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議不停止執行的例外情況是什么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并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行為。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介紹相關法律知識。
復議不停止執行的例外情況是什么?
1、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請示該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復議機關對引起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并作出決定的一種法律制度。
行政訴訟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時,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是訴訟的一種,它與刑事訴訟、民事訴訟一起構成我國的三大訴訟體系。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都是對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一種事后救濟手段,目的是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遭受具體行政行為侵害所受到的損失,通過行政和司法救濟的途徑,及時地予以恢復和補償。
2、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中不停止行政處罰的執行。當事人在受到行政處罰后,如果對處罰決定不服,可以依法向行政復議機構和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但在復議和訴訟過程中不停止行政處罰決定的執行。
所謂復議和起訴不停止行政處罰決定的執行,就是指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中,行政機關的處罰決定不能因被處罰人向復議機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終止執行,例如,某人因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被公安機關給予行政拘留十五天的行政處罰,該人不服向復議機關或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此時,不能因他復議或起訴,公安機關就停止對其行政拘留。我國許多法律都規定了復議、起訴不停止執行的原則,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規定:“當事人對食品衛生監督機構給予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15日內,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但是,對食品控制的決定應當立即執行。”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復議,不停止被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但是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可以停止執行。復議機關應當對是否停止執行作出決定。
(一)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三)申請人申請停止執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行的;
(四)法律規定停止執行的。
相關閱讀:
行政復議基本原則,是指由行政復議法確立和體現的,反映行政復議基本特點,貫穿于行政復議全過程,并對行政復議起規范和指導作用的基本行為準則。
1、合法、公正、公開、及時和便民原則。
合法原則,是任何行政行為和司法行為都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
公正原則,是指行政復議要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
公開原則,此原則要求行政復議的依據、程序及其結果都要公開,復議參加人有獲得相關情報資料的權利。
及時原則,是指復議機關應當在法律許可的期限內,以效率為目標,及時完成復議案件的審理工作。
便民原則,要求行政復議要方便行政相對人獲得該種行政救濟,而不因此遭受拖累。
2、書面審查原則。
行政復議則是一種行政司法行為,它具有行政性,它不僅要追求公平,更要追求效率。行政復議不可能像行政訴訟那樣要經過嚴格的開庭辯論程序,只需根據雙方提供的書面材料就可以審理定案,以求實現行政效率。
3、合法性和適當性審查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行政復議機關在實施行政復議時,不僅應當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還要審查它的合理性。
復議不停止執行的例外情況是什么




