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新一批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
教育部日前在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公布了一批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包括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智能機器人組裝與調試等914門課。
教育部公布新一批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
12月24日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近日公布了新一批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名單,914門課程經過遴選脫穎而出,其中超過60%與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養老托育等民生緊缺領域相關。
據介紹,本次課程遴選充分考慮職業教育改革的新形勢、新要求、新目標,與以往相比,課程內容內涵更豐富、特色更鮮明。適用性進一步提升,“焊接機器人操作基礎”“面包生產技術”等一批服務國家戰略、實體經濟發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優質課程入選;緊密對接生產實際,部分入選課程由學校和行業龍頭企業合作開發,融入新技術新方法,并納入最新研究成果;傳承技能文明,“陶瓷文物修復與保護”等課程注重發揮育人功能,培育學生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此外,推動“職教出海”也是本次課程遴選的關鍵詞,入選課程中已有60余門在國(境)外應用,為2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養技能人才,服務多個大中型國際產能合作項目。
本次入選的914門課程,每學期有近600萬人次選課上課。為進一步推動優質課程資源開放共享,惠及更多學生,教育部要求入選課程接入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并向社會免費提供不少于5年的教學服務。下一步,平臺將通過課程AI伴學、技能圖譜、多樣化AI教學工具等,為學生提供定制化學習路徑,優化學習體驗。
什么是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旨在讓受教育者掌握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它涵蓋了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職業學校教育包括職業技術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等,它們提供初、中、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具有學歷性質。職業培訓則側重于非學歷教育,包括就業前培訓和再就業培訓等多種形式。
職業教育的目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專業技能和社會責任感的社會主義勞動者。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更注重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它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選擇,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易于掌握知識。
職業教育的分類有哪些?
職業教育是指為了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教育。職業教育可以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劃分,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職業教育分類方式:
1. 根據教育層次:
中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學校,簡稱中職):主要面向初中畢業生,提供三年制教育,培養初、中級技術技能人才。
高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學校,簡稱高職):主要面向高中畢業生和“三校生”(職業高中、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提供三年制或五年制教育,培養高級技術技能人才。
本科職業教育:在高等職業教育的基礎上,部分學校開設了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專業,培養應用型、技術型本科人才。
2. 根據專業領域:
工業職業教育:涉及制造業、機械、電子、化工等行業。
農業職業教育:涉及農業、林業、漁業等領域。
服務業職業教育:涉及旅游、餐飲、金融、物流等服務行業。
信息技術職業教育:涉及計算機、網絡、軟件開發等信息技術領域。
健康護理職業教育:涉及醫療、護理、衛生保健等行業。
3. 根據培訓形式:
學校職業教育:在正規的教育機構中進行,遵循相應的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
企業職業教育:在企業內部進行,針對企業員工的需求進行技能培訓和職業發展。
社會職業教育:在社區、成人教育機構等社會環境中進行,針對社會成員的職業技能提升。
4. 根據教育目標:
就業導向職業教育:側重于培養學生具備就業所需的技能和知識。
生涯發展職業教育:不僅關注學生的就業,還關注學生的職業晉升和終身學習。
5. 根據管理體制:
公立職業教育:由政府投資和管理的教育機構提供的職業教育。
私立職業教育:由私人投資和管理的教育機構提供的職業教育。
混合所有制職業教育:公立和私立資本共同投資興辦的教育機構。
職業教育的分類多樣,不同類型的職業教育旨在滿足不同人群和行業的培訓需求,以促進個人職業技能的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