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寧夏公共基礎知識沖刺題及答案(2)
16年寧夏公共基礎知識沖刺題目(二)
1、( )不是市場經濟主要規律。
A、價值規律 B、競爭規律
C、調節規律 D、供求規律
2、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具體指( )。
A、有形勞動和無形勞動 B、抽象勞動和具體勞動
C、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 D、簡單勞動和社會勞動
3、為了防止兩極分化,規范收入分配不宜采取( )。
A、取締非法收入 B、清理不合理收入
C、調節過高收入 D、實行平均分配
4、法是由制定或認可,并具有( )的社會規范。
A、特殊效力 B、普通約束力
C、一定強制力 D、特定效力
5、犯罪的未遂可能發生在( )。
A、犯罪著手以前 B、犯罪著手之后
C、犯罪預備階段 D、犯罪中止之后
6、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朝代先后定都于南京和北京,這個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6年寧夏公共基礎知識沖刺題及參考答案
1、【答案】C。點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供求規律是市場流通的特有規律,競爭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固有規律。價值規律、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是市場經濟的三大規律。故本題答案選C。
2、【答案】B。點撥:勞動二重性指生產商品的勞動有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這二重屬性。具體勞動是指生產目的、勞動對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產結果都各不相同的勞動。具體勞動生產了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是指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抽象勞動生產商品的價值。
3、【答案】D。
4、【答案】B。點撥:法是由制定、認可并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以確認、保護和發展統治階級期望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法的基本特征是法所獨具的,并以此區別于其他上層建筑現象的種種重要屬性。它包括:(1)法是調整人的行為或社會關系的規范。(2)法是由制定或認可,并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3)法是以強制力保護實施的社會規范。(4)法是規定權利和義務的社會規范。
5、【答案】B。點撥: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6、【答案】C。點撥:明朝初期定都于應天府(今南京),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故本題答案選C。
看過“16年寧夏公共基礎知識沖刺題及答案“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