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關于高齡孕產婦的管理服務新規
高齡孕婦是35歲以上初產的產婦。現在關于高齡產婦也有一些規定發布。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高齡孕產婦的管理服務新規,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高齡孕產婦的管理服務新規
一、背景情況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以下簡稱全面兩孩政策)。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累積生育需求集中釋放,出生人口數量增加,高齡(35歲以上)孕產婦比例增高,發生孕產期合并癥、并發癥的風險增加,危重孕產婦與新生兒管理救治任務進一步加重,保障母嬰安全面臨新的挑戰。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決定》(中發〔2015〕40號),我委起草了《關于切實做好高齡孕產婦管理服務和臨床救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征求了地方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意見,并根據反饋意見對《意見》文稿進一步修改完善。
二、加強高齡孕產婦管理救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意見》的主要思路是,加強孕產婦管理服務和臨床救治,保障母嬰安全,要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衛生工作方針,突出關口前移,狠抓關鍵環節,強化優生優育全程服務,提升危急重癥救治能力,完善協調保障機制,從制度上構筑母嬰安全保障體系。
《意見》提出了6個方面的具體要求,要求各地廣泛開展宣傳和健康教育,做好咨詢評估和高危篩查,強化危急重癥臨床救治,建立健全協調協作機制,健全危急重癥轉診網絡,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多措并舉做好孕產婦管理服務和臨床救治。
三、在宣傳和健康教育方面有何要求?
《意見》提出,各地要以科學備孕、孕產期保健、安全分娩、新生兒安全為重點,制訂專項健康教育工作計劃,開發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材料。要結合母親節、兒童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大力普及健康知識,提高群眾健康素養。
要充分發揮衛生計生基層網絡優勢,堅持“主動服務、服務到家、落實到人”的服務特色,組織群眾做好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準確掌握高齡婦女孕情底數,動員懷孕婦女及時建立孕產期保健手冊,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住院分娩及產后健康檢查。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女性孕前、孕期、產后的養生保健以及兒童保健方面“治未病”的獨特優勢,有效減少妊娠并發癥,以及兒童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生。要將流動人口納入當地社區衛生服務對象,保障流動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四、如何做好咨詢評估和高危篩查?
一要拉緊預警線。相關醫療機構要積極設立再生育服務咨詢室,加強對高齡婦女的健康咨詢和指導,規范提供生育力評估、備孕指導、妊娠風險提示等系列服務,引導群眾形成科學就醫理念,理性對待醫療風險。要動員高齡孕婦到二級以上醫院、婦幼保健院接受孕產期保健服務和分娩。
二要織密安全網。醫療機構在為高齡孕婦建立孕產婦保健手冊時,要認真詢問既往生育史、難產史、避孕史,詳細進行體格檢查。要按照《孕產期保健工作規范》要求,開展孕產婦妊娠風險評估,篩查危險因素,識別高危孕婦和新生兒,落實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設立專門診室、建立專項臺賬、落實專人隨訪,密切監測、治療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
三要筑牢防火墻。對于患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不宜繼續妊娠的孕婦,要做好評估和診斷,充分告知妊娠風險,提出科學嚴謹的醫學建議,切實強化孕產婦風險管理。
五、在危急重癥臨床救治方面有何舉措?
《意見》提出,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要按照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要求,在“查隱患、拼實戰、補短板”上下功夫,全面提高危急重癥臨床救治水平。
一要認真梳理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過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關鍵環節,健全診療預案,強化應對機制建設,完善急救用血等保障機制。
二要針對孕產婦和嬰兒主要死因,建立搶救程序與規范,定期開展產科、兒科醫務人員專項培訓和急救演練,提高快速反應和處置能力。加強產科、兒科急救設備配備和儲備,強化應急保障能力。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重癥醫學科要保障危重孕產婦救治床位,二級以上婦幼保健院原則上要設立重癥監護室。
三要針對基層救治能力不足問題,將產科、兒科及相關支撐科室作為“十三五”時期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的優先領域,重點支持縣級醫院、婦幼保健院提高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能力。
六、如何建立危急重癥救治的協調協作機制?
保障母嬰安全需要全系統的高度重視,需要相關方面的通力合作。
一是在區域層面。縣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建立由分管負責同志牽頭的保障母嬰安全協調工作機制,明確職責任務,建立院前急救機構、助產機構和采供血機構聯動機制,做好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的急救、轉運、用血等重要環節保障。
要組建區域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急救專家組,指導轄區醫療機構做好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搶救。區域專家組要以婦產科、兒科為主力,以內科、外科、急診科、麻醉科、重癥醫學科、輸血科為骨干,匯聚轄區專家資源。
二是醫療機構內部。要設立產科安全管理辦公室,由分管院長具體負責,加強質量安全管理,協調建立高危孕產婦救治、轉診等機制,建立院內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急救小組,建立產科、兒科協作機制,確保每個分娩現場均有一名經過新生兒復蘇培訓的專業人員在場,有效減少新生兒死亡,共同做好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
七、如何進一步健全完善危急重癥轉診網絡?
多年來,各地依托“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中西部地區婦幼保健機構能力建設項目等,建立健全危重孕產婦與新生兒轉診救治網絡,提升危急重癥救治能力,初步建立了危重孕產婦與新生兒轉診救治體系。在此基礎上,各地要著力抓好“健全、完善和提升”。
一要健全體系。依托產兒科實力突出、綜合救治能力較強的醫療機構,加快轄區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2017年年底前,省級要建立若干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市、縣兩級均要建立至少1個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和1個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
二要完善網絡。省級、市級危重救治中心要與對口市(地、州)、縣(市、區)建立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會診、轉診、技術指導等雙向協作關系,轉診救治網絡必須覆蓋全部助產機構。
各級危重救治中心應按照職責,接受轄區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會診、轉診和救治,確保危急重癥在轄區內能夠接得住、接得好,盡最大可能保障孕產婦和新生兒生命安全。三要提升水平。要健全運行管理機制,確保有效銜接和綠色通道暢通。2018年底前,要建成分級負責、上下聯動、應對有序、運轉高效的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癥急救、會診、轉診網絡。
八、如何強化人才隊伍保障?
做好孕產婦管理服務和臨床救治,人才是關鍵。
一方面,與其他人群相比,孕產婦和新生兒突發情況多、病情變化快、家屬期望高、救治難度大,對醫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要切實加強產科、兒科醫師崗位培訓,提高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管理救治能力。開展助產士轉崗培訓和縣級骨干產科醫師培訓。以助產士、產科醫師、兒科醫師等緊缺人才為重點,支持相關學會、協會組織開展針對性繼續醫學教育。
另一方面,產科、兒科醫療服務成本高風險大,投入多回報少,補償機制不合理。要結合公立醫院改革,盡快理順產科、兒科的醫療服務價格,合理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要加快建立緊缺人才激勵機制,在職稱評定、薪酬分配方面對助產士、產科醫師、兒科醫師、護士等給予傾斜,改善醫護人員待遇,增加崗位吸引力和職業認同感,激發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更好地為婦女兒童健康服務。
高齡孕婦注意事項
為了能夠有一個健康的寶寶,年齡比較大的準媽媽應該聽從以下叮嚀:
1) 注意均衡營養,維生素與礦物質的補充;
2)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規律地起居作息,戒煙戒酒,不熬夜;
3) 緩和情緒反應與調適工作壓力,在充分認知之下,避免太多無謂的錯覺妄想,應以平常心來度過。
4) 改善工作環境,避開所有可能有危害的污染物質。
5) 按時接受孕前檢查,或盡早接受初次產前檢查。
6) 在懷孕前接受健康檢查,看看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等疾病,如果有,應先治愈穩定后再準備懷孕。
高齡孕婦孕期日常護理
1.學會自數胎動是監護胎兒的好方法
@Vjeugk:醫生,您好!我表姐今年36歲了,剛剛檢查出懷上寶寶了,全家都很開心,我在微博上看到高齡孕婦數胎動次數也可以監測胎兒是否正常,請問醫生,懷孕多久才能數胎動次數?正常的胎動次數是怎樣的?
A:學會自數胎動是監護胎兒的好方法。方法:早、中、晚各數1小時,每小時3-5次為正常,或把3小時胎動總數×4,如大于30為正常。(每次胎動連貫動作算一次,停1分鐘以上再動算第2次)。
2.孕28周以后最好采取左側臥位
@胖娃媽:醫生,您好!我今年35歲,懷孕3個月了,我最近看一篇文章說到高齡孕婦的睡姿應采取左側臥位,這樣有利于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從而保證胎兒的健康,請問醫生,這種說法正確嗎?高齡孕婦采取左側臥位睡覺有哪些優點?
A:孕早、中期對于睡姿沒有特別的要求,不要俯臥位即可。孕28周以后最好采取左側臥位,因懷孕的子宮是右旋的,左側臥位減輕子宮右旋的程度,可改善子宮血供,改善子宮胎盤的供血、供氧,減少胎兒宮內缺氧機會。
3.保持良好的心情,緩解緊張的情緒
@80后美妞媽媽:醫生,您好!我老婆今年37歲檢查懷孕了,是第二胎,我們也符合單獨二胎的政策,想把孩子生下來,但是老婆情緒有些緊張,因為年紀大了身體感覺不如從前了,總是擔心那么大的年紀會生個畸形兒,請問醫生,老婆這樣的情緒會對胎兒健康有影響嗎?我應該如何幫助她調整情緒呢?
A:應該重視,但不必過度擔心,擔心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首先,應保持良好的心情,足夠的睡眠時間,多聽聽音樂、散步等可緩解緊張的情緒。37歲屬高齡孕婦,高齡孕婦屬高風險人群,發生唐氏綜合癥、神經管畸形、胎兒結構畸形發生率均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懷孕后均應進行產前篩查,孕期定期正規產檢,系統檢查。做到及早檢查、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4.作息規律,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
@下個幸福:醫生,您好!我和老婆都比較貪玩,雖然現在老婆35歲了,但還像沒大不透的孩子那樣,會經常熬夜,心情不好的時候還會喝酒,請問現在老婆懷孕了,在日常生活應該要避免哪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以保證胎兒健康?
A:懷孕要有良好的心情、足夠的睡眠時間。不宜喝酒、濃茶、飲料等,做到作息規律,早睡、早起床的良好習慣。定期產前檢查。
猜你感興趣:
3.上海產假規定最新
5.產假國家規定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