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秋冬季疾病有很多
秋冬季節是個多發疾病的季節,那么秋冬季節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疾病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秋冬季疾病多的原因,來欣賞一下吧。
秋冬季疾病多的原因
由于氣溫的降低和氣壓的升高,可導致交戌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調,反饋性地引起毛細血管的舒縮反射,毛細血管的阻力加大。這對于循環系統的疾病如冠心病、腦血管病、高血壓病等都是極為不利的。氣候寒冷可使血液的理化性質發生改變,如血沉加快、血凝時間縮短、血液粘性增大等等。這些都是動脈血栓形成的主要誘發因素,幫患主肌梗塞和冠心動脈硬化者的死亡率在冬季較高。
秋冬季節常見疾病
一、呼吸道傳染病
由于天氣干燥的緣故,導致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異常活躍。隨之而來的便是發熱呼吸道癥狀病人增多,再加上呼吸道疾病傳染性很強,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
常見呼吸道傳染病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風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肺炎和肺結核等。表現的共性分別為發熱、乏力、頭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癥狀。主要是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塵埃進行傳播。病人在講話、咳嗽、打噴嚏時可以從鼻咽部噴出大量的含有病原體的黏液飛沫懸浮于空氣中,被易感者吸入,即可造成傳染,并可造成大面積流行。
二、腸道傳染病
有些引起腸道傳染病的病菌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如痢疾桿菌在許多食物中的生存時間較長,傷寒桿菌在0℃以下時仍可存活1個月,甲型肝炎病毒在- 20C的低溫條件下仍可存活。再加上秋冬季食品儲存時間較長,如熟菜、生菜和剩菜等,人來客往時餐具消毒不嚴,給秋冬季腸道傳染病的傳播留下了隱患。
常見呼吸道傳染病有:細菌性痢疾、腸炎、食物中毒、傷寒、副傷寒、霍亂等。表現的共性分別為腹瀉、腹痛、嘔吐伴發熱、頭痛等全身癥狀。主要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即病菌隨糞便、嘔吐物排出體外,污染的水、食物(蔬菜、瓜果、水產品、奶制品)或其它生活用品,再經口食入而傳播。不良的生活習慣是感染和傳播的重要因素。病人或腸道傳染病帶菌者是傳染源。
三、五官疾病
秋冬季氣候寒冷,空氣濕度小,且多風雪天氣,由于面部五官裸露在外,與這種不良天氣直接接觸的機會最多,所以容易罹患多種疾病,應注意加強預防。
1、口角炎:秋末以后,空氣干燥、寒冷、多風,口唇也因為發干而感到不舒服,這時一些人常會自覺不自覺地用舌頭去舔,而唾液暴露于干燥的空氣中,就會立刻蒸發,結果是越舔越干,直接導致口唇、口角皮膚的干裂。因而在口角和黏膜的交界處,出現潮紅、脫屑、皸裂、出血、疼痛、糜爛等癥狀,稱為口角炎。這時若口腔中的細菌乘機而入口角處,就會引起口角發生炎癥。所以,當冬天出現口唇干燥不適時,決不可用舌頭去舔,而應用油性護膚品去搽抹,但不宜用甘油。
2、青光眼:青光眼是以眼內壓力升高、視乳頭血流灌注不良、合并視功能障礙的一種常見致盲眼病。此病分先天性、原發性和繼發性三種。除先天性外,后兩種均以冬季發病率最高,尤其是在強冷空氣過境后24小時內最容易誘發。這是氣溫降幅過大,使植物神經調節功能發生紊亂而干擾了血壓,造成眼壓波動所致。
3、雪盲癥:又稱雪光性眼炎,此病形成主要是因為太陽光中的強紫外線經大片雪地反射至人的眼部角膜,導致角膜損傷所致。研究表明,陽光中300微米的中波紫外線照射到雪地上,由其反射的陽光射到眼睛上,便可能引發雪盲癥,出現畏光、流淚、紅腫疼痛、奇癢及眼內異物感等癥狀。所以,大雪天若到野外去,一定要戴墨鏡,防止雪地反射的強光刺激眼睛。
4、鼻出血:又叫鼻衄。出血多為一側。主要是由于鼻腔黏膜內(尤其是鼻中隔前下方)的小血管常呈現擴張、破裂而致,幾乎有半數以上的鼻出血皆源于此。冬春季節,由于氣候干燥,鼻黏膜容易結痂,因而會產生鼻中不適感,有的人常有意無意地用手指去摳鼻孔,從而導致結痂脫落而出血。此外,冬季還是鼻炎、流感的高發期,因過敏導致的過敏性鼻炎或流感引起的發燒等原因,也容易誘發鼻衄。若能每天堅持用冷水洗鼻子數次,不但能增強鼻黏膜的濕潤度,增強鼻黏膜的抗病能力,還可預防流感,避免鼻出血等發生。此外,飲食宜清淡,應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之物,以免助熱生火而誘發鼻出血。
秋冬季節疾病預防知識
(一)流行性感冒
此為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播力強。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高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癥,咳嗽、咽痛等。嬰幼兒和老人易并發肺部感染。
預防措施:多飲水、多休息,從外面回來沖洗鼻子、注意通風以及鍛煉身
(二)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癥狀:潛伏期3~10天。多以突發高熱開始,24~48h可達高峰,升至39~41℃,伴頭痛、咽部不適、肌痛等,嬰幼兒常有嘔吐、拒食,甚而發生高熱驚厥;年長兒童及成人常見嚴重的咽痛、吞咽困難、四肢肌痛、厭食乏力等。經1~5天潰瘍愈合,一般3天內退熱,癥狀消失。本病預后良好。
預防措施:
1、經常開窗通風;早晨、飯后及睡覺前漱口、刷牙。
2、注意勞逸結合。防止受冷,如身體不適應臥床休息。
3、進行飲食調養。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再輔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攝入。
4、霧霾天氣等,應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護措施。
5、保持腸胃通暢。平時多飲淡鹽開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腸胃通暢。
6、及時就醫。一旦發現應盡快就醫,千萬不要"拖"。
(三)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
主要癥狀:先出現發燒癥狀,手心、腳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癥狀。
預防措施:
1、勤洗手、講衛生。
2、勤通風,流行期間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3、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為什么秋冬季疾病有很多相關文章:
3.冬季怎么正確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