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如何利用寒假提高成績
制定寒假學習計劃,是提高成績的第一步。先進行自我評估,了解優勢與不足,確定重點攻克的知識難點,再合理分配時間到各科復習、題型訓練和知識梳理等環節。
高三學生如何利用寒假提高成績
高三的寒假是鞏固知識、夯實基礎的關鍵時期。同學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檢查知識體系
利用假期整理學過的知識,查看知識體系的完備性、條理性和系統性。語文一輪復習基本上是全方位備考,老師帶領大家已經復習了所有的知識點。那么寒假期間,有必要先用兩天的時間回顧、消化一輪復習涉及到的知識。
可以按照復習順序參照筆記回顧知識,也可以按照高考試題考查的順序查找問題,看看是否存在知識盲點,哪些是已經熟練掌握的,哪些是模棱兩可的。對于數學的復習,考生要做到圍繞核心內容,洞悉其數學本質。認真地梳理和整合高中不同模塊的教學內容,從整體上把握高中數學的主線,加強知識間的縱橫聯系。
2.補齊知識短板
針對鏈條式和塔基式知識的特點,及時補齊缺漏,確保知識扎實牢靠。有些知識是鏈條式的,如果缺少一環,相對容易補齊;而有些知識則是塔基式的,如果缺少一部分,整個知識體系就會出現問題。因此,要及時夯實自己掌握的知識,確保扎實牢靠。
對于基礎不太好的同學來說,利用寒假對自己的弱勢科目和沒有掌握的重點、難點進行查漏補缺尤為重要。因為高考考查的內容絕大部分是基礎的東西,多花一點時間去認真讀懂、讀透課本的內容,理清各個知識點的聯系,很多疑惑就能迎刃而解。
基礎相對較好的同學如果基本知道一個學科有哪些章節,有哪些板塊。可以試著在筆記本上開始寫每個章節有哪些重要考點,公式定理,重要結論。同時努力問自己“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陷阱在哪兒”這四個問題,盡量都能回答出來。
高三考生寒假復習計劃
早上6點-8點:一日之計在于晨,對一般人來說,疲勞已 消除,頭腦最清醒,體力亦充沛,是學習的黃金時段。可安排對功課的全面復習。
早上8點-9點:據試驗結果顯示,此時人的耐力處于最佳 狀態,正是接受各種“考驗”的好時間。可安排難度大的攻堅內容。
上午9點-11點:試驗表明這段時間短期記憶效果很好。 對“搶記”和馬上要考核的東西進行“突擊”,可事半功倍。
正午13點-14點:飯后人易疲勞,夏季尤其如此。休息 調整一下,養精蓄銳,以利再戰。最好休息,也可聽輕音樂。但午休切莫過長。
下午15點-16點:調整后精神又振,試驗表明,此時長 期記憶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記憶”的東西。
傍晚17點-18點:試驗顯示這是完成復雜計算和比較消 耗腦力作業的好時間。這段時間適宜做復雜計算和費勁作業。
晚飯后:應根據各人情況妥善安排。可分兩三段來學習, 語、數、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難易交替安排。
以下是一位高考優秀考生的每日作息時間表,可供參考:
每天6:00起床, 6:30-7:30復習英語,7:40-9:40復習數學,9:50-11:50機動安排;
中午 午休;
下午2:00-4:00復習化學,4: 10 -6:10復習物理;
晚上2個小時復習語文;其余時間機動。
在每一門課的復習中,不同階段以不同內容為主,多看課本或多做習題,要掌握好。
高三寒假復習能力培養
在高三寒假復習過程中,培養綜合能力是不容忽視的一環。高考考查的不單單是對知識點的記憶,更重要的是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做數學應用題時,需要我們把實際場景轉化為數學模型,運用所學的函數、數列等知識去求解,這就是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體現;對于語文來說,寫作能力至關重要,通過不斷練習不同主題、不同體裁的作文,鍛煉自己立意、構思以及語言組織表達的能力,才能在高考作文中脫穎而出。
還有像運算能力,無論是數學學科里復雜的代數運算,還是物理學科中涉及到的公式計算,都要求我們又快又準地得出結果,這就需要大量練習來提高運算的熟練度和準確率。
實驗能力對于理綜學科中的物理、化學、生物也不可或缺,復習時要回顧課本上的經典實驗,理解實驗原理、步驟以及背后的邏輯,并且通過做一些拓展性的實驗題,進一步強化實驗思維和實際操作能力(雖然實際操作在高考中無法呈現,但思維的鍛煉會幫助我們更好地解題)。
要利用寒假這段時間,通過大量有針對性的練習和實踐,發現自己能力方面的不足之處,及時彌補,進而提升應對高考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