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法律法規
人事單位的法律法規是企業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根本保證。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公共基礎知識法律法規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公共基礎知識法律法規
1、 社會精神財富的源泉是人民群眾的實踐
2、 衡量生產力水平的客觀尺度是勞動工具的狀況
3、 劃分階級的標準是經濟地位
4、 歷史人物分為杰出人物和反動人物,杰出人物是指對歷史發展起促進作用的偉大人物
5、 黨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6、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是指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所采取的具體形式
7、 市場機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的前提是完備、統一的市場體系
8、 中共十五大報告指出,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這是為了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增強國有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控制力和市場競爭力
9、 較為復雜的企業管理組織結構的主要特征是分權式
10、 1999 年9 月,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這次全會的主題是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問題
11、 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穩定
12、 精神文明要貫徹重在建設的方針方針
13、 下列職務中不屬于領導職務的有巡視員
14、 在我國,有 8 個非領導職務序列。
15、 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非領導職務最高不能超過所在部門的領導職務層次
16、 立法監督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
17、 行政監督機關是監察部和地方各級監察廳、局
18、 在領導體制上,行政監督機關和審計機關都實雙重領導制
19、 同一種社會關系應該同時由幾個不同的法律部門加以調整。
20、 貫徹“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在適用法律時,也應考慮形勢
21、 頒發營業執照屬于義務性行政處理決定。
22、 行政復議是特定行政的活動。
23、 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質本原問題的哲學派別是辯證唯物主義
24、 “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腦中改造過了的物質的東西。”這個觀點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25、 把“否定之否定”稱作“仿佛回到原來出發點”的運動是循環論的觀點
26、 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系是實踐和理論的關系
27、 把感覺、經驗當成第一性的觀點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28、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貫穿于鄧小平理論形成階段
29、 國家公務員必須遵守的紀律按性質可以分為四類,即政治紀律、工作紀律、廉政紀律、社會公德
30、 行政反饋是行政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協調機制
31、 憲法對政治制度的作用表現在確立和維護國家政治制度、改革國家的政治體制
32、 憲法規定我國公民光榮義務是依法納稅、保衛祖國、依法服兵役、參加民兵組織
33、 申請復議的條件包括有明確的被申請人,有具體的復議請求和事實根據、屬于申請復議范圍、屬于受理復議機關管轄、申請人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直接侵犯其合法權益的相對人。
34、 行政執法的失效方式包括撤銷、廢止、變更
35、 行政訴訟具有不同于其他訴訟活動的特殊原則,這些原則是不適用調解原則、司法變更權有限原則、被告負舉證責任原則、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則
36、 審判監督程序與二審的區別有審理對象不同、期限不同、審理的法院不一定相同、提起理由不同等。
37、 行政復議參加人包括申請人、被申請人、復議中的第三人
38、 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如下證明意見:被告人無罪、被告人罪輕、被告人應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
39、 法作為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的主要工具,其作用具體體現為引導作用、引導作用、保障作用、制約作用
40、 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41、 民事訴訟適用回避的對象包括審判員和陪審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和勘驗人
42、 下列原則中,繼承權男女平等原則、養老育幼、互濟互助原則、互諒互讓、團結和睦原則屬于我國繼承制度的基本原則。
43、 份號適用機密公文、絕密公文公文。
44、 我國法定的公布性文件包括通告、公告。
45、 有領導被領導關系的機關行文時可采用的行文方式有逐級行文、越級行文、多級行文
46、 調查報告作為研究結果的書面材料,它必須以科學分析為手段、以敘述、描寫為主、以客觀事實為基礎
47、 撰寫紀要應遵循的要求是要有專人在會議召開時作好會議記錄、紀要寫成之后,要送會議主持人審核修訂
48、 需要在首頁標注簽發人的公文文種包括請示、報告
49、 下列幾組公文,既是行政機關正式公文,又是上行文的是報告、請示、請示、工作報告 收文處理標志所包括的項目有以下收文機關的名稱、收文編號、收文時間檔號幾種
50、 擬寫和制作公文、包括會簡、審核、簽發等
51、 收文登記的主要作用是便于掌握公文運轉辦理的情況、為查閱公文提供線索和論據、作為公文交接的憑證
52、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體現了科學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統一、真理性和階級性的高度統一 關于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運動包括物質的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兩種狀態、運動包括宇宙間一切變化和過程
53、 運動和靜止的關系表現為絕對和相對的關系、靜止中包含運動、運動時有靜止的存在
54、 否定之否定規律所揭示的內容和實質是事物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事物運動的上升性、前進性
55、 理性認識的形式有推理、概念、判斷
56、 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作用主要表現為社會意識來源于社會存在,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隨社會存在的發展而發展、社會意識與意識主體的社會存在緊密相聯、在階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意識是統治階級的意識
57、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這一規律的表現是生產力決定著生產關系的產生、生產力決定著生產關系的變化方向
58、 鄧小平曾指出,改革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著、中國的第二次革命、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解放生產力
59、 “所有制結構”這個概念是針對國民經濟整體的經濟成份而言的、指各種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在整個市場體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關系、屬于生產關系范疇、是一個歷史的范疇
60、 產業資本在其循環過程中,所采取的三種職能形式是生產資本、商業資本、貨幣資本
61、 根據市場體系的本質要求,市場體系的特性具有統一性、開放性
62、 市場的功能主要包括增強經濟活力、調節經濟結構
63、 “一國兩制”的提出符合如下原則實事求是的原則、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原則
64、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65、 鄧小平同志制定的“兩手抓”的戰略方針是指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經濟犯罪、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66、 精簡政府機構必須大力裁并專業經濟管理部門,將其大部分改為經濟實體、服務實體
67、 公務員考核應貫徹如下原則客觀公正、民主公開、依法考核
68、 在四種應回避的親屬關系中,如一方擔任領導職務,另一方則不能在其擔任的工作有監察工作、審計工作、財務工作、人事工作
69、 公務員工作回避的類型主要有:任職回避、地區回避、公務回避
70、 行政領導者作為決策的主要制定者,在決策活動中,必須掌握以下要求統籌兼顧,隨機決斷、權衡利弊,區別對待、發揚民主,尊重科學
71、 當代中國,正確適用法律的基本要求為準確、合法、及時
72、 一般違法包括兩種事實行政違法、民事違法
73、 法律事實是指符合法律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情況或現象。法律事實按照是否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可分為兩大類法律事件、法律行為
74、 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權利和自由的廣泛性表現在享有權利和自由的主體非常廣泛、權利和自由的范圍十分廣泛
75、 編制法的內容包括規定編制管理的機構及其職責權限、總結編制工作經驗
76、 不能請求行政復議的事項有對行政法規不服的、對國家外交等國家行為不滿的
77、 行政處罰應遵循的原則有處罰規范制定機關與處罰執行機關分離原則、處罰法定原則、一事不再罰原則
78、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具體行政行為合法必須具備的條件是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正確、符合法定程序
79、 行政訴訟具有不同于其他訴訟活動的特殊原則,這些原則是不適用調解原則、司法變更權有限原則、被告負舉證責任原則、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則
80、 犯罪的特征有刑事違法性、階級性、應受刑罰處罰性
81、 新《刑法》規定瀆職罪包括濫用職權罪、行政執法人員構私舞弊罪
82、 主犯包括組織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
83、 公文對語句的基本要求是含義明確、清晰、完整、便于準確理解無歧意、句子成分搭配得當
84、 重要公文的簽發者應是機關正職領導、主持常務的副職領導
85、 議案的提出應嚴格遵守以下哪幾種法律中的有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86、 屬于收文處理過程的是擬辦、批辦、注辦
87、 文件的特征通常表現在作者、文種、時間、地區等等方面。
88、 哲學基本問題包括世界的本質、存在和思維的同一性問題。
89、 物質運動規律的特點有穩定性、普遍性、重復性
90、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關鍵、是掌握唯物辯證法的鑰匙 真理具有相對性。真理的相對性是指真理是對世界某些方面事物的正確反映,需要擴展、真理是對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確的反映,需要深化
91、 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關系是世界觀決定人生觀、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生觀對世界觀有重大影響
92、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于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在性質上同舊社會這類矛盾根本不同、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不是對抗性的
93、 社會進步的標準是綜合的,而不是單一的。下列各項屬于社會進步的標準的有先進的社會意識代替腐朽的社會意識、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先進的生產關系代替落后的生產關系、進步的政治制度代替反動的政治制度
94、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是因為它本身是這個理論的歷史起點和邏輯起點、這一理論體系中的每一個重要觀點都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產物、它對建設實踐起著先導奠基的作用
95、 我國對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經歷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這些有益的探索是毛澤東曾提出社會主義可能分為不發達社會主義與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使用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十二大報告正式提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在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黨的十三大報告全面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96、 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政策內容是經濟計劃、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
97、 產業組織政策的目標選擇可分為促進競爭、反壟斷的目標、限制競爭、促進規模經濟的目標 市場經濟的平等性體現在競爭主體能夠平等地取得生產要素;競爭主體能機會均等地進入市場,并進行自主決策和經營;競爭主體能平等地承擔稅賦和其他方面的負擔;競爭主體在法律和經濟往來中處于平等地位
98、財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購買、貨幣供應量、轉移支付
99、從社會總產品出發考察社會資本運動,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如何實現的問題、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
100、我國非公有制經濟主要有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商獨資企業
國考公共基礎知識法律法規
法制通常有兩種意義上的理解:第一,把法制同法律、制度聯系起來。對這種意義上的法制又有兩種理解和使用方式。(1)指國家的法律和制度簡稱。 (2)指國家的法律制度的簡稱,包括國家的立法、執法、司法、守法諸方面的制度。第二,把法制同民主制聯系起來。這種法制指掌握政權階級按照民主原則把國家管理制度化、法律化,并嚴格依法進行國家管理的一種方式、制度。
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或法律制度的簡稱,內容包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諸方面的法律制度。其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法治通常也主要在兩種意義上理解。一種是作為與“法制”通用的概念。另一種是作為與“人治”對應的概念,其基本含義是主張執政者嚴格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的一種治國的理論、原則和方法。
(一)法治與法制的區別和聯系
作為與人治相對應的法治,它與法制有如下區別:
1、法制既指一國的法律和制度或法律制度,也可指嚴格依法辦事的一種方式、制度。而法治概念的含義則主要在于主張執政者嚴格依法治理國家。
2、當法制作為法律和制度或法律制度的簡稱時,它指的是具有實體性的法律、制度,屬于制度的范疇,強調加強法制是強調要有治國的工具。而法治是一種治國的理論、原則和方法,相對人治而言,強調法治就是強調法律、制度這種工具在治理國家中具有極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國執政者特別看重法律、制度的作用,以法治國,即為通常所說的法治。
3、法制既強調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和遵守法律,也強調每個公民守法。而法治強調的主要是一切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和遵守法律,依法辦事。
4、在近現代,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和制度,亦即都有某種意義上的法制。但并不是每個國家都以法治國,都有法治。
但法制與法治又有密切聯系。不僅當法制意指嚴格依法進行國家管理時,與法治含義相同,當法制意指一國法律制度簡稱時,與法治也有密切聯系。因為,一國法律制度的健全需要有法治理論指導,執政者沒有法治觀念,不重視法律制度在治國中的作用,不重視對法律制度的執行和遵守,就不可能真正加強法制。同時,法治這種治國的理論、原則和方法的實現,又需要以健全法制為條件,沒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
(二)市場經濟實質上是法治經濟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是要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所要建設的市場經濟實質上也是法治經濟。主要是因為:
1 市場經濟是主體獨立的經濟。
2 市場經濟關系是契約經濟關系。
3 市場經濟是自由競爭、平等競爭經濟。
4 市場經濟是有序經濟。
5 市場經濟還是開放性經濟。
看過“公共基礎知識法律法規“的人還看了:
公共基礎知識法律法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