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志愿填報的基本操作方法
2022高考志愿填報的基本操作方法最新
當考生知道自己高考成績后便開始準備高考志愿填報,大家最好了解一下高考志愿填報方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2高考志愿填報的基本操作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考志愿填報的基本操作方法
1.確定志愿填報信息查詢渠道
學生們會領取到招生計劃專刊、錄取資料匯編、招生百問等紙質材料;網絡時代,如果習慣于網絡查詢,各省教育考試院官網、_網、各高校的官網是可靠的信息來源。江蘇省考生利用“_網”查詢信息也比較方便,其中首頁有一項“大數據中心”,點開后會有專業大數據、高校大數據等信息,十分豐富且有用。各類官網上都可能看到高校招生簡章、專業和院校介紹、招生計劃等重要的信息。這樣的渠道,官方、權威、可信。一定不要被傳言、小道消息誤導!
2.初選志愿形成細目表
初選志愿,要制作一份細目表。大致操作是這樣的:①依據分數排名,圈定可以報考院校名單。一定要依據排名!分數相對值的參考意義更大,絕對分數每年都是在變化的。②在圈定的高校名單里,分地區(根據距離遠近、經濟發展水平、心理認可度等進行分類)確定初選地區。③初定院校和專業,至少分三類:沖(根據最近三年招生情況,覺得被錄取有希望但希望較小)、穩(根據最近三年招生情況,覺得被錄取希望很大)、保(根據最近三年招生情況,基本確保會被錄取),對于以上三種情況,各選取3—5所高校備選。在細目表中,按照地區、院校、專業分列記錄,排列初選的沖、穩、保三種類型的高校和專業。
3.再選確定擬報院校和專業
針對形成的初選細目表,分類、逐個查詢擬報院校和專業,查詢院校的招生簡章、在本省的招生計劃、近三年在本省招生的投檔線和分數段、招收專業在本省錄取分數的排名,明確院校和專業的招生要求、招生人數,結合自己的體檢報告、英語口語等級等,不要誤選,造成志愿無效。
4.終選形成志愿填報
在綜合分析院校和專業的基礎上,進行志愿終選。綜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家庭經濟、地區、院校、專業等,比對自己分數的排名和往年錄取分數排名情況,進行志愿排序。一般而言,第一志愿要沖,之后的2—3個志愿要穩,第四或第五個志愿要適當降檔,要比較有把握被錄取,也就是要保。
高考志愿填報注意事項
1、聯系方式要寫清
補填志愿、調劑錄取時,由于他填寫的聯系電話號碼少了一位數,根本聯系不上他本人,通知其所在學校,也因其外出旅游尋覓無果,錯失了補填志愿、調劑錄取的良機。所以,填報表的一些細節不可忽視,一個小小的電話號碼也可在關鍵時候引發不可想象的后果。
2、受限專業記分明
在錄取場上,考生因身體受限而被院校退檔的事例每年都有發生。填報志愿時一定要看清該專業是否與自身身體狀況相符。
3、體檢結論看仔細
考生在體檢后,一定要仔細核對一下各個數據,對有異常的數據要仔細核查,切不可大意。
4、“熟人”謊言切莫信
每年高考錄取期間一些不法“招生串串”,總是挖空心思,使出各種伎倆,詐騙考生及家長的錢財。家長一定不要輕信“招生串串”。
5、慎重對待定向生
按照相關規定,定向就業招生應該和非定向招生同時進行投檔錄取。高等學校定向就業招生計劃在該校招生調檔分數線以上不能完成的,可以視情況在調檔線以下20分以內、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上,由省級招辦補充投檔并由學校按照分數高低擇優錄取。近幾年來,執行定向招生計劃的常是一些重點大學、名牌大學,對有著“名校情結”和一心要上重點大學的考生而言,選擇定向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省招辦有關人士提醒考生,一定要慎重考慮“就業的限制”。
6、收費標準要知曉
考生不能光圖填寫院校和專業名稱就簡單了事,事先一定要了解清楚學校的收費情況,再根據自身家庭的經濟條件填報志愿。
7、信息代碼切忌錯
信息代碼至關重要,各個批次的志愿要準確填寫,學校代碼和專業代碼的填寫均要準確而規范,填寫后同學之間最好相互檢查,或請家長檢查。
志愿填報方法
五看三考慮
一看
看自己所在學校前幾屆畢業生被錄取情況
北京大學法學院孫老師認為,中學教育規律性很強,一所中學的教學水平和質量也是相對穩定的,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大的波動。所以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應充分了解自己所在學校前幾屆各分數段畢業生被錄取的情況,找到自己相對應的位置,選擇相關的學校和專業。
二看
看學習水平、身體條件和家庭經濟狀況
考生本人的自身條件主要是指考生的學習水平、身體條件、家庭經濟狀況等。錄取的結果如何主要取決于考生的學習水平。因此考生在對自己的水平有了正確的估計后,要重點研究與自己水平相應的那一層次的院校志愿及專業志愿。此外,自己的身體條件也要考慮到填報志愿中,如果身體某一部分報考受限,所選志愿一定要與其避開。再者,考生家庭經濟狀況也要在填報志愿時予以考慮,家庭經濟狀況差的,應優先選報不收費或少收費的學校及專業,例如:民族、體育、師范、航海、軍事等院校或專業,以減輕求學的經濟負擔。
三看
看目標高校近幾年的錄取信息
據北師大招辦老師介紹:
第一,要確定范圍。全國有1000多所高校,即使是“211工程”院校也有近百所,考生們應把范圍由大到小,由面到點進行圈定。
第二,要把圈定的學校分出批次。如第一批是哪幾所,第二批是哪幾所。
第三,要深入了解這幾所學校的辦學實力、特色,國內國際影響、招生章程等。包括學校的師資力量、科研水平、學科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收費情況,碩士點、博士點的多少,師生比例、考研比例、就業情況、就學環境、錄取政策、招不招非第一志愿考生、招收計劃數、分數級差是多少等。有些可以通過網上或電話進一步咨詢。
第四,要重點分析高校近幾年的錄取信息,形成志愿梯度。所謂志愿梯度,是指錄取分數不同的院校或同一所大學不同專業之間的差異程度,這是在多年辦學過程中自然形成的。當然,隨著投入的不同,院校的發展有所變化,同時,隨著就業市場的變化,同一專業在不同時期也有冷熱之差異。在填報志愿時,一定要把最為心儀、有把握的高校放在第一志愿,之后的志愿排序應是依次降低的,而不是并列關系,形成志愿梯度這一點非常重要。
四看
院校性質,是否為211、985院校。很多企業招聘時都會優先考慮211、985院校的學生
五看
院校歷史,歷史反映了一個院校的成立與發展,尤其是重點院校,其成立與發展都是有一定歷史緣由的。比如北京大學就是由京師大學堂發展來的。同時一個院校的前身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渤海大學,我們乍一看,看不出他的性質,如果我們知道其前身為錦州師范學院,會變得很明朗
一考慮
要考慮自己的志趣、特長和國家的需要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無疑可以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選擇國家建設急需的專業,能使青年人將來較可能做出重大貢獻。志趣和需要是相輔相成的,把志趣和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個人的價值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二考慮
考慮所填志愿實現的可能性
以招生院校在當地近三年的錄取分數統計為參考,分析各專業的檔次和“冷”與“熱”情況,結合自己的實力,正確填報專業志愿。不能單純看其絕對分,要更多地看其相對位置及其變化。
原則上第一專業的選擇應該是有希望錄取的理想專業;第二專業的選擇一定要穩妥,應該是能被錄取的專業?第三專業應該選擇可以“兜底”的專業。
三考慮
考慮“服從專業調劑”
當考生檔案調入學校后,由于名額所限未被所報專業錄取時,若考生“服從專業調劑”,自然擴大了本人被錄取的機會。因此,每個考生都應慎重對待。是否“服從專業調劑”必須明確表態,不可含糊不清,也不可空著此欄不填。凡“空白”者,均作為“不服從專業調劑”對待。若“服從專業調劑”,希望考生具體寫明服從哪些專業或哪類專業,或除哪些專業以外其他任何專業的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