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夢征文:夢的建筑師
時間:
樊笑雨1由 分享
現實和夢想未必對立。
或許是我們習慣于將黑暗的,不美好的東西歸于現實,將看起來不能實現的,使人幸福的歸于夢想,所以這兩個詞匯被人為的賦予了引申義。
但認為現實永遠是黑暗,夢想永遠難以實現的人,我以為他們是懦夫。
誠然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并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無論他們的夢想是什么,但為什么不使自己成為少數人呢?如果只有少數人能夠幸福,為什么不能是我呢?
我們這個社會并不是大同社會,或者說烏托邦,世界充滿了種種不公平,社會之下的社會或許遠遠超過我們的承受能力,但畢竟有人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對規則和世俗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愿做這樣的人。為此可以付出任何代價。
因為我相信這世界上沒有不可能做到的事,只看一個人是否肯付出足夠慘烈的代價。我們為什么不能有些瘋狂的夢想呢?比如當聯合國秘書長?比如不帶一分錢環游世界?比如獲得諾貝爾獎?
我不能忍受自己死時還是一個普通人,不能忍受成為砂礫一樣的存在,我可以活的不如別人長壽,但不能活的單薄。
如果生命是一本書,我希望我這本書有讓人讀不完的頁數。
我有過很多個夢想,我想過做一個法醫,為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獻出一生,也想過當一個政治家,為少年時的政治理想奮斗終身,我甚至想過當一個園丁,培養出這世界上最優雅美麗的花朵。
但我現在的夢想與以前都不同,我想成為一個建筑師,因為我認為自己可以擁有一切建筑師需要有的素質,廣博的知識,嚴謹的思維和奇妙的靈感,我認為作為一個建筑師,知識和能力尚在其次,靈感才是決定天才和庸人的標準,我相信我永遠不會缺乏靈感,因為我永遠樂于嘗試和接受新的思維和事物。
是的,一個閉門造車的人是不可能建造出真正有靈魂的建筑的,而這種天賦的能力,并不能依靠教育,它需要建筑師將知識內化于自己的靈魂,然后才能驚艷于世界。
試看那些流傳于世的經典,從科隆大教堂到巴黎圣母院,從紫禁城到避暑山莊,從海晏堂到竹外一枝軒,從泰姬陵到太陽神殿,無論建筑背后代表了怎么樣的文化,他們的設計者無一不是時代頂尖的學者,一個頂級的建筑師,不僅精通于數學,物理學和生理學,更要擁有深厚的藝術修養,懂得欣賞繪畫,雕塑和音樂,這從古羅馬建筑專著《建筑十書》中就有了闡述,而終有一日,我會將它發揚光大。
也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會對建筑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會追求不同于建筑的其他,也許有一日我的夢想變成了當一個作家,但無論我的夢想是什么,我都會堅定追隨它,就算是死亡,也要死在追逐夢想的路上。
夢的建筑師,我終有一日,會在那塊奠基石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請全世界,為我注目。
我的中國夢征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