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志愿填報技巧方法全面信息
2022高考志愿填報技巧方法全面信息
高考已經臨近,如何填報高考志愿是廣大考生和家長十分關心的問題,以一個健康務實的心態為基礎,填報志愿就成功了一半――掌握全面信息,填好高考志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高考志愿填報技巧方法全面信息,歡迎閱讀和分享。
填好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是志愿填報中最重要的一環,目前全國大部分高校在錄取規則上優先錄取第一志愿考生,這是基于以下考慮:可以有相應專業人才的穩定生源,這批生源在最大程度上有志于自己所填報的志愿;而且在錄取第一志愿考生時,院校有著較大的決定權(相應的有各級招生考試機構進行監督);另外熱門院校的熱門專業通過第一志愿錄取即可招滿相應的新生。
考生要明確的是,第一志愿應盡可能填報準確,若第一志愿未取,自己所填第二及以后志愿的院校或專業(按照常規錄取規則)將減去一定的分數,再加入其他填報該院校或專業為第一志愿的考生行列,然后進入下一錄取環節。經過這一“非第一志愿減分”的分數差,考生的分數競爭力就要下降。所以在填第一志愿時,應以“穩”作為第一條件,選擇參照自己分數把握性較大的院校或專業,如果高考成績不是很優秀,應避開特別熱門或招生人數特別少的專業。
第一志愿后的填報
在以往的招生中,往往會接觸到個別意氣用事的考生,憑借自己的實力宣稱非某大學不考,只填第一志愿,余下全部空白。這樣對其錄取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是考前填志愿,這就意味著萬一考試發揮失常,會喪失所有的錄取機會;如果是先出成績再填志愿,則意味著萬一所填報專業當年成為大熱門,很可能會意外出局,結果也是失去所有錄取機會。所以說第一志愿之后的志愿,如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第四志愿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是第一志愿未被錄取時必要的保險措施。
雖然大部分院校如前所述在錄取規則上優先錄取第一志愿考生,但并非拒絕第一之后志愿考生,有些院校還是會以一定比例招收此類考生的(有上述的分數差),在第一志愿上線生未達計劃招生數時,這是院校錄取中必然考慮的一步。
在填報其他志愿時還應處理好志愿梯度:在同一批次所填的志愿之間需要從高到低、有一定分數間距的梯度,不要出現“低高低(志愿院校以往錄取分數)”、“高高高”或“高低高”等這樣不合理的志愿搭配。考生處理好志愿梯度的準備工作有:詳細了解要填報的院校與專業的具體情況,以及歷年相應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明確各高校錄取規則中的不同之處;把握歷年錄取熱門與冷門中適合自己填報的院校專業。
大類志愿的填報
大類志愿指的是某些重點大學(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的志愿填報,不用填寫具體的專業,只要填清楚所報的院系大類就可以了。這類大學的院系設置基于“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廣適應’人才”的教育改革思想,例如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文科實驗班,本科階段實行大類的培養模式。該班學生在大學階段前兩年不分專業,使用統一的教學平臺,學習相同的基礎課程,到大三年級時根據成績、特長及雙向選擇的原則,分社會學、歷史學、哲學等方向培養。而且,一些優秀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本科學習后,有機會根據自己的學習志趣和已具備的相應特長等,申請轉系或轉專業學習。以后階段,優秀本科生有機會免試直接攻讀本校研究生。還有一些優秀生可選擇跨學科攻讀碩士或博士課程。
要注意的是,盡管招生計劃上某大類的招生名額很多,但競爭是很激烈的,因為大類中包括了以前所招的許多專業,若按各專業比例計算,名額是有限的。如果沒有沖刺名牌重點大學的實力,謹慎填報大類志愿為好。
明確什么是服從調劑
服從調劑一般有三種情況:“院校服從”、“專業服從”、“走讀服從”。
“院校服從”是指在本批次填報的所有志愿院校均落空(未錄取此考生)時,是否同意被調配到本批次的任意其他院校(例如招生計劃未完成的院校)。
“專業服從”是指對于所填志愿院校,是否同意被調配到此院校的任何其他未填報的系科專業。
“走讀服從”是指對于所填志愿院校,若被錄取是否同意以非住校方式就讀。
如果選擇了“服從”會大大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但同時就必須履行按調劑入學的義務,不然就會浪費招生計劃中的一個名額,要明確填了“服從”,可能會被錄取到“條件不一定很完善的院校”或“不符合自己興趣特長的專業”。我從事有關工作曾碰到一位考生因不理解“服從”的含義,誤填報了“院校服從”而被錄取到不想就讀的一所普通高校,最后在種.種原因之下,退學后第二年重新參加高考。
充分運用“服從”的一種填報方式是:選填一定條件下的服從,有些志愿卡上可選擇服從某類院校或某類專業。
準確填涂志愿卡
國內各地區填涂志愿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鉛筆填涂志愿卡、網絡填報志愿。
全國大部分地區采用傳統的鉛筆(2B)填涂志愿表、卡方式,要注意這種方式以志愿表、卡兩種介質形式存在,這兩種介質填涂的方式是不同的,信息認定也有主次之分,是以志愿卡為準的。
志愿表上按正常文字格式填寫所報院校與專業,志愿卡上則采用鋼筆、簽字筆、鉛筆等進行分欄填涂。下面就關鍵的志愿卡填涂手法作一個詳細說明。
各種志愿卡上的標識漢字和數字一律用藍、黑色鋼筆或簽字筆正確填寫,光電閱讀機或掃描機讀取的方格用2B鉛筆填涂整齊,注意不要在指定填涂的方格外有鉛筆的痕跡。
保持志愿卡的平整與潔凈,有涂改過的位置,要用橡皮徹底擦凈,整張卡不應折疊、破損、受潮或帶有無關的印跡。
關于志愿表、卡填報標識的規則是:志愿表、卡所填內容應完全一致,表與卡不一致時,以卡為準。而志愿卡上有鋼筆或簽字筆所寫標識與鉛筆填涂方格所表述的院校與專業也應完全一致,若卡上所寫標識與填涂方格內容不一致時,以填涂方格為準。招考機構制定并執行這一規則的主要原因是:計算機讀取信息并執行自動分批錄取程序時,依據的是鉛筆填涂方格這一標識。
填涂“學校服從”、“專業服從”、“走讀服從”的方格時要特別仔細,這里的一格填涂對考生的錄取影響很大。
有的志愿卡上還會帶有校驗用填涂點,計算機在讀取信息時要使用,不要遺漏,要按照卡上的說明填涂完整。
全部填涂完畢后,仔細核對鋼筆寫的代碼與鉛筆涂的方格代碼是否一致,然后簽署家長與本人的姓名進行最終確認。
另外,要注意每年計劃上的有關院校與專業代碼會有所不同,歷年都有個別考生誤用上一年度的計劃手冊填報院校或專業,盡管是同一代碼,但在不同年度代表了不同的院校或專業,誤用的嚴重后果就是被錄取到了張冠李戴的院校。還要注意不要誤用不同種類的志愿卡,如很多家長與考生會將提前批志愿卡與藝術類志愿卡(某些藝術類專業也是提前錄取)混為一談,要向發卡老師詢問清楚。
怎樣做好網絡填報
部分地區(如廣東省)的志愿填報已開始采用快捷的互聯網填報方式,在這種填報方式下考生要注意網絡安全,一要保管好自己的網上密碼,二要在安全的計算機環境下上網填報(建議不要在網吧、學校公用機房、帶有病毒的計算機網絡等場所填報),并按規定的時間段上網填報,通過計算機填完后要逐條核對計算機上的信息,在網上完成最終志愿確認后,應打印出志愿表后再核實,以防止鍵盤擊打、鼠標點選等錯誤操作造成的志愿院校或專業出錯,最后對“網報”后考試管理部門下發的正式志愿確認表進行核實簽名。
怎樣做好志愿補報
當自己所填的某批次志愿均未被錄取,而考生寧可“院校范圍再廣一些”或“專業圈子再大一點”以確保被錄取到該批次時(如第一批重點高校),考生就要注意不要錯失機會,尤其是不要放棄志愿補報。
志愿補報是指某批次錄取中部分院校尚未完成招生計劃,根據相應的招生政策,可進行相應批次志愿補報(在規定分數線上);個別偶然情況下,還會有根據教育主管部門批準由個別院校新增的招生計劃加入到補報計劃中;這些志愿補報對考生來說是踏入該批次院校錄取的最后機會,之后就是下一批次(分數線低一檔)院校的錄取了。
志愿補報與最初的志愿填報一樣要非常仔細與慎重,不要錯填自己最后不想去的院校或專業,用表卡方式填報或是網絡方式填報,都要仔細核對諸如“學校服從”、“專業服從”、“走讀服從”等這樣的細節。
關于志愿補報方法,各地區有方便考生的不同做法。例如浙江省允許考生在非報名地的戶口所在地補報志愿,即異地補報。異地補報的考生可持本人證件在戶口所在地辦理補報手續。這樣可以減少考生來回奔波的麻煩。考生可多留意本地區補報的細則。
多數人先選學校再選專業
南開大學曾經在該校的招生網上做過這樣的調查:“在學校和專業發生矛盾時,您對專業和學校的看法是什么?”此次調查共有1039人參加了投票,其中選擇“先選學校后選專業”的人數為721人,占69.39%,選擇“先選專業后選學校”的人數為246人,占23.68%,選擇“無所謂”的人數為72人,占6.93%。由此可以看出,多數人在專業和學校發生矛盾時,都傾向于先選學校后選專業。
其實,學科的發展一般都不是獨立的,相關學科的相互支持是一門學科發展的重要保證。相應地,一所學習環境、師資力量和學習氛圍都非常好的大學,可以從各方面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條件,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為了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很多高校都實行轉系、轉專業以及主輔修和攻讀雙學士學位制度。這樣一來,學生入學后仍然存在第二次選擇專業或增加另一個專業學習的機會。
此外,從就業的角度來看,除一些特殊行業外,多數企事業單位招聘人員也是按照先選學校再選專業的原則進行招聘的。
選擇時可參考自己的學習成績,其實,先選學校還是先選專業,有關專家本著知己知彼、分流報考的原則,給出了如下的具體建議:
如果是學習成績優秀、在省級重點中學年級排名前列的考生,應首選以理科、文科為主的名牌綜合大學。在此前提下,選擇自己相對喜歡的專業,這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如果是學習成績中等的考生,也應是首選學校、兼顧專業,特別是可以選擇一些地理位置相對“不好”的名牌學校。這樣可選擇的余地會變得寬廣些,競爭也會小些,也同時有益于學生今后的發展。
如果是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考生,選學校更為重要。特別是那些考試成績在一般本科或專科錄取批次控制線上下晃蕩的考生,可適當考慮選擇一所地理位置“不好”、所設專業又不“熱”的學校,就很有可能被錄取,甚至還能提高一個錄取批次。
根據具體情況選專業
選擇大學,應該將學校與專業結合起來考慮。在填報志愿時,一所大學能填若干專業。但事實上,大部分大學的各專業之間都設有專業級差,對錄取來說,第三個專業之后的專業意義不大。所以,考生應該尤其注重前三個專業的選擇。若同等檔次的兩個學校,如果甲學校僅有一個專業機會,而乙學校有兩個以上的專業機會可選,這時候應該選擇乙學校。考生成績光上錄取線不行,畢竟專業線和錄取線還存在差距。如果一所大學有很多可供選擇的專業,那么就應盡可能選擇該學校。
冷門專業和熱門專業的選擇
在究竟選擇重點大學里的冷門專業還是普通大學里的熱門專業的問題上,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意見。對于高考成績優異的學生而言,一定要選擇重點大學。重點大學的辦學思路、學科建設、教師的科研情況都是一流的,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其實,就算在重點大學學了冷門專業,也還會有轉專業或者是雙修和輔修第二專業的機會。而如果是考入二本以下的專業性較強的大學,可以注重專業的選擇。例如在我們看來比較簡單的計算機專業,在本科院校,就只有一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而在專科學校,它可以分化成許多專業,如計算機與信息管理,計算機與財務等,這些學校更注重學生的專業性培養。所以當孩子上不了重點大學時,就可以選擇其它學校的優勢專業。因此,考生在報考志愿之前還應該了解大學的重點、優勢專業。
弄清幾個與專業相關的問題
選擇合適的專業歷來都是填報高考志愿的難點。作為考生而言,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專業。實際上,專業是由一系列的課程和教學方法所構成的。
其次,應該弄清專業與就業的關系。將專業與自己希望就業的地點結合起來。例如,機械制造類的專業適合在南方就業,而物流方面的專業最好能去位于交通樞紐的大型綜合性城市。
第三,弄清專業與職業的關系。某些專業如臨床醫學等,專業性較強,要求畢業生將來從事與專業相符的行業。有些專業與職業的關系則是模糊對應的關系,如計算機專業,有些畢業生可能會從事IT行業的工作,而有些畢業生則可能會從事網絡維護工作。而有些專業,如哲學和數學專業,與之對應的具體工作較少,可能會從事相關工作,如數學專業畢業的學生可能會成為經濟學家。
第四,弄清專業與將來出路的關系。如果高考失敗,但確定自己將來要考研究生的話,就要選擇自己喜歡研究的方向。而如果考生將來想出國的話,則應首先弄清楚哪些專業出國比較容易。
第五,專業應與興趣有關。考生報考的專業如果與興趣不匹配,學了不適合自己或者不喜歡的專業,將來學習就會對專業鉆研不進去,會導致畢業后競爭力不強,最后敗下陣來。而一旦想回歸自己喜歡的專業,卻沒有專業知識,盡管手里握有大學畢業證,但在喜歡的行業里,卻只能重新起步,這樣一來,反而浪費了四年的寶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