年后符合各項條件,博士畢業副高職稱三年后可以評主任醫師。
執業醫師的考試流程是什么
參加實踐技能考試,全國統一時間。各個考點在此時間范圍內自行安排。已臨床為例,臨床實踐技能考試包括職業素質、病史采集、病例分析、體格檢查、基本操作以及輔助檢查六部分。
考試結束后,查詢技能成績,一般在7月中旬——8月上旬,然后進行綜合筆試報名。一般是在技能成績公布后1周后左右。各個考點8月上旬、下旬不等。
還是以臨床為例,臨床執業醫師筆試考試分為4個單元,每個單元是150分題,每年都有一定的變動:第一單元:呼吸、循環、泌尿、內分泌、運動;第二單元:基礎、人文、預防、微生物;第三單元:消化、化學、血液、內分泌、傳染病、其他/實踐;第四單元:婦科、兒科、精神、心血管、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