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全攻略
報志愿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浪費自己的分數,不管學什么專業,不管到哪里去上學,能上一本不上二本,能上重點不去一般高校。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考志愿填報全攻略,供大家閱讀參考。
填志愿必懂關鍵詞
1、分數線
即省控分數線,也叫志愿填報資格線,是指省(市)教育考試院根據招生計劃總數按照120%的比例而劃定的具有志愿填報資格的最低控制分數。
其特點:
(1)上線才有填報的資格,一般分批次劃線,不同批次有不同的控制線;
(2)這個控制分數線以上的人數多于錄取人數的20%,必然有20%的考生落選;
(3)達不到這一控制分數線,無法填報。
2、投檔線
投檔線也叫提檔線,是指省(市)教育考試院按照每所招生院校的招生計劃的5%~20%的比例所劃定的投遞學生檔案的最低控制分數。
其特點:
(1)達到投檔線方能被投檔(含壓線);
(2)投檔未必錄取,因為還要看單科成績、體檢條件、專業報考人數的多少等;
(3)是否填報服從專業調劑,當所報6個專業志愿都不滿足錄取條件時,填報服從則可以被調劑到其他專業錄取。
3、投檔比例
即投檔人數與實際錄取人數(招生計劃數)之比。為了便于高校擇優選拔錄取,往往投檔人數多于實際錄取人數。
其特點:
(1)平行志愿的投檔比例一般為105%,即多余出5%;
(2)少數院校投檔比例較高,分別為10%、15%、20%;
(3)投檔比例與錄取概率成反比,即投檔比例越高錄取風險越高,投檔比例越小錄取風險越小。
4、招生計劃
所謂招生計劃,就是院校準備招收學生的人數。由院校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確定,報請國家教育部審批備案,方可具有法律效力。高校招生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根據招生計劃,結合成績排序和考生志愿,進行“一個計劃對應錄取一名考生”的過程。
招生計劃分為兩種類型:
(1)來源計劃,就是按照省份分配、下達的招生專業及人數,又稱分省計劃;
(2)預留計劃,包括單獨招生計劃、自主招生計劃以及少量的機動計劃,錄取時調劑之用。
志愿填報四維度
1、分數
分數是考生能夠進入某個學校的基礎要素,分數的高低直接決定選擇的院校層次高低,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直接的影響。作為學生,外界做評判的標準就是成績,成績好就是學習能力強的表現。但從另一方面講,高考的分數不能決定一個人未來發展的高度,如果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畢業后經過努力也是完全可以達到他預想的結果,所以分數暫時決定學校層次,不能完全決定未來的層次。
2、專業
大學很多,并非重點大學才是唯一選擇,一般性大學也有自己的強勢專業,行業類學校的專業特色就更加明顯,在其專業領域內的知名度往往也很高。在學科建設上,很多學校特色鮮明。好的大學不一定所有專業都是最強的,就像現在的大學都在走向綜合辦學,而很多理工類重點院校的文科專業很弱。
專業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方向,不一定決定人的職業,但是會直接影響職業的選擇。在求職時,面試官通常會問及所學專業,有的專業“畢業即失業”。
所以在選擇專業時一定要選擇適合學生的興趣、性格和能力,還要結合發展前景,選擇孩子喜歡的至少是不排斥的專業才是最好。
考生如果已經有了明確的專業定位,那么就要詳細了解專業內涵,未來發展方向等。我們可以在優志愿平臺的“查專業”功能里,查看各個專業的介紹、所學課程、就業方向等。
3、院校
各校辦學時間、隸屬關系、辦學特點、服務對象的不同,學校各具特色。籠統地來說,作為名校,很多都是歷史悠久,辦學經驗相對比較豐富,待遇也比較優厚,所以師資力量也更為雄厚。一般將“985”“211”及綜合類重點大學和具有行業特色的重點學校劃為本科第一批,將一般本科大學劃分為本科二批,將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本科劃為第三批,將職業類院校劃為專科批次。
考生可根據個人實際重點考慮相應批次的學校。學校會決定一個人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決定與誰同行。好的學校,師資力量比較雄厚,硬件設施也比較完善,你的同學未來可能也都是各界翹楚,這都是你的未來人脈資源。好的大學教學條件好,未來考研究生更容易,你的畢業證含金量高,這都毋庸諱言。
4、地域
通過錄取統計數據可以發現,各省考生的志愿首選北京,其次是北京周邊地區,再次是沿海發達地區,最后才是西部和不發達地區。這就形成一種現象,即同類學校錄取分數因為地域的原因有了微弱變化,在京院校錄取分數最高,因地域不同依次降低。
有人這么說,你的分數能上一所一線城市的二三流大學,就不要選擇一所二三線城市的一流大學。雖然有點偏激,但也不無道理。選擇了北京的高校,你選擇的絕不僅僅是這所學校,而是北京這座“大學”。一座城市才是你這四年青春歲月的成長平臺,而非一座孤零零的大學。
一座大城市所擁有的其他資源也會使得來到這里的你充分受益,比如,你能用很便宜的價格去看到各種藝術形式;比如,你可以領略這個國家或者這個世界最前沿的思潮、科技;再比如,你可以很輕易地接觸到這個國家各個領域的杰出人才。
報考志愿常見的誤區
誤區1:認為平行志愿可以多次投檔、沒有先后順序
對策:把平行志愿政策研究透
解析:平行志愿的特點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多次檢索、一次投檔”。平行志愿的6所高校在投檔中只作為一個志愿,只享受一次投檔機會,一旦考生被投檔,即使被退檔,也不能再投到本輪投檔的其他高校。
平行志愿填報高校也有先后順序,并且平行志愿的投檔是在分數優先的前提下遵循志愿順序進行的,投檔時,電腦從考生第一志愿高校開始檢索,如果考生第一志愿高校報“低”了,即便后面還報了與自己分數相當的“高”校,則也只能“優先”被第一志愿的“低”校錄取了。
誤區2:不仔細看招生章程
對策:別冷落了招生章程
解析: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規定,招生章程主要內容包括:高校全稱、校址(分校、校區等須注明),層次(本科、高職或專科),辦學類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辦或民辦高校或獨立學院、高等專科學校或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等),在有關省(區、市)分專業招生人數及有關說明,專業培養對外語(課程)的要求,經批準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體健康狀況要求,錄取規則(如有無相關科目成績或加試要求、對加分或降低分數要求投檔及投檔成績相同考生的處理、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辦法等),學費標準,頒發學歷證書的學校名稱及證書種類,聯系電話、網址,以及其他須知等。
由此可見招生簡章里面的信息介紹很關鍵,不可輕易忽視。
誤區3:志愿之間沒有拉開梯度
對策:院校志愿和專業志愿都要拉開梯度
解析:志愿梯度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院校志愿梯度,二是專業志愿梯度。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間拉開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就全國來講基本分兩種情況:
1.實行平行志愿的地區:平行志愿的實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風險。在考慮梯度問題時,建議考生對照往年的分數,平行志愿的最后一個學校要填一個保險系數高的。
2.實行非平行志愿地區:把握兩個方面:首先,第一志愿最關鍵;其次,后續志愿基本上應該考慮往年一般報考人數不滿并且曾經招過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學校。
誤區4:全部填報熱門專業
對策:“冷熱”專業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解析:在填報志愿時,建議考生和家長客觀對待冷門和熱門專業,科學、理性選擇專業志愿,千萬不要跟風選擇、隨波逐流。實際上專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冷熱的差異。盲目擠熱門專業,對考生長遠發展非常不利。
熱門專業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成績不太突出,考生容易落榜。即使僥幸被院校錄取,由于熱門專業里人才濟濟,自己實力不是很強,在就業選擇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難占得優勢,搶得先機。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而又不忽視“冷門專業”,“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誤區5:只憑專業名稱來選擇
對策:詳細了解專業的內涵,如課程設計、就業去向等
解析:實際上,不同專業之間所學的課程、發展方向的差異是非常大的。有些專業雖然名稱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異。
因此,考生在看專業的時候,一定要詳細了解專業的內涵,一般應該了解以下幾方面內容:該專業的主干課程是什么,是否屬于特色專業,專業的實力如何,有無碩士、博士點,是否是國家重點學科,在國內同類專業當中居于什么位置,專業發展前景和學生就業去向如何,專業對學生的相關科目成績和身體狀況有無特殊要求。
誤區6:不服從專業調劑
對策:是否服從專業調劑,應該統籌考慮
解析:當考生在報考某院校時分數不占優勢(夠了院校提檔線,但不夠所報專業的專業錄取線),填寫“不服從專業調劑”就意味著學校將會作退檔處理。每年高招錄取過程中,都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專業志愿沒有拉開梯度,沒有掌握好專業級差,或全部填報熱門、緊俏專業,且不服從專業調劑而落榜。
對待是否服從所報院校專業調劑,考生要統籌考慮。服從調劑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歡專業錄取的思想準備。你被調劑到的專業極有可能與報考初衷相差甚遠,一般是比較冷門的專業。如果不服從專業調劑,雖然你夠了院校提檔線,但不夠所報專業的專業錄取線時,則會失去了進入這個學校的機會。
誤區7:平行志愿沒有風險
對策:警惕“投檔而被退檔”的風險
解析:平行志愿填報雖然減少了志愿填報的風險,但同樣存在風險。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投檔而被退檔的風險。
雖然教育考試部門從減少投檔而被退檔的矛盾出發把投檔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檔后可能會被退檔。退檔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檔,也將直接進入征求志愿。這是平行志愿填報最大的風險。
被退檔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數在所有被投檔該學校考生中偏低;填報專業志愿太高,且志愿不服從調劑。當然,如果高校實行“進檔即取”的原則,那么,只要分數達到投檔線,志愿服從調劑,就不會退檔,落榜生將大大減少。
2.定位不準確的風險。
3.志愿沒有梯度的風險。
誤區8:選專業時不考慮興趣和特長
對策:選擇專業要揚長避短
解析:在選擇高考志愿時,要考慮考生的自身特性。選擇符合考生特性的專業,揚長避短,才能學有所成,為將來獲得一個理想的職業創造條件,這才是最佳選擇。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個人興趣愛好、個人性格特征、個人能力所及、個人身體條件等4個方面。
誤區9:填報志愿是家長的事
對策:把志愿決定權還給孩子
解析: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學,而且最好能進名牌大學讀書。這種愿望會在孩子填報志愿問題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還固執得有些過分,主觀決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興趣、愛好,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在填報志愿的問題上分歧很大,給孩子造成不小的壓力。在填報志愿的整個過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參謀。應該把填報志愿的決定權還給孩子。
高考決定著近千萬考生的命運和前途。考入什么樣的學校,上什么專業,將來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學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給報的專業他不喜歡,甚至一點興趣都沒有,將來上大學就會造成一個被動狀態,學習積極性會受到打擊。
父母關心孩子的未來發展,并對志愿填報十分重視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畢竟閱歷豐富,有社會經驗,把該說的話都說到了,也完全應該。但是應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
誤區10:照搬往年的錄取分來報志愿
對策:關注分數線與批次線的差值、分數線對應的考生“位次”等。
解析:在一些咨詢會上,不少高校會粘貼出該校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線,以供考生和家長查閱參考。本是一個參考系數,不少家長卻誤把它當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數“對號進座”。
實際上,高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是自然形成的,錄取結束前無法準確知道。另外,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有的還有“大小年”現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幾年的錄取情況,還可關注分數線與批次線的差值、分數線對應的考生“位次”等。
高考志愿填報全攻略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