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2024年高考最低錄取分數線
貴州2024年高考最低錄取分數線已經公布了,既然這樣,那么你知道個類目批次的分數線分別是多少嗎?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貴州2024年高考最低錄取分數線,供大家參考!
貴州2024年高考最低錄取分數線
一、普通類
(一)物理組合
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380分;
特殊類型錄取資格線:482分;
高職(???錄取控制分數線:180分;
(二)歷史組合
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442分;
特殊類型錄取資格線:505分;
高職(???錄取控制分數線:180分;
二、藝術類
(一)物理組合
播音與主持類、表(導)演類(戲劇影視導演)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323分;
美術與設計類、書法類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304分;
音樂類、表(導)演類(戲劇影視表演)、表(導)演類(服裝表演)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285分;
舞蹈類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266分;
高職(專科)錄取控制分數線:160分。
(二)歷史組合
播音與主持類、表(導)演類(戲劇影視導演)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375分;
美術與設計類、書法類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353分;
音樂類、表(導)演類(戲劇影視表演)、表(導)演類(服裝表演)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331分;
舞蹈類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309分;
高職(???錄取控制分數線:160分。
(三)按照教育部規定,組織??嫉母咝K囆g類專業,考生高考總成績不低于普通類專業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相關具體要求,按高校規定執行。
三、體育類
(一)物理組合
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308分;
高職(???錄取控制分數線:160 分;
(二)歷史組合
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358分;
高職(???錄取控制分數線:160分。
高考志愿填報技巧
1、熟悉2024年政策
考生家長對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重要政策當年是否有變化,才能更好的報高考志愿
2、收集_高考信息
一般來說,考生家長可以選擇的權威渠道大致這么幾條:當地考試院及高校官網、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高考高招類報紙、一些與高考相關的博客、論壇、家長圈,相互交流獲得專業知識。
3、準確定位
高考錄取時是將一定范圍的學生,按其填報的志愿和高考成績進行排位,從高到低,位次越高,被錄取的機會就越大。填報高考志愿前考生可以根據平時成績或模擬成績來定位。
4、知己知彼
填報志愿除了政策法規之外,還有弄清各個招生院校的基本情況。如學校當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計劃、往年在本省的提檔線、專業線、師資力量、專業設置、學科特長、就業及深造情況等等。
5、初選志愿
“初選高考志愿”是結合自己的成績定位,確定目標院校。完成第三、四兩步考生和家長對高考志愿應該已有方向了。
6、模擬填報
“模擬填報高考志愿”就是根據本省、市的志愿設置情況,將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的呈現出來,做一遍真實的模擬。每年在志愿填報中出現的操作失誤、丟失密碼等問題比比皆是,再加上網絡系統繁忙難免手忙腳亂,所以提前模擬有備無患。
如何減少志愿填報“撞車”
1、考生應量體裁衣,根據自己高考成績(或平時成績、模擬成績)的位次,對照往年各學校專業錄取分數情況、位次情況;
2、注意填報時留有余地;注意體檢結果,避開限報專業;
3、特別注意有的學校招生“大小年”現象,詳細分析近年錄取資料;
4、注意預報志愿后,考區、中學反饋的信息,如果出現扎堆現象,需要調整所報志愿。
志愿填報誤常見的誤區盤點
通過大學校名,去判斷學校水平
很多考生和家長喜歡根據校名判斷一個學校的好壞,比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很多考生和家長光聽名字可能不會將其與名校聯系在一起,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卻是如假包換的985院校。如果僅僅因為名字而錯過這一名校,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因為校名而被誤解的大學并不在少數,比如這四所大學:長安大學、東華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在很多地方被誤認為是二本或是民辦院校,這四所學校是實實在在的211院校。
這就需要考生和家長認真仔細的查閱所報考院校的辦學歷史、院校層次和招生章程,查閱這所學校過去三年的錄取成績,弄清楚這所學校所在的城市,了解專業錄取分數線。填報志愿前弄明白大學時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對于打算報考的院校。
一門心思報名校
有的考生父母認為志愿填報就是填報院校,一份名牌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才能代表成功。不可否認,“211”、“985”、“雙一流”高校在硬件、軟件上都相對較優越,能考上名牌大學固然是好事,但完全從“名牌”出發選擇高校,不考慮其他因素是不明智的。
因為“名牌”大學并非所有專業都是優勢專業,而普通高校也不乏一些有特色、實力強的專業。尤其是很多“雙一流”高校,雖然不是985和211.但依舊實力強勁。
因此,在填報志愿時,考生及父母不要只考慮“名?!保叱龇恰懊!辈粓蟮恼`區。
大學比專業重要
這個話題家長、考生經常在討論,到底是大學重要,還是專業重要?當然,這兩個都很重要。目前大部分業內人士的觀點是:專業比大學更重要。在填報志愿的時候,首先要明確或基本明確自己的專業范圍,然后再根據分數來選擇專業和大學。
當然,我們也可以進一步細分,對于大部分文科生來說,大學會更加重要一些,尤其是綜合類大學,學校的人文環境對文科生的熏陶很重要。對于理科生來說,專業就顯得特別重要,尤其是那些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比如醫學類的、計算機類的、自動化類的,專業對未來的就業和考研都有很大影響。
正確的策略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專業清晰的考生,優選專業;專業不清晰的考生,優選大學。本科畢業準備就業的考生,要選擇市場需求量大的好就業的專業;對于準備考研的理科考生來說,可以選擇通用的基礎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等,考研選擇的面會更寬。
忽視查看招生簡章
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規定:“招生章程主要內容包括:高校全稱、校址(分校、校區等須注明),層次(本科、高職或專科),辦學類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辦或民辦高?;颡毩W院、高等專科學?;蚋叩嚷殬I技術學校等),在有關省(區、市)分專業招生人數及有關說明,專業培養對外語的要求,經批準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體健康狀況要求,錄取規則(如有無相關科目成績或加試要求、對加分或降低分數要求投檔及投檔成績相同考生的處理、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辦法等),學費標準,頒發學歷證書的學校名稱及證書種類,聯系電話、網址,以及其他須知等?!?/p>
招生章程是考生了解各高校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徑,也是高招中最權威的依據和說明。無論是備考還是準備志愿填報,招生章程考生和家長來所都很重要。
填報志愿一定要查看《高校招生章程》,并仔細核對自身條件是否符合該高校及專業的相關要求。
志愿之間沒有拉開梯度
很多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僅僅想著報考自己喜歡的,或者理想的院校,導致志愿之間沒有拉開梯度。但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間拉開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平行志愿的實行雖然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風險,同時更突出了高考分數的作用。
以普通本科批次的填報志愿為例,志愿填報原則應符合沖、穩、保,就是要求考生合理設置不同層次的志愿,以提高每個志愿的有效性。
一味填報熱門專業
考生在選擇專業時,經常會存在一個誤區:盲目擁擠熱門專業。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考生和家長為了以后就業考慮,另一方面很多考生和家長對專業沒有深入的了解,因此選擇了從眾。
但所謂的熱門專業是根據每年報考的人數來的,或者是近幾年就業較好的專業。要知道,熱門專業通常招分也是最高的,在報考前有沒有想過熱門專業不一定是你所適合的專業?當下的熱門專業等你畢業的時候還可能是熱門的嗎?如果你填報了熱門專業就要考慮可能被調劑甚至被退檔的可能。學校的優勢專業不一定是分數最高的專業,但通常是學校的品牌專業,師資有保障,教學體系相對完善,考研考博的上升路徑較清晰,就業通常也會不錯。選擇一個學校的優勢專業是明智之舉。
盲目報考熱門專業,對考生長遠發展非常不利。第一,熱門專業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成績不太突出,競爭實力并非很強的學生在擠熱門專業時,容易落榜;第二,即使僥幸被院校錄取,由于熱門專業里人才濟濟,自身實力不是很強的話,在就業選擇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難占得優勢和先機。
正確的填報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而又不忽視“冷門專業”,“冷熱”結合的填報方式,選擇專業前先分析個人的興趣、性格特點、未來職業發展等關鍵點,要對我國大學專業的分類有較深入的了解,然后分析這些專業是不是學校的優勢專業,而不要盲目跟風去填報那些所謂的當下熱門專業。
不服從專業調劑
當考生在報考某院校時分數不占優勢(達到院校提檔線,但不夠所報專業的專業錄取線),填寫“不服從專業調劑”就意味著學校將會作退檔處理。
每年高招錄取過程中,都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專業志愿沒有拉開梯度,或全部填報熱門、緊俏專業,且不服從專業調劑而落榜。
服從調劑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歡專業錄取的準備,甚至有可能與報考初衷相差甚遠。但若不服從專業調劑,則有可能失去了進入這個學校的機會。
對待是否服從所報院校的專業調劑,考生要統籌考慮。
平行志愿沒有風險
平行志愿的風險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一樣有被退檔的風險。被退檔的原因是:目標院校投檔,但是不服從調劑;考生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填報的專業要求;單科成績過低,不滿足專業對部分單科的要求。
(2)定位過高而產生的風險。院校定位太高,院校志愿投檔分均高于自己的高考分,導致無法被投檔。
(3)定位過低而產生的風險。院校定位過低,失去了沖擊更好院校的機會。
按照往年錄取分數線填報
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報期間,分數是考生和家長們咨詢我們最多的題目。家長會把分數誤當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數“對號進座”。
實際上,高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是自然形成的,錄取結束前誰都無法準確知道。另外,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有的還有“大小年”現象,即一年高、一年低。
高校錄取分數線每年都存在波動的。科學填報志愿,要結合多個數據(往年錄取分數、往年招生計劃、當年分數、當年招生計劃等等),需要綜合考慮才行。
按名稱選擇專業
考生在選擇專業時的另外一個誤區是,喜歡憑著專業名稱來選擇專業,而對專業內容一概不知。實際上,不同專業之間所學的課程、發展方向的差異是非常大的。比如“信息與計算科學”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兩個專業,聽起來很像,但是前者偏向于數學,后者才是偏向計算機。
這些專業雖然名稱相似,但實則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對于填報的每個專業,學生及家長一定要仔細看專業介紹和學校特色,了解該專業的學習課程和發展方向。
只考慮省內大學,不愿意跨省
很多家長和考生填志愿的時候,想要離家近一些,所以只考慮本省院校。這樣會導致省內報考學生多了,拉高了錄取分數線,外省報考的學生少,反而分數線相對低了。
特別是省內熱門的學校和專業,如果分數不能萬無一失的確保,請不要孤注一擲的只考省內。有些好的大學在省內的錄取分數線過一本線,但是省外錄取線二本分就可以上。
而且大學本就是考生走出去拓展視野的機會,如果能出省上大學,認識更多不同地區的朋友,對考生自己也有好處。
過分依賴調劑
很多考生為了考上自己心儀的專業,擔心調劑會讓自己調劑到其他專業,所以選擇不接受調劑,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即便調劑去了其他專業,上大學后也可以轉專業去自己理想的專業。這幾年的教育改革過程中,為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傳統模式,部分高校大幅增加了校內二次轉專業的機會,以抵消考生在填報志愿時的盲目性。但事實上,絕大部分高校轉專業并非易事。
不少高校明文規定:允許在大學一年級學生中5%的優秀學生,根據學業成績重新選擇自己想讀的專業。實際上,真正能夠利用這類政策成功轉專業的學生并不多,各高校轉、換專業管理辦法都有條條框框加以限定。
對此,首先,家長和考生們一定要科學選擇自己的理想專業,盡量讓孩子在1~6個自己想去的專業中被錄取,不要將希望寄托在“服從專業調劑”上。
其次,如果確定所讀的專業不適合自己,在無法轉專業的情況下,考慮通過選擇輔修第二學位的方法來彌補;最后,可以考慮在讀研究生時報考自己較明確的專業方向。
高考志愿填報口訣
院校錄取希望大,試題難易有變化,分數對比誤差大,考生稠密省線動,分差對比需校正。
低分院校走分差,中間部分兩結合,分差兼看上下差,部分院校大小年,分數走向想周全。
一個可能錄取的,兩個能夠錄取的,兩個確保錄取的,五平行院校志愿,A志愿是很關鍵。
平行志愿有風險,沖的學校慎重選,保底學校要保險,高報落榜是悲劇,低報虧分最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