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點匯總(2)
63、 哲學基本問題包括世界的本質、存在和思維的同一性問題。
64、 物質運動規律的特點有穩定性、普遍性、重復性
65、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關鍵、是掌握唯物辯證法的鑰匙
66、 真理具有相對性。真理的相對性是指真理是對世界某些方面事物的正確反映,需要擴展、真理是對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確的反映,需要深化
67、 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關系是世界觀決定人生觀、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生觀對世界觀有重大影響
68、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于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在性質上同舊社會這類矛盾根本不同、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不是對抗性的
69、 社會進步的標準是綜合的,而不是單一的。下列各項屬于社會進步的標準的有先進的社會意識代替腐朽的社會意識、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先進的生產關系代替落后的生產關系、進步的政治制度代替反動的政治制度
70、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是因為它本身是這個理論的歷史起點和邏輯起點、這一理論體系中的每一個重要觀點都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產物、它對建設實踐起著先導奠基的作用
71、 我國對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經歷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這些有益的探索是毛澤東曾提出社會主義可能分為不發達社會主義與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使用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十二大報告正式提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在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黨的十三大報告全面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72、 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政策內容是經濟計劃、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
73、 產業組織政策的目標選擇可分為促進競爭、反壟斷的目標、限制競爭、促進規模經濟的目標
74、 市場經濟的平等性體現在競爭主體能夠平等地取得生產要素;競爭主體能機會均等地進入市場,并進行自主決策和經營;競爭主體能平等地承擔稅賦和其他方面的負擔;競爭主體在法律和經濟往來中處于平等地位
75、 財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購買、貨幣供應量、轉移支付
76、 從社會總產品出發考察社會資本運動,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如何實現的問題、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
77、 我國非公有制經濟主要有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商獨資企業
78、 公務員定期增資的途徑有:晉升職務、晉升級別、增加工齡、工資標準提高
79、 受理公務員申訴的機關為做出原處理決定的機關、同級人民政府人事部門、行政監察機關
80、 國家公務員的工資由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基礎工資、工齡工資;地區津貼;崗位津貼構成。
81、 下列情形下,公務員不得辭職涉及重要機密不滿解密期;正在接受審查;在國家行政機關工作未滿五年
82、 政務公開是公開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的職能、職責;公開工作紀律;公開辦事規則、程序、時限和結果;用人、財務和分配公開
83、 傳統經驗決策的特點是過程簡單、隨意性大
84、 法的規范作用是指引作用和評價作用、教育作用、預測作用、強制作用
85、 法人的行為能力與其權利能力同時產生,法人的行為能力與其權利能力同時消滅
86、 法的適用具有以下特點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專有活動、是運用國家強制力實現法律規范的活動、它必須嚴格限制在其職權范圍內,并具嚴格遵守法定程序
87、 可以行使國家元首職權,對外代表國家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家主席
88、 可以成為公民個人合法財產的有法律允許的生產資料、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林木、文物、圖書等
89、 憲法對統治權的作用主要表現為確認、維護和鞏固國家權力、規范國家權力有效運行、防止濫用國家權力
90、 行政法律關系、行政訴訟法律關系、行政程序法律關系不是行政法調整的對象。
91、 行政合同與其他合同比,有以下特征當事人一方必為行政主體、行政主體享有行政優益權、行政合同糾紛通常通過行政法的救濟途徑解決
92、 行政確認的主要特征有是要式行政行為、羈束行政行為
93、 行政行為的特征包括主體特征,即它是行政機關的行為;職能特征,即它是國家管理活動;法律特征,即它是法律行為
94、 行政行為成立的要件有主體要件、內容要件、權限要件
95、 合法有效的行政執法行為具有確定力、約束力、執行力
96、 人民法院對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處徒刑、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
97、 公民在請求國家賠償時,可以直接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在行政訴訟中一并提出;在行政復議中一并提出
98、 物權的客體是物;物權和權利主體是特定的;物權是一種排他的權利反映了物權的法律特征
99、 《民法通則》根據公民的年齡、精神狀態把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分為三種。
100、 工作報告的標題應包括的內容是發文機關、針對時間、內容、文種
101、 區別正文各層次的標注方法,常見的有用數量詞標示、用小標題標示、用慣用語標法
102、 應在調查報告正文的開頭部分撰寫的有概述調查對象的情況,給讀者以概貌的認識;告訴讀者寫作背景的有關情況;給讀者展示前景,發出號召;以議論、提問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題
103、 條例的制發權屬于國務院、黨的中央組織
104、 公文處理精簡原則的內容包括在保證有效的前提下努簡化公文的格式與語言表達;簡化公文處理的程序、手續與方法;反對形式主義與文牘主義
105、 文件的簽發主要有代簽、會簽、核簽、正簽
106、 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人腦的機能、物質的反映
107、 辯證的否定觀與形而上學否定觀的對立表現在是否承認否定是自我否定、否定中包含著肯定、否定是“揚棄”
108、 大興安嶺火災區用人工降雨獲得成功,對撲滅大火起了重要作用。這一事實表明:人們只能老老實實地服從規律、人們完全可以能動地利用規律
109、 事物自我完善的哲學依據是事物發展的辯證否定過程、事物的自我揚棄
110、 社會意識包括個人意識、群體意識、社會心理、社會意識形式
111、 從黨的十三大到十四大,以鄧小平南方談話、黨的十四大為標志,鄧小平理論走向成熟,形成科學體系。
112、 鄧小平在重新恢復和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過程中,提出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不大大解放思想,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什么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也要解放思想
113、 堅持“三個有利于”的標準實質上就是堅持生產力標準、人民群眾的利益標準標準。
114、 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為了沖破思想禁錮,撥亂反正;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解決新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路線、方作政策和措施
115、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社會主義不可逾越的一個歷史階段,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決定的;這是由于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仍遠遠落后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所決定的;它要實現別的許多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實現的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
116、 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部署大體分“三步走”。這三步是第一步,實現國民經濟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個任務已經基本實現;第二步,到本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到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117、 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解決社會主義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條件。
118、 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所必需的數量化的、短期的、比較精確的政策指標有貨幣供應量;利率;基礎貨幣;超額儲備。
119、 企業參與競爭的主要手段有價格競爭、非價格競爭、企業兼并。
120、 關于社會保障制度,它的創立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產物,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社會保障基金用于保障特定當事人的生活消費,實際上它是一種社會收入調節手段;社會保障制度的主體是國家或政府,而不局限于社會的某一部門或行業。
121、 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是適應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需要;搞活國有經濟的需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減輕國家和企業負擔,緩解建設資金不足,調整消費結構的需要。
122、 公務員申訴控告的內容有要求受理的權利,要求經濟損失賠償的權利;要求及時糾正原處理決定的權利;要求造成名譽損失的負責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的權利;要求懲處責任人的權利。
123、 對國家公務員進行獎勵的原則是精神鼓勵與物質鼓勵相結合的原則;公平合理、獎勵得當的原則;獎勵及時、注重實效的原則。
124、 我國行政系統的外部監督是立法監督、司法監督、社會與輿論監督。
看過“公共基礎知識點匯總“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