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臘八節的風俗活動和文化
大家都知道,每到農歷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國的臘八節,這是一個人們比較看重的傳統節日。在很多人記憶里,臘八節只有吃臘八粥這個習俗,臘八節不單單只有這個習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臘八節的風俗活動和文化,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臘八節的傳統風俗活動
1、喝臘八粥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制而成的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最早喝臘八粥開始于宋代,每到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2、祭祀
從先秦開始,臘八節就有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的習俗。臘八節還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節日。所以在臘八節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靈、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頭。
3、臘八蒜
泡臘八蒜,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在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密封的罐子或瓶子之類的容器里,倒入醋,封上口,放置于陰冷處保存。泡在醋中的蒜會慢慢變綠,最后通體碧綠,如同翡翠碧玉。
4、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說臘八冰能治百病,大人和孩子都要吃,而且怎樣吃,都不會拉肚子。
5、臘八豆腐
明清時期,每年臘月,勤儉創業的徽商都燒制“臘八豆腐”,外出經商時可以吃一年。臘八豆腐是用小黃豆做成豆腐,在中間挖好洞,放入食鹽和配料,在溫和太陽下烤曬而成,使鹽分慢慢吸收。
6、臘八面
在陜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據說,人吃了“臘八面”,福壽、康樂,平安。
臘八節是為了紀念誰
關于臘八節還有一個傳說,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一位王子,他見到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而貴族們卻天天依然享樂,就非常不滿,于是他果斷舍棄掉自己的王位,出家修道。釋迦牟尼剛修道也是沒有收獲,幾年后的臘月八日他在提樹下悟道成佛,而在這幾年的苦修當中,他每一天僅食一米一麻。后人為了感謝釋迦牟尼,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再后來“臘八”就慢慢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了。
臘八節人們要吃什么
1臘八粥,臘八節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吃臘八粥,而且這個風俗距今差不多已有一千年的歷史了,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做臘八粥,來祭祀祖先和紀念佛祖。同時臘八節這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喝臘八粥,另外,也有人說吃臘八粥也是為了紀念忠臣岳飛,反正不管是什么原因,這天吃臘八粥總沒有錯。
制作臘八粥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最主要是用各種各樣的豆子、糧食、水果等為材料,熬成一鍋粥?,F在的人們對于吃更講究了,所以對于臘八粥也也加重視了,通常會用糯米、香米、紅米、黑米、薏米、紅豆、黑豆、綠豆、大棗、蓮子、枸杞、桂圓等一系列材料放在鍋里煮成粥,寓意著來年大豐收。
2、臘八蒜,臘八面,臘八飯
臘八蒜就說用醋泡成的蒜,這種蒜一般都是用的紫皮蒜,而醋也是民間的米醋。臘八蒜經過浸泡后變得通體碧綠,口感沒有生蒜那么刺激,那么辣了,很開胃,現在網購平臺也有賣。
臘八面和臘八飯就都跟臘八粥差不多,都是用幾種谷物為原料加工做成的,都有著來年五谷豐登的美好寓意,這也體現出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臘八豆,臘八豆腐
臘八豆,就是臘月期間用傳統做法做成的大豆食物,這種食物也是發酵腌制而成的,口感很特殊,非常好吃。至于臘八豆腐,也是民間傳統小吃之一,這種豆腐是曬制而成的,其色澤黃潤、口感咸香、而且還有點甜味。這兩種食物都非常好吃,沒吃過的人可以嘗試一下,愛上它們了可別怪我哦!
臘八節還有什么風俗和忌諱
1、臘月不宜搬家,古代人很看重喬遷之喜,人們認為搬家就是窮折騰,越折騰越窮,特別認為臘月不宜搬家。其實這個除了迷信成分以外,也有一定的科學根據,因為臘月肯定很冷,這個時候搬家特別不方便,搬進新家又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會導致身體受不了,所以就有了這說法。
2、臘八粥過午不食,臘八節吃粥就跟我們過年吃餃子,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都是節日必吃食物。臘八粥一般都是頭天就把材料準備好了,第二天清早就開始煮,超過中午十二點以后就不吃了,因為人們認為吃臘八粥就要新鮮,過了中午后就吃新鮮了,更有說法就是“早上喝粥,糧食早收,中午喝粥,糧食欠收”。
2022臘八節的風俗活動和文化相關文章:
上一篇:2022臘八節的起源與地方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