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共和國勛章獲獎人物事跡簡介大全【匯總篇】(2)
2019共和國勛章獲獎人物事跡簡介大全【匯總篇】
孫家棟
孫家棟,男,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4月生,遼寧復縣人,原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科技委主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原高級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七、八、九、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他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總設計師,為我國突破衛星基本技術、衛星返回技術、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發射和定點技術、導航衛星組網技術和深空探測基本技術作出卓越貢獻。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改革先鋒”等稱號。
李延年
李延年,男,漢族,中共黨員,1928年11月生,河北昌黎人,原54251副政治委員。1945年參加革命,先后參加解放戰爭、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等戰役戰斗20多次,是為建立新中國、保衛新中國作出重大貢獻的戰斗英雄。離休后,他初心不改、斗志不減、本色不變,積極弘揚革命優良傳統,充分展現了一名老革命軍人、老戰斗英雄的光輝形象。榮立特等功1次,被志愿軍總部授予“一級英雄”稱號,榮獲解放獎章和勝利功勛榮譽章。
張富清
張富清,男,漢族,中共黨員,1924年12月生,陜西洋縣人,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來鳳支行原副行長。他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沖鋒在前、浴血疆場、視死如歸,多次榮立戰功。1955年,他轉業后主動要求到湖北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他深藏功名,埋頭工作,連兒女對他的赫赫戰功都不知情。榮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戰斗英雄”稱號兩次。
袁隆平
袁隆平,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30年9月生,江西德安人,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他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杰出貢獻。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改革先鋒”等稱號。
黃旭華
黃旭華,男,漢族,中共黨員,1926年3月生,廣東揭陽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9所名譽所長、原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他隱姓埋名幾十年,為我國核潛艇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為核潛艇研制和跨越式發展作出卓越貢獻。在某次深潛試驗中,他置個人安危于不顧,作為總設計師親自隨產品深潛到極限。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全國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屠呦呦
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12月生,浙江寧波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60多年致力于中醫藥研究實踐,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了青蒿素,解決了抗瘧治療失效難題,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重要貢獻。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改革先鋒”等稱號。
2019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事跡學習
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首度頒授,8位“共和國勛章”和28位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彰顯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赫赫功勛和高山仰止的人格力量。
“共和國勛章”系國家最高榮譽。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中華民族經歷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苦難輝煌歷程,正是由一批批奮戰在各行各業的功勛模范人物書寫而就。他們是民族復興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于敏、孫家棟、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5位耳熟能詳的科學家,撐起“共和國勛章”半壁江山。他們在科學前沿堅毅地探索,在重大科技領域默默地耕耘,氫彈、核潛艇、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突破,為新中國的繁榮富強打下堅實基礎;雜交水稻技術和青蒿素的發現,不僅為我國糧食和醫藥領域、更為全人類的健康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由此回顧新中國成長發展史,看我們如何在一窮二白的歲月里負重前行,直到步入世界舞臺中央,不得不感慨,個中點滴,都離不開科技所起到的支撐作用。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實現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快的發展和最大的跨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得益于黨和國家為科技發展繪制的清晰藍圖,更歸功于一代接一代懷揣科技報國志的科學家們,堅貞不渝地將科學研究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干驚天動地的事,做隱姓埋名的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當前,面臨我國轉型關鍵期和發展機遇期,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我們必須把握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值此新中國70周年慶典來臨之際,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所承載的“科技含量”,是對廣大科技工作者最好的鼓勵和動員:志存高遠,求真務實,奉獻拼搏,勇于創新,以智慧、心血和汗水,努力為我國科技事業和國家發展書寫新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