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費與應付職工薪酬有何區別
應付職工薪酬是企業根據有關規定應付給職工的各種薪酬;勞務費,是指個人獨立從事各種非雇傭的各種勞務所取得的所得。兩者之間,有著明確的區別。一起來看看勞務費與應付職工薪酬的區別的相關法律知識有哪些吧。
勞務費與應付職工薪酬的區別
1、從適用法律角度來看,工資性支出是指按《勞動法》第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后支付的工資報酬;而勞務報酬一般是根據《合同法》的有關承攬合同、技術合同、居間合同等規定簽訂合同而取得的報酬。簽訂勞動合同的員工,享有《勞動法》的權利義務,和用工單位存在著雇傭被雇傭的關系,用人單位除了支付工資報酬之外,還應履行繳納社會保險的義務;勞務報酬則不存在這種關系,其勞動具有獨立性、自由性,其行為受《合同法》調整。
2、從管理方式還看,支付工資的員工都記載在企業的職工名冊中,并且企業日常都進行考勤或簽到,而支付勞務報酬的人員一般則不這樣管理。公司雇用的保姆不屬于《勞動法》所規定的關系,比如一般公司禁止員工兼職,而保姆則一般同時為幾家公司或客戶服務,對某一客戶按時收費。
3、從財務核算角度來看,工資報酬的支付一般通過“應付工資”科目核算;勞務報酬一般通過“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科目核算。
4、從稅務管理角度看,工資報酬的支付應用工資表按實列支,并按規定代扣代繳工資薪金類個人所得稅;納稅人支付勞務報酬則需要取得相應的勞務發票,并按規定代扣代繳勞務報酬類個人所得稅。兩種支出的計稅方式完全不同。
5、從適用稅率角度來看,
(1)工資薪金所得, 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五。稅率表:
級數 含稅級距 稅率(%) 速算扣除數
勞務費稅率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勞務費的計算原則
A、發放含稅勞務報酬的計算方法:
1、每次勞務報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抵扣800元費用,再乘20%稅率;
2、每次勞務報酬收入超過4000元的,抵扣收入額的20%,再乘20%稅率;
3、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的,要實行加成征收辦法。
一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減除費用后的余額(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B.發放不含稅勞務報酬的計算方法:
首先,根據不含稅勞務報酬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一)、不含稅收入額為3360元(即含稅收入額4000元)以下的: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800)÷(1-稅率)
(二)、不含稅收入額為3360(即含稅收入額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速算扣除數)×(1-20%)÷[1-稅率×(1-20%)]
以上公式中的稅率,是指不含稅所得按不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遵循以下原則;
不含稅勞務報酬收入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
21000元以下的部分 20% 0
超過21000元至49500元的部分 30% 2000
超過49500元的部分 40% 7000
其次,根據"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納稅金額(稅金)"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上公式中的稅率,是指應納稅所得額按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遵循以下原則。
含稅勞務報酬收入額 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
不超過25000的部分 不超過20000的部分*20%
超過25000元至62500的部分 超過20000元至50000的部分*30% -2000
超過62500的部分 超過50000的部分*40% -7000
勞務費的稅法規定
1、個人取得的勞務報酬收入,應當交納個人所得稅。應交稅款=(勞務報酬收入-費用扣除額)*稅率。根據題中情況,相關的費用扣除額和適用稅率為800元和20%。因此,由于題中的勞務報酬收入最高也就是60元,因此,均無需交納個人所得稅。
2、勞務報酬項目應交的個人所得稅,由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稅法規定,向其主管稅務機關交納。因此,你應當向當地稅務機關申報交納。
3、帳務處理問題。根據會計制度、稅法及相關法規的規定,企業支付的勞務費支出,不構成工資總額,應當計入“管理費用——勞務費”科目,并不計提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不交納各項社會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在計算應交企業所得稅時,勞務費應當在當地稅務機關規定的勞務費扣除標準(注意,不是工資標準,如計稅工資標準等)內,據實扣除。
應付職工薪酬的確認
1.貨幣性職工薪酬
企業應當在職工為其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根據職工提供服務的受益對象,將應確認的職工薪酬(包括貨幣性薪酬和非貨幣性福利)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為應付職工薪酬。具體分別以下情況處理:
職工薪酬
職工薪酬
生產部門人員的職工薪酬,借記“生產成本”、“制造費用”、“勞務成本”等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管理部門人員的職工薪酬,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銷售人員的職工薪酬,借記“銷售費用”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應由在建工程、研發支出負擔的職工薪酬,借記“在建工程”、“研發支出”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2.非貨幣性職工薪酬
企業以其自產產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發放給職工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按照該產品的公允價值, 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等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科目。非貨幣性福利在稅法上屬于視同銷售,應征收增值稅,在會計上確認為主營業務收入,產品成本轉到主營業務成本。借記“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貸“主營業務收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結轉產品成本時,借”主營業務成本,如有減值準備,借“存貨跌價準備,貸”庫存商品。
將企業擁有的房屋等資產無償提供給職工使用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將該住房每期應計提的折舊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等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科目,并且同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租賃住房等資產供職工無償使用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將每期應付的租金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并確認應付職工薪酬,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等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科目。難以認定受益對象的非貨幣性福利,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和應付職工薪酬。
猜你喜歡:
1.簡單勞務承包合同
4.勞務工資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