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漲時代必修課之“理財”
投資理財是指投資者通過合理安排資金,運用諸如儲蓄、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基金、股票、期貨、商品現貨、外匯、房地產、保險以及黃金等投資理財工具對個人、家庭和企事業單位資產進行管理和分配,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從而加速資產的增長。投資理財一詞,最早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報端。隨著我國股票債券市場的擴容,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日趨豐富和市民總體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財”概念逐漸走俏。
4月7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米期貨價格達到創紀錄的20.985美元/100磅(約合0.463美元/公斤),這一價格已經是一年前的2倍,米價的大幅上漲對于高啟的物價無疑是火上澆油。
著名經濟學家曹遠征日前表示,“對于從緊的貨幣政策來說,如果CPI指數能控制到4.8%以內,就說明政策已經到位。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并不一定意味著物價會下降。這是一個相對長的過程,恐怕需要3到5年時間。”
據專家介紹,目前我國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為4.14%,低于目前的通貨膨脹率,這意味著放在銀行的資金注定要縮水。在高通漲的背景下,顯然只進行儲蓄投資是不夠的,要想對資產保值增值,就必須了解專業的理財規劃知識。
理財規劃包括現金規劃、家庭消費支出規劃、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子女教育規劃、投資規劃、稅收籌劃、退休規劃、財產分配與傳承規劃八個方面的內容。股民和基民在資本市場的投資只是理財規劃中的一小部分內容。
又據北京市理財規劃師協會張國棟主任介紹,理財規劃師國家職業資格是目前唯一經國家承認的理財類職業資格認證。其培訓及考核內容全部根據我國金融領域實際情況結合國際高端理財職業標準編寫。涵蓋了金融、保險、稅收、法律、投資、財務等多方面專業知識,因此,理財規劃師國家職業資格不僅適用于銀行、保險、證券、基金、投資咨詢公司等眾多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以及企業內部負責財務管理方面的人士,而且也適合一般投資者的日常投資理財需要。
高通漲時代必修課之“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