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實現信息化教與學應用覆蓋全體師生_具體怎么回事
近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門發布《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促進在線教育健康、規范、有序發展。
意見明確指出,到2020年,在線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大幅提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更加廣泛,資源和服務更加豐富,在線教育模式更加完善;到2022年,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實現深度融合,在線教育質量不斷提升,資源和服務標準體系全面建立,發展環境明顯改善,治理體系更加健全,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初步構建,學習型社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為擴大優質資源供給,意見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在線教育機構,開發在線教育資源,提供優質教育服務;鼓勵學校通過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加大在線教育資源研發和共享力度,擴大名校名師網絡課堂等教學資源的輻射面,并通過“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專項培訓,到2022年,培訓10000名中小學校長、20000名中小學教師、3000名職業院校校長、6000名職業院校教師,實現信息化教與學應用覆蓋全體師生。
同時,意見指出,要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鼓勵職業院校、普通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密切合作,深入實施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圍繞在線教育打造資源共享、開放共建的創新聯合體;要加強在線教育人才培養,鼓勵職業院校、普通高校結合社會需要和辦學特色,加強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網絡安全等相關專業建設,大力推進“互聯網+”“智能+”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培養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各類急需人才,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普通高校搭建在線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和供需對接平臺,推動互聯網與教育行業人才的雙向流動,培訓一批會技術、懂教育的高水平從業人員。
意見提出,將實施“教育大資源共享計劃”,匯聚互聯網教學、科研、文化資源,拓展完善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一批高質量在線教育課程,探索學習成果認證和學分積累轉換制度。優化結構,統籌利用現有資源,到2022年,推出300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000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6000門左右國家級和10000門左右省級線上線下高等教育一流課程、10000堂基礎教育示范課、1000堂職業教育示范課、200堂繼續教育示范課。支持面向深度貧困地區開發英語、數學及音、體、美等在線教育資源,補齊教育基本公共服務短板。
此外,意見強調,要形成多元管理服務格局,保護消費者權益,加強教育與互聯網等相關領域各項法律制度銜接,完善在線教育機構的備案、選用、監督、檢查、通報、退出等全周期制度體系。推動在線教育機構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建立質量標準,明確服務規則。暢通在線教育消費投訴渠道,完善投訴響應、糾紛處理和多方調節機制。加大在線教育機構信息強制公開力度,充分發揮社會公眾、新聞媒體、消費者協會、行業協會的外部監督作用,實現共治共管等。
近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門發布《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促進在線教育健康、規范、有序發展。
意見明確指出,到2020年,在線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大幅提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更加廣泛,資源和服務更加豐富,在線教育模式更加完善;到2022年,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實現深度融合,在線教育質量不斷提升,資源和服務標準體系全面建立,發展環境明顯改善,治理體系更加健全,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初步構建,學習型社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為擴大優質資源供給,意見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在線教育機構,開發在線教育資源,提供優質教育服務;鼓勵學校通過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加大在線教育資源研發和共享力度,擴大名校名師網絡課堂等教學資源的輻射面,并通過“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專項培訓,到2022年,培訓10000名中小學校長、20000名中小學教師、3000名職業院校校長、6000名職業院校教師,實現信息化教與學應用覆蓋全體師生。
同時,意見指出,要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鼓勵職業院校、普通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密切合作,深入實施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圍繞在線教育打造資源共享、開放共建的創新聯合體;要加強在線教育人才培養,鼓勵職業院校、普通高校結合社會需要和辦學特色,加強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網絡安全等相關專業建設,大力推進“互聯網+”“智能+”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培養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各類急需人才,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普通高校搭建在線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和供需對接平臺,推動互聯網與教育行業人才的雙向流動,培訓一批會技術、懂教育的高水平從業人員。
意見提出,將實施“教育大資源共享計劃”,匯聚互聯網教學、科研、文化資源,拓展完善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一批高質量在線教育課程,探索學習成果認證和學分積累轉換制度。優化結構,統籌利用現有資源,到2022年,推出300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000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6000門左右國家級和10000門左右省級線上線下高等教育一流課程、10000堂基礎教育示范課、1000堂職業教育示范課、200堂繼續教育示范課。支持面向深度貧困地區開發英語、數學及音、體、美等在線教育資源,補齊教育基本公共服務短板。
此外,意見強調,要形成多元管理服務格局,保護消費者權益,加強教育與互聯網等相關領域各項法律制度銜接,完善在線教育機構的備案、選用、監督、檢查、通報、退出等全周期制度體系。推動在線教育機構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建立質量標準,明確服務規則。暢通在線教育消費投訴渠道,完善投訴響應、糾紛處理和多方調節機制。加大在線教育機構信息強制公開力度,充分發揮社會公眾、新聞媒體、消費者協會、行業協會的外部監督作用,實現共治共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