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有哪些劣勢嗎
新高考有哪些劣勢嗎_新高考簡介
新高考政策出來后各個高校逐漸重視對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重視,這樣有助于高三學生重視水平考試而不是單純當做高中畢業考試,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新高考有哪些劣勢嗎,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新高考有哪些劣勢
1、數學取消文理科考試不合理
數學取消文理科后,勢必造成數學考試難度下降,再加上物理、化學成為選考科目。因此男生高考比較吃虧。從2015、2016年高考就能看出端倪。考進北大、清華、交大、復旦的女生大幅度增加,而男生大幅度減少。提案人并不是性別歧視,總體說來,男生理科天賦一般強于女生。若這種現象持續下去,提案人認為中國未來的自然科學發展擔憂。
2、學生課業負擔更重
新高考的目的之一是減輕學生負擔,但從已經實施的情況來看:學生疲于應付眾多學科的合格考、等級考,負擔更重。在課堂上表現為上課打瞌睡、精神萎靡不振;上甲課作乙作業等,學生學習效果差。
緊接著,惡性循環來了:每一科目的老師怕其他學科老師擠占自己學科時間,布置作業加碼,學生就陷入了題海中了。教委雖然三令五申,不準進行周考、月考,但各學校均以各種名目進行模擬考、周考、月考、綜合考、聯考。考得天昏地暗,考得日月無光,考的學生快要吐血。學生思考時間少了,悟性降低了,能力當然就降低了。這幾年來,抱怨學生素質下滑厲害的高校老師明顯多了。
新高考改革給高中帶來的優勢和挑戰
1、優勢:高中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根據自己喜歡的高校和專業的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三門選考科目。
2、挑戰:以浙江省為例,3門選考科目,可以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7門科目中任意選擇組合。這樣的組合排列達到了35種,這么多的選擇給學生選課和高中安排課程造成了巨大的挑戰。導致某些高中只限定了幾種選擇,開設幾種課程,學生只能在這幾種選擇中選課,否則無法開課。
35種選擇形式,造成學生選課并非從興趣和愛好的角度出發而選擇,他們會從科目的難易程度出發。浙江省2017年公布的高考選科科目發現,物理是滿足高校專業選科要求覆蓋率最高的科目,達到了91%的覆蓋率。但是學生在選擇的時候,都避開了物理。從杭州市2016年10月公布的選考數據發現,選考最多的是化學,然后依次是地理、歷史、政治、物理、生物、技術,物理列倒數第三位。
從志愿填報的角度來說,一個學生要填報80個專業志愿,由于批次合并后增加了區分高校層次的難度,對于家長和考生來說,如果對高校沒有深刻的研究和調查,志愿填報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出現“一本分數,填報三本專業”的現象,這給考生和家長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如何引導學生合理選科?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首先要面臨的便是科目的選擇。那么,“3+3”和“3+1+2”模式下,大學的專業招錄對考生選科有何要求?不同的選科對未來發展是否會有影響?
“對于北航來說,理工科專業偏多一些,文科專業相對少。對于理工科的專業我們要求必選物理,文科專業則不限選。這對于今年實施新高考的8省市也一樣。”鄧怡介紹。
“無論哪種選考模式,對高校來說,都是希望把學生培養成某一個領域的人才,希望為國家培養面向未來的、能夠建設祖國的人。” 邢朝霞說,其實高考只是一個途徑。可能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引導過程,才能讓學生真正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并進入相應的專業學習。
對于不同選科是否會對考生的未來發展有影響,林鵬表示,有影響是一定的。“考生前期的選考科目,決定了能填報哪些專業。這實際上對家長的要求也更高了,需要從高一開始,就關注我們很多高校的學科、專業,需要有詳細深入的了解。”
對于高考生的科目選擇指導,鄧怡也向高中學校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走班制”模式中,在進行分類教學和教育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學科基礎的不同,可探索進行分層次教學;二是高中階段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讓學生提前了解大學、了解專業,了解選科是為了什么,所心儀的專業將來可以做什么等。
“高中時,學校會組織我們接受一些職業水平測試,當時我測出來的職業基本都是醫生。此外,學校會組織職業體驗,還帶我們去了清華大學附屬醫院華信醫院。”清華大學醫學實驗班學生黃為說,“這樣的過程,讓我深入了解到如果自己成為一名醫生,會在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工作等。這個體驗給了我很大動力來學醫。”
“高中學校設置了一些生涯規劃選修課程,提前幫助我們了解高校的專業。”北京大學學生耿浩然分享說,專業選擇最終還是由考生自己作出決定。因此同學們在專業選擇上要有更多主動性,可以多查閱資料,也可以多向學長、學姐咨詢等,盡可能全面了解信息后,再謹慎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