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囊腫是怎么形成的
卵巢巧克力囊腫,又稱卵巢內膜異位囊腫,是因子宮內膜“飄洋過海”,“移民”到卵巢內引發的一種疾病,它是子宮內膜異位癥中最常見的一類,與腫瘤性質的卵巢囊腫有本質的區別。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巧克力囊腫的相關法律知識。
巧克力囊腫是怎么形成的:
卵巢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癥中最常見的一類,卵巢巧克力囊腫隨著病程的延長,囊腫內積血的不斷增加,囊腫體積也隨之增大。當囊腔內積血過多、壓力過高時,可撐破囊壁薄弱部分,發生囊腫自發性破裂,囊內流出部分積血,壓力降低后,囊壁破口常可自行愈合。
若干時間后,囊內積血再次增多、壓力再次增大時,又可發生自發性破裂。囊腫破裂后流至盆腔內的積血,刺激腹膜,引起劇烈腹痛,并可造成盆腔器官的粘連。卵巢巧克力囊腫可以在沒有誘因情況下自發破裂,粗暴或劇烈的性生活,尤其是經前期性生活,常是常見的導致囊腫破裂的重要誘因。
較小的卵巢巧克力囊腫,通常不易發生破裂。卵巢巧克力囊腫的藥物治療效果差,難以消除巧克力囊腫,當囊腫增大到3厘米以上,自發破裂的風險開始出現,并逐漸增加,它長到一定大小,自發破裂常難以避免。因此,它的確是藏在盆腔內的“炸彈”,說不定何時會發生“爆炸”。
由于卵巢巧克力囊腫破裂流至盆腔內的是陳舊積血,并非大量新鮮出血,除腹痛外,通常不會影響生命體征,不會出現休克。有人認為,既然不會危及生命,能否采取不手術的保守治療,使患者免受手術之苦。其實不然,保守治療后,囊壁破口愈合了,癥狀消失了,但不久又有可能發生自發破裂。如此反復發作、受苦,且發作次數越多,引起的盆腔粘連越重,盆腔粘連引起的腹痛等癥狀,更會使她“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因此確診為卵巢巧克力囊腫,直徑達到或超過3厘米者,應及時采取治療,清除“炸彈”爆炸的危險。從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正常的卵巢組織,一旦囊腫過大,破裂之后必須采取手術切除囊腫。術后還需要服用藥物鞏固療效,這對防止卵巢巧克力囊腫的復發有著重要意義。
巧克力囊腫的誘因
巧克力囊腫是因為盆腔里有異位的子宮內膜生長,這種內膜每月也有一次月經樣出血,這些出血積聚在盆腔等處而成為囊腫。囊腫常是雙側性的,囊腫的內容物是月經血,其中水分被吸收、血液被濃縮成為深咖啡色、質地粘稠的糊,看上去很象巧克力所以叫“巧克力囊腫”。
巧克力囊腫主要發生在30-40歲之間的中青年婦女。主要是由于月經期子宮壁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因引流不暢,不能全部從陰道排出,有少量經輸卵管向盆腔倒流。卵巢巧克力囊腫的病因尚未清楚,環境因素、生活習慣、精神狀態等都可能與卵巢囊腫的發病有關系,但與已婚未婚沒有什么關系。所以,卵巢囊腫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一般高發于20-50歲女性,未婚女性患如發現有月經失調、經量減少甚至腹痛等癥狀時,應提高警惕,及時檢查,特別是身材偏胖的青少年女性更需注意。
(1)痛經:為巧克力囊腫的主要癥狀,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癥狀表現,為繼發性且逐年加重,但也有少數病人無明顯的痛經。
(2)月經不調:月經過多,月經血量多,也是巧克力囊腫臨床常見癥狀之一,一般月經周期規律表現為經血過多或帶經日久。
(3)性生活痛:這也是一個明顯的患病信號,患者還可能會出現滴狀的出血,而且常于月經前較為明顯。
(4)患不孕癥:巧克力囊腫會導致婦女不能懷孕,其不孕率達50%左右,在不孕癥女性中,巧克力囊腫所造成的不孕占有很高的比例。
臨床癥狀
(1)痛經為主要癥狀,為繼發性且逐年加重,但也有少數病人無明顯的痛經。異位的子宮內膜受卵巢激素的作用,與正常子宮內膜有同樣的周期性變化,月經后半期,異位的內膜高度增厚充血,子宮內膜異位瘤內壓力逐漸增加,行經時經血聚積囊內,使囊壁承受的壓力驟然增加而引起疼痛。因此,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的特點多從月經前甚至周期后半期開始,持續整個月經期至月經后數日消失。疼痛部位多在下腹正中,或偏于一側,病變浸及子宮直腸。月經過多,月經血量多,也是臨床常見癥狀之一,一般月經周期規律表現為經血過多或帶經日久。
(2)性交痛:子宮直腸窩陰道后穹隆,宮骶韌帶等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均可發生性交痛,而且常于月經前較為明顯。
(3)不孕:約30-70%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伴有不孕癥,在原因不明的不孕癥患者中約70-80%的患者伴有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常因盆腔器官粘連,使輸卵管蠕動受阻或輸卵管堵塞等機械因素導致不孕,亦可能為卵巢功能不全,自身免疫反映增強,前列腺素增加,泌乳素增高等因素有關。
(4)卵巢子宮內膜囊腫,囊壁較脆缺乏彈性,經血逐漸聚積,囊內壓力不斷增高,內容物可自囊壁的薄弱部位潰破,溢入腹腔刺激腹膜,引起腹膜炎,出現急腹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